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177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包括内撑部分、设置在内撑部分下方的且与内撑部分连接的限位部分、设置在限位部分下方的固定部分以及与固定部分连接的连接轴,所述的内撑部分为内部中空、外部呈台阶式的圆柱体状,内撑部分从上而下设置有若干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延伸至限位部分但不贯穿限位部分底部;所述的内撑部分上还设置有螺旋槽和缓冲槽。该夹具在内撑部分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槽,在产品受到过大的内撑力时,缓冲槽可以减缓内撑力对产品的影响,防止产品产生形变。同时也防止产品因内撑力过大造成产品无法从夹具脱离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
技术介绍
在五金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固定。如果需要对产品的外部进行加工,一般采用内撑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固定,方便外部加工部件对产品进行加工。但是传统的内撑夹具可能由于外张力度过大,导致产品产生形变,或者使产品无法脱离出夹具,极大的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加工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内撑力进行缓冲的内撑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内撑力进行缓冲的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包括内撑部分10、设置在内撑部分10下方的且与内撑部分10连接的限位部分20、设置在限位部分20下方的固定部分30以及与固定部分30连接的连接轴40,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为内部中空、外部呈台阶式的圆柱体状,内撑部分10从上而下设置有若干开口槽11,所述的开口槽11延伸至限位部分20但不贯穿限位部分20底部;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上还设置有螺旋槽12和缓冲槽13。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槽12设置于内撑部分10顶部,螺旋槽12设置在内撑部分10的外表面上,且不贯穿内撑部分10的外壁。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槽13设置于内撑部分10顶部的外表面上,缓冲槽13与开口槽13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部分30上设置有固定孔31。本技术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该夹具在内撑部分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槽,在产品受到过大的内撑力时,缓冲槽可以减缓内撑力对产品的影响,防止产品产生形变。同时也防止产品因内撑力过大造成产品无法从夹具脱离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包括内撑部分10、设置在内撑部分10下方的且与内撑部分10连接的限位部分20、设置在限位部分20下方的固定部分30以及与固定部分30连接的连接轴40,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为内部中空、外部呈台阶式的圆柱体状,内撑部分10从上而下设置有若干开口槽11,所述的开口槽11延伸至限位部分20但不贯穿限位部分20底部;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上还设置有螺旋槽12和缓冲槽13。本实施例中的开口槽11是用与将内撑部分10分开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内部中空部分有部件伸入时,会使内撑部分10张开,产生向外的张力,而如果这个时候产品套接在内撑部分10上时,就可以对产品进行固定。但是内撑力度过大时,产品会因为内撑力过大导致形变。为了防止这一状况出现,本实施例设置了缓冲槽13,缓冲槽13设置于内撑部分10顶部的外表面上,缓冲槽13与开口槽13平行设置。缓冲槽13可缓冲一部分内撑力,使产品不产生形变,同时也避免产品与夹具之间连接过于紧密,不能卸下。实施例2如图1所示,所述的螺旋槽12设置于内撑部分10顶部,螺旋槽12设置在内撑部分10的外表面上,且不贯穿内撑部分10的外壁。螺旋槽12使产品形成螺旋状的凸起。所述的固定部分30上设置有固定孔31。固定孔31防止夹具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旋转,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揭示,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技术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包括内撑部分(10)、设置在内撑部分(10)下方的且与内撑部分(10)连接的限位部分(20)、设置在限位部分(20)下方的固定部分(30)以及与固定部分(30)连接的连接轴(4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为内部中空、外部呈台阶式的圆柱体状,内撑部分(10)从上而下设置有若干开口槽(11),所述的开口槽(11)延伸至限位部分(20)但不贯穿限位部分(20)底部;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上还设置有螺旋槽(12)和缓冲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加工机床的内撑夹具,包括内撑部分(10)、设置在内撑部分(10)下方的且与内撑部分(10)连接的限位部分(20)、设置在限位部分(20)下方的固定部分(30)以及与固定部分(30)连接的连接轴(4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为内部中空、外部呈台阶式的圆柱体状,内撑部分(10)从上而下设置有若干开口槽(11),所述的开口槽(11)延伸至限位部分(20)但不贯穿限位部分(20)底部;所述的内撑部分(10)上还设置有螺旋槽(12)和缓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文伟周定昆王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汇伟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