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锡仪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06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乃专指一种可将单一之线、带经由编织器之勾引动作,而使其形成所需各式或具规则编织成扎束之编织器结构者,其主要系于旋座之内侧两端部设置有对称之轴承,以套合于主轴管而精确地快速旋动,且免加油者;又旋座底端轮毂之下方,乃另套设一与轮毂等径之辅助带轮,俾利于该旋座于更换勾针或维修时,可使皮带暂置于辅助带轮,以令其它编织器得以继续编织作动,而深具实用性及进步性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机,乃专指一种可将单一之线,带经由编织器之勾引动作,而使其形成所需各式具规则编织成扎束之编织器结构者。目前,传统的编织机一般通过动力带动其上的底端轮毂而动作,底端轮毂带动旋座转动,而旋座内部的沟槽呈现凸轮之不规则状,从而使将勾针在其旋座运动中,呈现对称之逐一突伸以勾往线、带,故得使原单一之线,带可作编扎成各式样之线束或带束者。然而,上述习用编织器结构在使用上欲产生诸端缺失,而极待改进1、一般在使用编织器时通常是多组编织器以同一皮带带动,而偶遇必需暂停其中一部编织机(如更换勾针或维修)时,即关闭动力源,而使得其他正顺畅动作之编织机亦随之停摆,实不符经济效益。2、习用编织器旋座底端内侧乃仅设有一轴承,俾使旋座将以旋动更顺畅,惟事实上对旋座而言,仅系于一端可顺畅作动,而另一端欲未受益,甚而产生因旋座之上、下端与主轴管之组配接触难以一致,致旋座有些微偏心转动之现象,而有待改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即于底座之内侧两端部设置有对称之轴承,以套合于主轴管而精确地快速旋动,且免加油者;又旋座底端轮毂之下方,乃另套设一与轮毂等径之辅助带轮,俾利于该旋座于更换勾针或维修时,可使皮带暂置于辅助带轮,以令其它编织器得仍继续编织作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结构更为完善之编织器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组合剖示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元件分解图。见附图1、2,本技术由旋架(20)、架孔(201)、导孔(202)、主轴管(21)、端孔(211)、勾针(22)、突缘(221)、沟槽(231)、轮毂(232)、皮带(14),凸轮(24),轴承(25),底座(26)、定位螺孔(261),辅助带轮(27)组成。系使单一线或带(1)穿经由旋架(20)之架孔(201),导孔(202)而入主轴管(21)之中心端孔(211),其中该主轴管(21)表层乃设有若干等距纵列之勾针(22),而勾针(22)之底部凸缘(221)恰将抵于旋座(23)内部之勾槽(231);而旋座(23)底端乃一体设有一轮毂(232)随作皮带(14)带动而旋转时,由于旋座(23)内部之沟槽(231)系呈凸轮式不规则状,因此,随着旋座(23)之旋转而令勾针(22)呈相对称之重复突伸以勾住线、带,故得使原单一之线、带,可作编扎成各式样之线束或带束者。必需加以说明的是旋座(23)内侧乃螺固有二对称之凸轮(24),以使其形成使勾针突缘(221)可据以导行之沟槽(231),而该两凸轮(24)之外侧乃套设有二轴承(25),俾利于旋座之旋转得精确并顺畅者;编织器之底座(26)系可夹固于适当位置处,而底座(26)之一侧设有一纵向定位螺孔(261),可供螺固主轴管(21),其中乃于旋座(23)之轮毂(232)下方,复加设一内孔径较大之辅助带轮(27),使当该旋座(23)必需暂停旋动时,皮带得暂置于辅助带轮作空转作用,而不影响其它编织机之作业。权利要求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包括旋架(20)、架孔(201)、导孔(202)、主轴管(21)、端孔(211)、勾针(22)、突缘(221)、沟槽(231)、轮毂(232),皮带(14)、凸轮(24)、轴承(25)、底座(26)、定位螺孔(261)、辅助带轮(27)组成,系使单一线或带(1)穿经由旋架(20)之架孔(201),导孔(202)而入主轴管(21)之中心端孔(211),其中该主轴管(21)表层乃设有若于等距纵列之勾针(22),而勾针(22)之底部凸缘(221)恰得突抵于旋座(23)内部之沟槽(231);而旋座(23)底端乃一体设有一轮彀(232),其特征在于旋座(23)内侧之两侧端乃套设有二轴承(25),且旋座(23)之轮毂(232)下方,乃套设一内孔径较大于主轴管(21)径之辅辅助带轮(27)。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乃专指一种可将单一之线、带经由编织器之勾引动作,而使其形成所需各式或具规则编织成扎束之编织器结构者,其主要系于旋座之内侧两端部设置有对称之轴承,以套合于主轴管而精确地快速旋动,且免加油者;又旋座底端轮毂之下方,乃另套设一与轮毂等径之辅助带轮,俾利于该旋座于更换勾针或维修时,可使皮带暂置于辅助带轮,以令其它编织器得以继续编织作动,而深具实用性及进步性者。文档编号D04D11/00GK2256890SQ95237810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锡仪 申请人:王锡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的线、带编织器结构,包括旋架(20)、架孔(201)、导孔(202)、主轴管(21)、端孔(211)、勾针(22)、突缘(221)、沟槽(231)、轮毂(232),皮带(14)、凸轮(24)、轴承(25)、底座(26)、定位螺孔(261)、辅助带轮(27)组成,系使单一线或带(1)穿经由旋架(20)之架孔(201),导孔(202)而入主轴管(21)之中心端孔(211),其中该主轴管(21)表层乃设有若于等距纵列之勾针(22),而勾针(22)之底部凸缘(221)恰得突抵于旋座(23)内部之沟槽(231);而旋座(23)底端乃一体设有一轮毂(232),其特征在于:旋座(23)内侧之两侧端乃套设有二轴承(25),且旋座(23)之轮毂(232)下方,乃套设一内孔径较大于主轴管(21)径之辅辅助带轮(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锡仪
申请(专利权)人:王锡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