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18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1)具备液体吸收性的无纺布(2)和配置于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片(7)。无纺布(2)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和层叠于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的两面上的亲水性纤维层(3)、(4)。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含有热熔融粘合性的纤维,并且具有构成纤维之间热熔融粘合的连接点。构成无纺布(2)的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3)的亲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进入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与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构成纤维交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卫生护垫(织物片材)。
技术介绍
在生理用卫生巾或卫生护垫(panty liner)等吸收性物品中,从与肌肤的触感的观点出发,常常使用将棉纤维进行水流交织的无纺布(棉射流喷网无纺布)作为表面材料,但由于棉的亲水性,具有吸收液体后保持在表面,容易产生润湿感或粘着感的缺点,或具有吸收液体而润湿,容易紧贴,制品整体皱皱巴巴(起皱)的缺点。因此,提出了在表面材料上设计贯通孔以谋求将液体向吸收材料中转移,或在吸收材料中使用中空的合纤纤维,通过其回复力改善容易起皱的程度(参照特许3200673号公报)。但是,在这些研究方案中,选定了与表面材料相独立而不易起皱的无纺布,制品整体变厚从而对穿戴感产生影响。此外,由于需要将表面材料和该无纺布贴合成一体,因此需要用粘合材料等进行固定,从而整体变硬且穿戴感变差。此外,使用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材料,但由于由合成纤维构成,因此在体液的保持性方面差。此外,作为表面材料,当单层使用人造丝纤维、棉等亲水性材料构成的射流喷网无纺布时,需要即使吸收液体而润湿也不引起表面破坏的强度,因此形成由亲水性材料构成的高定量的纤维网,用强水流使该纤维网的纤维交织。因此,表面变硬,易产生粗涩的触感。针对该课题,提出了使棉纤维等天然纤维与其他纤维复合,谋求棉纤维层低定量化的方法(参照特开昭60-199962号公报)。在该方法中,在网状片材的上面层叠天然纤维等短纤维的纤维网,通过高速水流处理使该纤维网的纤维相互交织,并且也使网状片材交织。但是,短纤维的交织对象为网状的片材,因此交织的短纤维引起堵塞(堵眼),纤维间距离缩短,得到缺乏柔软性的硬片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无纺布和配置在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片,其中所述无纺布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和层叠在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的两面上的亲水性纤维层;所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包含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且具有由构成纤维相互之间热熔融粘合而形成的连接点;构成所述无纺布的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的亲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中,与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的构成纤维交织。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将图1的卫生护垫的无纺布部分的截面结构放大显示的示意剖面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与图1相当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在表面不易残留液体而不发粘,且薄而不易皱巴(起皱),并具有高强度和柔软的质地。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如图1所示,其具备液体保持性的无纺布2和配置于无纺布2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片7,此外,在防漏片7的外面侧依次具有用于固定于内衣等的粘合剂等防错位剂和使用该防错位剂前被覆保护的剥离片(均未图示)。无纺布2是在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两面上层叠亲水性纤维层而构成,具有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3和非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4。无纺布2和防漏片7通过粘合剂6而接合。作为防漏片7,如果是液体不透过性的片材,则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酯等热塑性树脂的薄膜,斥水性的纺粘无纺布或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优选具有水蒸气透过性的透湿薄膜(将在聚乙烯中分散了碳酸钙或滑石等粒子而制成的薄膜拉伸,形成开有许多微细孔的薄膜)。由于粘合剂6用于使无纺布2和防漏片7成为一体,因此从一体化的方面出发,优选将粘合剂涂布到防漏片7的无纺布侧的整个面上,从不损害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螺旋式喷涂(spiral spray coating)、窄缝喷涂(slot spray coating)、受控喷丝涂布(コントロ一ルゥィ一ブ)等兼有非连续部分的涂布方法进行涂布。从固定性和柔软性的均衡性方面出发,其涂布定量(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为3g/m2~2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5g/m2~12g/m2的范围。此外,作为粘合剂6,优选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系、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系、烯烃系等橡胶系热熔型粘合剂。无纺布2中的亲水性纤维层3、4是分别以亲水性纤维为主体构成的层。各亲水性纤维层中亲水性纤维的含有率(以重量为基准)超过50%但不高于100%,优选80~100%,特别优选90~100%。作为形成亲水性纤维层3、4的亲水性纤维13、14,也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纤维、以聚丙烯酸盐为主体的高吸水性树脂纤维、实施了耐久亲水加工的聚乙烯/聚酯/聚丙烯和它们的复合纤维等,但从具有高亲水性和高毛细管力方面出发,特别优选使用来源于天然物的人造丝纤维或棉纤维。在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3中,从触感和与肌肤的适应性出发,棉纤维较好,另一方面,在与防漏层相对向的非肌肤接触侧的亲水性纤维层4中,从降低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所有的亲水性纤维层都可以由1种亲水性纤维形成,也可以将多种的纤维混合而成。此外,在不损害亲水性的范围内,在亲水性纤维层3、4中可以部分含有用于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合成纤维。无纺布2中的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为含有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的层。该合成纤维为不吸收水分的疏水性材料构成的纤维。在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中热熔融粘合性合成纤维的含有率(以重量为基准)优选为80~100%,更优选为90%或更高。作为形成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优选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等和从这些树脂中任意选取的2种或以上的成分构成的复合纤维。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如果纤维表面为疏水性,或纤维表面的亲水程度比亲水性纤维层3、4的亲水性纤维13、14的亲水性低,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已转移到作为下层的亲水性纤维层4的液体返回或渗出,因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吸收性,该纤维表面可以用表面活性剂等在直到吸液前暂时使之成为亲水性。此外,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构成纤维15,除了上述合成纤维外,可以含有尼龙等不具有熔融粘合性的树脂构成的纤维、或在不严重损害防止吸液后起皱的效果的范围内具有吸收性的亲水性纤维。在该具有吸收性的亲水性纤维中,除了人造丝纤维外,特别优选使用以聚丙烯酸盐为主成分的高吸水性树脂的纤维,为了不损害上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疏水性和防皱性,其含有率(以重量为基准)在20%以内是妥当的。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具有由构成纤维15之间热熔融粘合形成的连接点,其构成纤维15之间处于相互粘接的状态。这样在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内,纤维15形成网络,在防皱方面是有效的。关于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所谓的在构成纤维之间的热熔融粘合的表述是指,除了包括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之间的热熔融粘合外,还包括该合成纤维与其他构成纤维的热熔融粘合。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的构成纤维15之间的热熔融粘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没有将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无纺布化的纤维网状态下,在该纤维网的两面分别积织(即层叠或堆积;对应日文为積繊)亲水性纤维层3、4,然后,通过纤维交织在将上述纤维网无纺布化后进行热熔融粘合;另一种情况是,预先通过合成纤维的热熔融粘合将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无纺布和配置在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漏片,其中,所述无纺布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和层叠在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的两面上的亲水性纤维层;所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包含热熔融粘合性的合成纤维,且具有由构成纤维相互之间热熔融粘合而形成的连接点;构成所述无纺布的肌肤接触面侧的亲水性纤维层的亲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中,与该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层的构成纤维交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雅仁木贺田哲行长原进介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