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利勇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82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近端段、远端段和头端,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且导管本体上设有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且远端段远离第四过度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近端段、远端段、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第四过度段以及头端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所述头端通孔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金属缠绕层的外侧设有热塑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

A microcatheter for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catheter for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cluding a catheter body, a proximal end section, a distal segment, and a head end. The side wall of the catheter body is embedded with a developing marking line, and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roximal end section and a distal section. Betwee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s, the first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second transition are arranged in turn. The end segment, the distal segment, the distal segment, the first transition section, the second transition section, the third transition section, the third transition section, the fourth excess segment, and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head end are all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and ligh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hrough hole is evenly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end of the distal segment is fixed to the end of the fourth oversegment. The outer side of the head end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winding laye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metal wind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thermoplastic layer. By burying a developing marker lin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atheter body in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catheter body,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
技术介绍
对于脑血栓,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状进行控制,减少对脑部永久损伤,但效果往往欠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最为突出的是介入治疗,即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目前,在脑血栓治疗中,用于介入治疗的装置为通过美国FDA批准的一种叫MERCI的血栓取出装置,这种介入治疗在脑血栓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其推送性能良好,但是在较为迂曲的血管中,编织结构的顺应性和柔顺性不够,导致难以通过;有的采用全螺旋弹簧的结构,其远端的顺应性和柔顺性良好,但是近端的推送性能不佳,也难以顺利到达病变,更重要的是将延长了手术时间,将会引起医务人员疲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近端段、远端段和头端,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且导管本体上设有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且远端段远离第四过度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近端段、远端段、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第四过度段以及头端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所述头端通孔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金属缠绕层的外侧设有热塑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的长度与软度皆呈递减状态,且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的外径也呈递减状态。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均匀设有亲水涂层。优选的,所述头端为锥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显影标记线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通过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软度皆呈递减状态的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使得整个导管实现一个平滑的过度,更加容易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精度,同时,通过在头端的外侧设置热塑层,使得头端具有良好的热塑能力,减小对血管的伤害,可以减小阻力,达到轻松穿越的效果,使用方便,通过在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具有光滑涂层的通孔,能够保证弹簧圈等其他器械通过微导管时能够有极高的顺畅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使得整个导管的穿越路径更加清晰,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头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显影标记线;2-导管本体;3-近端段;4-第一过渡段;5-第二过渡段;6-第三过渡段;7-第四过度段;8-远端段;9-头端;10-光滑涂层;11-热塑层;12-金属缠绕层;1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2、近端段3、远端段8和头端9,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1,显影标记线1沿导管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管本体2的外表面均匀设有亲水涂层,导管本体2上设有近端段3和远端段8,近端段3和远端段8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的长度与软度皆呈递减状态,且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的外径也呈递减状态,且远端段8远离第四过度段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9,头端9为锥形结构,近端段3、远端段8、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第四过度段7以及头端9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10,头端9通孔13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12,金属缠绕层12的外侧设有热塑层1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头端9插入血管内部,并沿着血管向前移动,由于头端9的外侧设置热塑层11,热塑层11进入血管中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使得头端9具有良好的热塑能力,减小对血管的伤害,可以减小阻力,达到轻松穿越的效果,同时,软度皆呈递减状态的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使得整个导管本体2实现一个平滑的过度,更加容易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精度,配合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1,使得整个导管的穿越路径更加清晰,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然后,在通孔13光滑涂层10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弹簧圈等其他器械通过微导管时能够有极高的顺畅性,提高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2)、近端段(3)、远端段(8)和头端(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1),且导管本体(2)上设有近端段(3)和远端段(8),所述近端段(3)和远端段(8)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且远端段(8)远离第四过度段(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9),所述近端段(3)、远端段(8)、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第四过度段(7)以及头端(9)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10),所述头端(9)通孔(13)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12),金属缠绕层(12)的外侧设有热塑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2)、近端段(3)、远端段(8)和头端(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1),且导管本体(2)上设有近端段(3)和远端段(8),所述近端段(3)和远端段(8)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且远端段(8)远离第四过度段(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9),所述近端段(3)、远端段(8)、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第四过度段(7)以及头端(9)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10),所述头端(9)通孔(13)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勇崔庆轲郝继恒王子栋张萌
申请(专利权)人:张利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