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28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该轨道板,包括芯层、加强层及加强框,芯层由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均由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预制该轨道板,包括如下步骤:轨道板打印模板的清理及预埋件和套管的安装;轨道板底部承轨台及底部加强层的3D打印;加强框和芯层的3D打印;顶部加强层的3D打印;养护及脱模。采用本申请的预制方法得到的轨道板,以钢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为打印材料采用大型3D打印机分层分块打印而成,无需布置钢筋或预应力筋,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轨道板的抗裂、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简化轨道板的生产工艺,降低轨道板的工程造价。

A 3D printed composite concrete track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3D printed composite concrete track plate, which consists of a core layer, a reinforcing layer and a strengthening frame. The core layer is made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or plain concrete through the 3D, and the reinforced layer and the strengthening frame are printed by the steel fiber concrete through the 3D; the track plate is premade,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Rail The cleaning of the plate printing plate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embedded parts and casing, the 3D printing of the track plate bottom rail platform and the bottom reinforcement, the 3D printing of the frame and the core, the 3D printing of the top reinforc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and demoulding. The track plate obtained by this application method is made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and plain concrete as printing material by a large 3D printer. No reinforcement or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s neede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rack resistance, impact resistance and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concrete track plate, and simplif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track plate.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rail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及其预制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凭借其速度快、运载量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等传统铁路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里程已达到22,000km,居全世界总量的2/3。与传统的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具有轨道稳定性、刚度均匀性和耐久性好、平顺性高、维修工作量小等突出优点,在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施工简便、出现病害时维修方便等优点,在世界各国应用较早也较多。它是将钢轨通过多对扣件系统支承在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即轨道板上,轨道板放置在下部基础之上。轨道板是板式轨道结构中关键的结构构件,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及环境作用。轨道板的开裂和破损直接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营安全。目前,国内外无砟轨道板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例如德国的板,日本的单元板以及我国的CRTSⅠ型、Ⅱ型、Ⅲ型板等轨道板。在混凝土轨道板内布置钢筋或张拉预应力筋,能够发挥钢材受拉性能好和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特性,能够满足列车荷载及环境作用作用下轨道板的承载性能和变形要求,控制轨道板的不开裂或裂缝宽度满足设计要求。然而,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环境作用及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轨道板内配置钢筋和张拉预应力筋等措施不能有效地阻滞混凝土微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对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列车行车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传统的混凝土轨道板钢筋加工、绑扎及预应力张拉的工作量较大,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不高,轨道板板厂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轨道板综合造价高等问题。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收缩和塑性变形引起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耐久性。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改性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及铁道工程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混凝土轨枕中掺入钢纤维,能够显著提高轨枕的抗裂性能、抗冲击性能和抗疲劳性能。3D打印(3DP)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快速成型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无须组装、零时间交付、设计空间无限、零技能制造、不占空间、便携制造、减少废弃副产品、材料无限组合、精确的实体复制等优势。目前,3D打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和汽车制造、工业设计、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土木工程等领域。3D打印正帮助来自各个行业、具有不同背景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用类似的方式减少各行各业主要产品成本、时间和复杂性障碍。为了改善混凝土轨道板的抗裂、抗冲击和抗疲劳等综合力学性能,简化轨道板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轨道板的制作成本,研发基于3D打印技术的纤维混凝土轨道板制造工艺,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工程综合造价,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混凝土轨道板结构抗裂、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的不足、生产工艺复杂、综合造价高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及其预制方法,以钢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为打印材料采用大型3D打印机分层分块打印而成,无需布置钢筋或预应力筋,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轨道板的抗裂、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简化轨道板的生产工艺,降低轨道板的工程造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层,两个加强层之间分布有多个加强框,芯层由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均由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均大于芯层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进一步,所述轨道板的总厚度为150-300mm,加强层的厚度为轨道板总厚度的1/5-1/3,芯层的厚度为轨道板总厚度的1/3-3/5。进一步,所述轨道板的总宽度为2200-2800mm,加强框的宽度为100-200mm。进一步,用于成型加强层以及加强框的钢纤维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50-500份,粉煤灰50-70份,活性矿物掺和料30-40份,5-10mm碎石900-1100份,中砂600-750份,减水率大于30%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5-7份,速凝剂7-12份,钢纤维120-280份。进一步,所述的加强层和加强框所用的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小于2000MPa、直径为0.15-0.32mm、长度和直径之间的比为50-70,加强层以及加强框中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为2%-3.5%,芯层中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5%-2%。预制上述的轨道板,包括如下步骤:S301:加强层、加强框以及芯层所用的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材料的准备;S302:轨道板打印模板的清理及预埋件和套管的安装;S303:轨道板底部承轨台及底部加强层的3D打印;S304:轨道板加强框和芯层的分块同步3D打印;S305:轨道板顶部加强层的3D打印;S306:轨道板的养护及脱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轨道板利用了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和增韧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及早期裂纹,显著提高轨道板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耐久性。2、本技术的轨道板中钢纤维主要布置在轨道板的顶部、底部、四周及轨下等受力不利的位置,能够在保证轨道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节省了钢纤维的用量,降低了轨道板的造价。3、本技术的轨道板以钢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为打印材料,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分层分块打印而成,无需布置钢筋或预应力筋,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轨道板板厂的建设成本及轨道板的工程造价。4、本技术的轨道板底面凸出的钢纤维增加了板底的粗糙度,能够改善轨道板与下部充填层界面的粘结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实施例中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的板中横断面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的板中纵剖面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的3D打印预制施工流程图。图中标号:1-加强层,2-加强框,3-芯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图示所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由加强层、芯层以及加强框构成,加强层设置在芯层的顶部和底部,加强层由高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芯层由低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框横跨设置在两个加强层之间,具体分布在四周以及轨道铺设位置的下方,加强框也由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通过在加强层以及加强框中设置钢纤维,利用了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和增韧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及早期裂纹,显著提高轨道板的抗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层,两个加强层之间分布有多个加强框,芯层由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均由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均大于芯层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层,两个加强层之间分布有多个加强框,芯层由钢纤维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均由钢纤维混凝土经3D打印而成,加强层和加强框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均大于芯层中的钢纤维体积掺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复合型混凝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的总厚度为150-300mm,加强层的厚度为轨道板总厚度的1/5-1/3,芯层的厚度为轨道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春杨义益谢绍辉祁敏余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