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海生专利>正文

沉降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37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片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针床的前端侧上的多个沉降片,以及与沉降片相配合的沉降片控制装置,沉降片控制装置包括座板、安装在座板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联动的导轨块,在导轨块的工作面上设有轨道,轨道为一横向贯通的槽体,由喇叭槽、上位槽、过渡槽、下位槽组成,在下位槽的中间位置的向外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位置与三角控制装置的三角轨道相对应,活动块安装在限位槽内可在限位槽内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变式轨道设置,可以控制沉降片在起针、翻针、脱圈时进行有效按压,也可以控制沉降片在同一编织区域内根据编织的不同要求进行归位,进而产生优良的编织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针织横机的 沉降片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横机的织针在具有规律性的升降运动的瞬间,实现织线的退 圈、带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等过程,当织针在上升运动时,由 于织针杆相对线圈的摩擦及纱线自有的弹性,线圈会随织针向上浮动, 从而影响成圈的顺利进行,为此横机设置了沉降片装置,目前横机的沉 降片装置存在的缺点是沉降片控制轨道比较单一,沉降片的有效利用率 非常低,需要沉降片按压的时候没能有效的按压,从而导致钩针在脱圈 时产生不良脱圈,即所谓的集圈,所编织出的编织物也是不良产品;在 翻针的过程中需要沉降片按压的时候也没能进行有效的按压,这样翻针 线圈就处于松弛状态,接圈钩针就无法正常接圈,也会导致编织出不良 次品,这样就不得不完全依靠牵拉装置的作用才能进行正常编织,但是 如果拉力过小将会出现上述问题,如果拉力过大,就会将线圈拉断,产 生不良编织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牵拉装置的拉力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 即使这样,牵拉装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编织工艺的不断发展,有 些高端编织品上的三维立体图案仅靠牵拉装置是无法实现的,从而大大 降低了横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往横机在编织过程中的不足,提供一 种具有可变控制轨道的沉降片装置,通过改变沉降片的控制轨道,进而 改变在同一编织区域沉降片相对于线圈的按压方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沉降片装置,包括相对于编织区域而安装在针床27的前端侧上,控制着与针织一起设 置的多个沉降片3,以及安装在三角控制装置34上端的与沉降片3相配合的沉降片控制装置l,其特征在于沉降片控制装置1包括一个用以与横机三角控制装置34相固接的座 板8,沉降片控制装置1通过座板8安装在三角控制装置34的上端,沉降 片控制装置1和三角控制装置34随机头同步运行,在座板8上安装有驱动 电机16和与驱动电机16相联动的导轨块5,驱动电机16固定在座板8上, 齿轮10与驱动电机16联动连接,齿轮9与齿轮10相啮合,齿轮17固定在 齿轮9上,齿轮17和齿轮9皆可绕轴心12转动,滑动块14通过两个支点杆 7安装座板8上,在滑动块14上开设有两个直槽孔21,滑动块14通过直槽 孔21以支点杆7为轴心在座板8上左右滑动,在滑动块14朝向齿轮17的一 面开设有齿轮22,齿轮22与齿轮17相啮合,导轨块5固定于滑动块14上, 导轨块5也可与滑动块固连成一体,在导轨块5的工作面(即与沉降片相 配合的面)上设有轨道23,轨道23为一横向贯通的槽体,由喇叭槽20、 上位槽6、过渡槽19、下位槽18组成,喇叭槽20设置在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其槽口直径略大于沉降片上下移动的范围,以使沉降片能顺利地轨道23内,下位槽18设置在中间为一平行槽,上位槽6设在喇叭槽20与下 位槽18之间,上位槽6与下位槽18相平行,过渡槽19为一斜槽,连通上 位槽6和下位槽18,在下位槽18的中间位置的向外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4, 限位槽24的位置与三角控制装置34的三角轨道29相对应,限位槽24两端 是一段与设置在下位槽18两端的斜槽19呈反向设置的斜槽,中间一段与 下位槽l財目平行,活动块4安装在限位槽24内,活动块4可在限位槽24内 上下滑动,活动块4朝向下位槽18的一面与下位槽18槽面相水平,另一 面设有弹簧2,弹簧2安装在活动块4与固定在导轨块5上的盖板25之间, 在活动块4的两端皆有向限位槽24两端伸出的限位块l5和限位块l3,非 工作状态下,活动块4由于弹簧2的弹力作用向下位槽18方向顶出以保持 下位槽18相水平。沉降片3包括按压部31、针钟部32、转动部33,沉降片3的前端是按 压线圈的按压部31,后端是与轨道23相接触的针钟部32,沉降片3通过 转动部33安装在以转轴26为轴心的针床27上,可以通过装在针床27前端 部位的转轴26上下移动,使沉降片3按压线圈的按压部31能够在针织物 的编织区域进退,针钟部32与轨道23相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可变式轨道设置,可变式轨道可以控 制沉降片在起针,翻针,脱圈时进行有效按压,也可以控制沉降片在同 一编织区域内根据编织的不同要求进行归位,进而产生优良的编织效果,沉降片的按压方式可以变化,相对于编织物的编织效果具有明显改 善,在编织过程中,沉降片的作用可以克服拉力过小或过大所产生对编 织物的不良影响,可以忽略拉力的调节,也可以不需要任何牵拉装置或 拉力进行编织,设置在轨道块中的弹簧和活动块,可以控制沉降片的前 端部位能够轻柔的按压翻针线圈,使翻针功能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了编 织物的品质,为编织物的工艺要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所述沉降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沉降片在横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l、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相对于编织区域而配置 在针床27的前端侧上,控制着与针织一起设置的多个沉降片3,以及安 装在三角控制装置34上端的与沉降片3相配合的沉降片控制装置1,沉降 片控制装置l包括一个用以与横机三角控制装置34固接的座板8,沉降片 控制装置1通过座板8安装在三角控制装置34的上端,沉降片控制装置l 和三角控制装置34随机头同步运行,在座板8上安装有驱动电机16和与 驱动电机16相联动的导轨块5,驱动电机16固定在座板8上,齿轮10与驱动电机16联动连接,齿轮9与齿轮10相啮合,齿轮17固定在齿轮9上,齿 轮17和齿轮9皆可绕轴心12转动,滑动块14通过两个支点杆7安装座板8 上,在滑动块14上开设有两个直槽孔21,滑动块14通过直槽孔21以支点 杆7为轴心在座板8上左右滑动,在滑动块14朝向齿轮17的一面开设有齿 轮22,齿轮22与齿轮17相啮合,导轨块5固定于滑动块14上,导轨块5也 可与滑动块固连成一体,在导轨块5的工作面(即与沉降片相配合的面) 上设有轨道23,轨道23为一横向贯通的槽体,由喇叭槽20、上位槽6、 过渡槽19、下位槽18组成,喇叭槽20设置在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其槽口 直径略大于沉降片上下移动的范围,以使沉降片能顺利地轨道23内,下 位槽18设置在中间为一平行槽,上位槽6设在喇叭槽20与下位槽18之间, 上位槽6与下位槽18相平行,过渡槽19为一斜槽,连通上位槽6和下位槽 18,在下位槽18的中间位置的向外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位 置与三角控制装置34的三角轨道29相对应,限位槽24的槽面两端是一段 与设置在下位槽18两端的斜槽19呈反向设置的斜槽,中间一段与下位槽 18相平行,活动块4安装在限位槽24内,活动块4可在限位槽24内上下滑 动,活动块4朝向下位槽18的一面与下位槽18槽面相水平,另一面安装 有弹簧2,弹簧2安装在活动块4与固定在导轨块5上的盖板25之间,在活 动块4的两端皆设有向限位槽24两端伸出的限位块15和限位块13 ,非工 作状态下,活动块4由于弹簧2的弹力作用向下位槽18方向顶出以保持下 位槽18相水平。请再结合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片装置,包括安装在针床(27)的前端侧上多个沉降片(3),以及安装在三角控制装置(34)上端与沉降片(3)相配合的沉降片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控制装置(1)包括座板(8),在座板(8)上安装有导轨块(5),在导轨块(5)的工作面上开设有轨道(23),轨道(23)为一横向贯通的槽体,由喇叭槽(20)、上位槽(6)、过渡槽(19)、下位槽(18)组成,喇叭槽(20)设置在两端呈喇叭状开口,下位槽(18)设置在中间为一平行槽,上位槽(6)设在喇叭槽(20)与下位槽(18)之间,上位槽(6)与下位槽(18)相平行,过渡槽(19)为一斜槽,连通上位槽(6)和下位槽(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骆海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