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焕嘉专利>正文

编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76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机,包括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工作台和支架。还包括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分别连接在工作台上,且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设于电机和收线装置及上胶装置之间,每个转盘总成之间相互连接。其结构不仅改变了转盘总成的数量和工作台箱体中齿轮分布的形状,减少了编织机的体积,同时,在工作台箱体中均匀分布的圆形齿轮,有利于编织机的规格化生产,满足不同用户对编织机使用的不同要求。整台编织机不仅噪音低、磨损量小,维修方便,还具有速度快、产量高、占地面积小、省电、耐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编织机
技术介绍
编织机生产的各种织带产品,广泛地使用在服装、鞋帽、包装、体育用品、工艺品、装饰品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编织机是在一个工作台面22上安装四个驱动头,每个驱动头上连接有一组共8个走马轮23,每个走马轮23上安装2个锭杆,所以一台编织机上共有32个走马轮23和64个锭杆,这些零件的运动由一台大功率的电动机20带动,同时还带动收线装置21和上胶装置运转,上胶装置位于工作台的底面,所有这些结构造成了整台机器体积庞大、笨重,而其中32个走马轮23由于运动过程中底部与工作台面22相互摩擦,所以工作中噪音高、损耗大,特别是每个走马轮23中要加5处的油,而且油杯较小,32个走马轮23就是160处,每加一次油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当机器高速运转时,润滑油很快就会被甩干而失去作用,从而造成零件经常磨损,停机加油则又会降低生产效率,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近年来,加工的产品更新换代增快,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和加工数量减少的趋势不断扩大,现有编织机在一台电机必须带动四个驱动头转动的同时,生产的产品大多只需一个驱动头及可完成,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仅零件磨损严重、故障率高,而且保养、维修烦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何改变现有编织机的使用状况、提高生产效率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效率高的编织机。一种编织机,包括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工作台和支架,工作台为一个中空的箱体,其上表面为一个向下凹陷的平面,凹陷的平面中设有凸起的八字型沟槽;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和工作台分别设于支架上;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其还包括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分别连接在工作台上,且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还设于电机和收线装置及上胶装置之间,转盘总成之间相互连接。所述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的数量为八个。所述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的数量还可为八的整数倍数。所述转盘总成包括中心轴、传动装置、连接装置、走马轮、活动滑子、锭杆和工型支架,中心轴穿过工作台并连接在工作台上;传动装置位于工作台的箱体中,并与中心轴下端位于箱体中的部分固定连接;走马轮上设有U形槽,走马轮连接在工作台上表面外端的中心轴上部,走马轮的下端通过连接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活动滑子连接在工型支架的底部,并位于工作台表面的八字型沟槽中;工型支架插在走马轮的U型槽中;锭杆连接在工型支架上;转盘总成之间通过传动装置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传动装置还与电机和收线装置及上胶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齿轮位于工作台箱体内部,并连接在中心轴的下端,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走马轮、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运动。所述连接装置为相互镶嵌的凸台和凹槽,凸台设于走马轮的底部,凹槽设于齿轮的顶面于走马轮相接触的表面。所述走马轮的中心孔壁上还设有油槽,油槽位于走马轮与中心轴之间的接触面上。本技术所述编织机,通过改变转盘总成的数量和工作台箱体中齿轮分布的位置,以及电动机功率的大小,减少了编织机的体积,降低了编织机使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同时,由于齿轮在工作台箱体中分布为均匀的圆形,故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按照齿轮的整倍数重新调整齿轮的数量,以生产出同类型而不同规格、尺寸的编织机,利于编织机的规格化生产。而调高走马轮和改善润滑油槽后,不仅减少了编织机运行时的噪音,降低了编织机运行过程中的磨损量,而且降低了维修、保养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速度快、产量高、占地面积小、省电、耐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编织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编织机中工作台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编织机中工作台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编织机中转盘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编织机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包括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工作台、支架和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和工作台分别连接在支架上;电机与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相连接,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连接在工作台上;电机还与控制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接,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转动的同时,还自动实现编织过程中的意外断线、缺线状态下的停机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过程。而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在完成自身编织过程需要的同时,还与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连接,并带动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运动。如图2所示,工作台4为一个中空的箱体,其上表面为一个向下凹陷的平面12,凹陷的平面12中设有突起的八字型沟槽10。如图3、图4所示,电机1与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相连接,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分别连接在工作台4上,其中转盘总成的数量为八个,每个转盘总成包括中心轴5、齿轮2、走马轮6、活动滑子9、锭杆8和工型支架7,中心轴5穿过工作台4后通过螺母连接在工作台4上,齿轮2与工作台4箱体内部的中心轴5下端固定连接,并且浸泡在工作台4箱体内部的润滑油中,在齿轮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连接的凹槽13。走马轮6的边缘设有四个U型开口槽,走马轮6的底面设有用于连接的凸台14,走马轮6连接在位于工作台4上表面外端的中心轴5上部,其底面通过凸台14与下方的齿轮2顶面凹槽13相嵌合连接,走马轮6的顶部通过止推轴承15和螺母16连接在中心轴5的上端。工型支架7插在走马轮6的U型开口槽中,安装时工型支架7的底部高于工作台4的上表面1.5毫米,在工型支架7的底部还连接有活动滑子9,活动滑子9位于工作台4上表面突起的沟槽10中,锭杆8连接在工型支架7上端。每个转盘总成之间通过中心轴5下端的位于工作台4箱体内的齿轮2相互连接,相互啮合的齿轮2组成一个圆形的形状,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运动。当然,转盘总成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为八的整数倍数,转盘总成在工作台4上分布的形状还保持为圆形,而只需相应调整电机1、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与齿轮2啮合的位置,就可满足编织机正常使用的需要。使用时,如图2、图3、图4所示,控制装置控制电机1运转,电机1驱动工作台4箱体内部的相互啮合的齿轮2转动,齿轮2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台14和凹槽13带动中心轴5上端的走马轮6旋转,由于走马轮6上端设有止推轴承15和螺母16,故可保证走马轮6在中心轴5上正常转动,而走马轮6转动时,通过走马轮6圆周方向的U型开口槽推动位于工作台4上表面突起的八字型沟槽10中、并在活动滑子9限制下的锭杆8在工作台4表面移动,完成从一个走马轮被传递到下一个走马轮的过程,而在工作台4中的齿轮2驱动走马轮6转动的同时,还带动收线装置和上胶装置做相应运转,从而完成整个产品的加工。如图4所示,由于走马轮6与中心轴5之间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故在走马轮6与中心轴5的接触面上还设有油槽11,油槽11的尺寸较深,通过在油槽11中加入润滑脂后,走马轮6在中心轴5上旋转的同时,润滑脂可沿着中心轴5与走马轮6中心孔之间的缝隙流入,有效减少走马轮6与中心轴5之间的摩擦,保证了编织机在长时间运转过程中的润滑要求,而以往工型支架与工作台表面的摩擦,也由于重新调整工型支架7底面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机,包括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工作台和支架,所述工作台为一个中空的箱体,其上表面为一个向下凹陷的平面,凹陷的平面中设有凸起的八字型沟槽;所述电机、控制装置、收线装置、上胶装置和工作台分别设于支架上;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所述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分别连接在工作台上,且一组呈圆形分布的转盘总成还设于电机和收线装置及上胶装置之间;所述转盘总成之间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焕嘉
申请(专利权)人:曾焕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