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93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涉及激光设备技术领域,该散热装置包括:组合安装的消光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所述消光件的一侧开有通孔,另一侧开口,所述散热件覆盖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消光件上;激光穿过所述通孔射入所述消光件,并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所述散热件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通过在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使激光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反射,并配合所述散热件吸收热量,有效避免了热量的集中从而导致零件温度过高而产生的表面镀层脱落和形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在传输过程中,常常会因能量过于集中而对零件造成损坏,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零件A和零件B,当激光射入零件A与零件B的腔内,会在零件A与零件B的表面多次反射而被吸收,因为激光只在2个反射面进行反射,吸收能量的能量过于集中,所以当激光功率过大时,零件A与零件B表面的温度也会升高,进而会使零件A和零件B的表面镀层脱落,甚至会使零件产生形变,从而导致零件失效。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激光或脉冲的应用领域,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会因能量过于集中而对零件造成损坏,因此需要进行对多余的激光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散热装置,解决当前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会因能量过于集中而对零件造成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组合安装的消光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所述消光件的一侧开有通孔,另一侧开口,所述散热件覆盖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消光件上;激光穿过所述通孔射入所述消光件,并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所述散热件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光件以及散热件之间通过导热胶固定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光件内加工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以及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正对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下方,所述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的侧边连接且以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下方,其中,所述第四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面上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连接处的夹角为6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由散热材料制成,包括金属。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上加工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件内,通过将冷却液或冷却水通入到所述散热流道对所述消光件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和传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通过在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使激光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反射,并配合所述散热件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有效避免了热量的集中从而导致零件温度过高而产生的表面镀层脱落和形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和图2分别为示意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散热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消光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消光件、2-散热件、10-通孔、11-第一反射面、12-第二反射面、13-第三反射面、14-第四反射面、20-散热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3所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组合安装的消光件1以及散热件2,所述消光件1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所述消光件1的一侧开有通孔10,另一侧开口,所述散热件2覆盖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消光件1上;激光穿过所述通孔10射入所述消光件1,并在所述消光件1的光回路腔内循环,所述散热件2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所述消光件1以及散热件2之间通过导热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胶可以进一步辅助所述消光件1进行散热。所述散热件2由导热效果较佳的散热材料制成,如金属等,可选的,所述散热件2上加工有散热流道20,所述散热流道20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件2内,通过将冷却液或冷却水通入到所述散热流道20,加快所述散热件2的散热速度,避免了消光件1内部热量过于集中使温度过高;所述散热件2通过风冷或水冷的方式对所述消光件1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和传导,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对所述消光件1进行散热,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无限制。参阅图4所示,所述消光件1内加工有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第三反射面13以及第四反射面14,所述第一反射面11正对所述通孔10,所述第二反射面12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下方,所述第三反射面13与第四反射面14的侧边连接且以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10下方,其中,所述第四反射面14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面13上方,所述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三反射面13与第四反射面14连接处的夹角为60°;激光由通孔10射入后,依次通过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和第三反射面13反射后,射入到第四反射面14,所述第四反射面14将激光反射回第三反射面13,并最终使激光循环在第三反射面13与第四反射面14之间,由于激光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吸收热量,在到达第三反射面13与第四反射面14之后,热量急剧减少,有效避免了热量的集中从而导致零件温度过高而产生的表面镀层脱落和形变。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通过在所述消光件1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使激光在所述消光件1的光回路腔内循环反射,并配合所述散热件2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有效避免了热量的集中从而导致零件温度过高而产生的表面镀层脱落和形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组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位置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安装的消光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所述消光件的一侧开有通孔,另一侧开口,所述散热件覆盖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消光件上;激光穿过所述通孔射入所述消光件,并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所述散热件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安装的消光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消光件内部镂空形成光回路腔,所述消光件的一侧开有通孔,另一侧开口,所述散热件覆盖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消光件上;激光穿过所述通孔射入所述消光件,并在所述消光件的光回路腔内循环,所述散热件吸收所述激光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件以及散热件之间通过导热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件内加工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以及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正对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华宋娇娇李福海曾威尹建刚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