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部件和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270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5:22
一种复合部件,包括:金属的轴部件;和配合部件,该配合部件具有插入孔,并且被固定于插入到插入孔中的轴部件。轴部件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与配合部件的第一端面接触;第一径向扩大部,该第一径向扩大部在轴向上与接收部邻接并且与插入孔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和第二径向扩大部,该第二径向扩大部在轴向上与第一径向扩大部邻接,并且和与第一端面相反的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第一径向扩大部和第二径向扩大部通过将轴向上的压缩载荷施加于轴部件并且将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交变载荷施加于轴部件的插入到插入孔中的部分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部件和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部件和该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旋转部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轴部件和具有轴部件配合在其中的插入孔的配合部件。通过将轴部件的一部分放置在插入孔内,并且径向扩大轴部件的该部分使得轴部件的该部分与插入孔的内周面牢固地接触而将配合部件固定于轴部件(例如,参见JP2012-61520A)。当相似轮廓的旋转部件由单个件制成时,应力集中在对应于轴部件的部分与对应于配合部件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然而,在旋转部件具有两件结构,即,轴部件和配合部件时,抑制了这样的应力的集中。此外,在轴部件与配合部件的硬度的规格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它们的规格将轴部件和配合部件独立地淬火,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现有技术的旋转部件的配合部件还具有预先形成于该配合部件的插入孔的内周面上的槽,使得轴部件的部分在于插入孔内扩大的同时进入槽,从而提高配合部件固定于轴部件的强度。轴部件的扩大由轴部件的塑性变形引起。从而,难以沿着其整个周边均匀地扩大轴部件的要配合在配合部件中的部分。轴部件的扩大的变化可能引起轴部件与插入孔的内周面之间的局部不充分接触,并且可能降低配合部件固定于轴部件的强度。为了抑制轴部件与插入孔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变化,在将轴部件配合到插入孔中时要求极高的精度,这可能需要切削轴部件的待配合到插入孔内的部分,并且可能降低制造效率。现有技术的旋转部件在插入孔的内周面上具有槽,使得轴部件的部分卡合在槽中以提高配合部件固定于轴部件的强度。然而,在通过例如锻造制造配合部件的情况下,需要独立地进行切削以在插入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槽,这可能再次降低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的配合强度和较高的制造效率的复合部件,该复合部件具有配合部件,该配合部件通过径向扩大插入到配合部件的插入孔内的轴部件而被固定于轴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一种复合部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轴部件;和具有插入孔的配合部件,该配合部件被固定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轴部件。所述轴部件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一端面接触;与所述插入孔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扩大部,该第一径向扩大部在所述轴部件的轴向上与所述接收部邻接地设置;以及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该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反,并且该第二径向扩大部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径向扩大部邻接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说明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由金属制成的轴部件插入到配合部件的插入孔内,使得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一端面与形成于所述轴部件的接收部接触;和通过将轴向上的压缩载荷施加于所述轴部件,并且将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交变载荷施加于所述轴部件的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插入部而径向扩大轴部件的插入部,从而形成与所述插入孔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扩大部和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以将所述配合部件固定于所述轴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部件的一个实例的轴部件和配合部件的截面图。图2是配合部件的平面图。图3是其中轴部件径向扩大使得配合部件固定于轴部件的复合部件的截面图。图4是图示出复合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5A是图示出使用图4的装置的扩大过程的示意图。图5B是图示出扩大过程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C是图示出扩大过程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D是图示出扩大过程的另一个示意图。图6是图示出轴部件的扩大过程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7是图示出轴部件的扩大过程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示出轴部件的扩大过程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9是图示出轴部件的扩大过程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2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复合部件1。复合部件1包括轴部件2和配合部件3。复合部件1是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无级变速器(CVT),在该情况下,轴部件2对应于滑轮轴并且配合部件3对应于滑轮。轴部件2包括从轴向上的一端延伸的小直径部10以及在轴向上与小直径部10邻接地设置的大直径部11。轴部件2由诸如钢材这样的可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例如锻造制造。虽然在示例出的实例中,轴部件2由实心材料制造,但是其可以由中空材料制造。配合部件3是盘状部件,并且在中心具有插入孔12。配合部件3的一侧上的第一端面13a是大致圆锥状的表面,并且CVT带卡合于该表面。配合部件3的另一侧上的第二端面13b设置有多个凹部14,该多个凹部14绕插入孔12的外周间隔地形成。插入孔12的第二端面13b侧的开口部16朝着第二端面13b逐渐变宽。配合部件3也由诸如钢材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例如锻造制造。轴部件2的小直径部10通过配合部件3的插入孔12插入,以将配合部件3装接于轴部件2。使配合部件3的第一端面13a的径向内侧部分接触轴部件2的小直径部10与大直径部11之间的阶部15,使得配合部件3相对于轴部件2定位。图3图示出径向扩大轴部件2以将配合部件3固定于轴部件2的状态。径向扩大插入到配合部件3的插入孔12内的轴部件2的小直径部(插入部)10,使得轴部件2具有与插入孔1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扩大部17和与配合部件3的第二端面13b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18。通过将轴向上的压缩载荷施加到轴部件2并且通过将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交变载荷施加到小直径部10而径向扩大小直径部10。轴部件2的第一径向扩大部17与插入孔12的内周面牢固接触,并且配合部件3在轴向上被夹持在与配合部件3的第一端面13a接触的阶部(接收部)15以及与配合部件3的第二端面13b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18之间,从而将配合部件3固定于轴部件2。作为CVT部件的轴部件2和配合部件3通常通过淬火等被热处理。例如,通过利用例如炉加热渗碳而将CVT带绕其设置的配合部件3预先淬火,而在将配合部件3固定于轴部件之后,通过例如不涉及渗碳处理的感应加热将轴部件2淬火。以这种方式,在包括轴部件2和配合部件3这两个部件的复合部件1中,能够根据轴部件2和配合部件3的规格独立地进行淬火,这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不仅通过与插入孔1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轴部件2的第一径向扩大部17,还通过在轴向上将配合部件3夹持在轴部件2的阶部15与第二径向扩大部18之间,提高了配合部件3固定于轴部件2的强度。以这种方式,即使轴部件2的第一径向扩大部17与配合部件3的插入孔12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存在小的变化,也能够充分地确保配合部件3的固定强度。此外,由于配合部件3在轴向上被夹持在轴部件2的阶部15与第二径向扩大部18之间以确保配合部件3的充分的固定强度,所以能够将小直径部10配合到插入孔12中所要求的精度降低为例如通过锻造得到的小直径部10的外径的精度,这能够提高制造效率。由于在第二径向扩大部18的形成期间引起的轴部件2的材料的流动,第二径向扩大部18卡合在配合部件3的第二端面13b上的凹部14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配合部件3固定于轴部件2的强度。另外,作为配合部件3的制造的一部分,凹部14能够通过锻造形成于配合部件3的第二端面13b,这能够提高制造效率。优选地,凹部14形成为从配合部件3的插入孔12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延伸。从而,在第二径向扩大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部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轴部件;和具有插入孔的配合部件,该配合部件被固定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轴部件,其中,所述轴部件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一端面接触;与所述插入孔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扩大部,该第一径向扩大部在所述轴部件的轴向上与所述接收部邻接地设置;以及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反,并且该第二径向扩大部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径向扩大部邻接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1 JP 2015-2073951.一种复合部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轴部件;和具有插入孔的配合部件,该配合部件被固定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轴部件,其中,所述轴部件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一端面接触;与所述插入孔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扩大部,该第一径向扩大部在所述轴部件的轴向上与所述接收部邻接地设置;以及与所述配合部件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第二径向扩大部,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反,并且该第二径向扩大部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径向扩大部邻接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配合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或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径向扩大部与所述凹部接合,或者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二径向扩大部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配合部件的插入孔的所述第二端面侧的开口部朝着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变宽。4.一种复合部件的制造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原义孝生田文昭池田多贺司森一树
申请(专利权)人: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