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世根专利>正文

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10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主要包括数组皮带转轮、储纱轮及基座,在基座上方装设有数组皮带转轮,而其基座下方装设有储纱轮,皮带转轮及储纱轮的上座与下座利用模具一体射出成型,该皮带转轮包括的轴承、转动环及凸柱可包覆或成型于一体的本体中,故使皮带转轮在受皮带带动时具有稳定的功效,而一体成型的构造,对于所包覆的构件为一封闭无缝隙的型态,故整体在使用上较已有的装置更具稳定性,且可免除纱线棉絮堆积的缺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尤指传动的皮带转轮与受动的储纱轮轮体构造皆是一体成型的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是为常用皮带转轮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一外形呈阶梯环型的上环座1,在上环座1上设有多数个肋2,一圆孔设于上环座1中央,在上环座1的上阶梯环体3上设有多数个半圆形缺口4,一转动环5(其材质可为高硬度的铁、铜、锌、铝...等),在中空的转动环5上外缘设有多数个凸柱6,该转动环5置于下环座7上的环形沟槽8内后,再使用多数个螺丝9穿过多数个孔10螺合上环座1而将转动环5固定于上、下环座中,而多数个凸柱6则置于上环座1上的半圆形缺口4及下环座7上的半圆形缺口11上而凸出于上阶梯环体3及下阶梯环体12外缘,而轴承14则套合于下环座7上中央的阶梯圆孔15中,该上环座1和下环座7经螺合可固定转动环5而成为一皮带转轮13,该皮带转轮13可装置于针织机的传动轴上,使皮带上所设的多数个圆孔可套合固定于上环座1及下环座7内的转动环5上的多数个凸柱6上,如此可经由皮带带动皮带转轮13转动,该皮带转轮13的转动可带动下方设置于架体上的储纱轮。请参阅图2,是为常用储纱轮的构造。储纱轮的下座17、上座16与其上所设的凸柱间采用二次加工方式组合而成,亦即,先一体射出成型该上座16或下座17,再将凸柱插设于其上所设的圆孔内,因此长期运转后亦产生松动现象,造成凸柱与圆孔间的缝隙,易使纱线卷入该缝隙中阻碍储纱过程,甚至造成断纱现象。在发生断纱时,纱头易卷入储纱轮心内部,不易寻找,须将机组拆开方能找到;再者若有残纱堆积,修剪极为不易,于修剪过程中易伤及储纱轮的轮体。在上述的皮带转轮13构造中,是为组合的构造,主要是藉螺丝9将上环座1与下环座7组合,具有发生组合松脱的事情,而该转动环5上所设的凸柱6设置于缺口4、11组成的孔中,藉由凸柱6与缺口4、11所构成的孔固定较为不稳定,且易使凸柱6发生断裂或折弯的情况,换言之,缺口4、11所构成的孔对凸柱6束缚性较差。整体组合构造在连动运作使其在使用上将有前述的缺点与不稳定的情况。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体成型制造的皮带转轮组成的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其除免除现有者组装不便的缺点外,并可使转动环于本体中具有固定的作用,使整体在带动运作上具有稳定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体成型制造的储纱轮组成的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可免除凸柱的组合因下座的孔所产生的缝隙,有效避免纱线棉絮的堆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一数组的皮带转轮、一储纱轮及基座,其中基座,在基座上方装设有数组皮带转轮,而基座下方装设有储纱轮;数组的皮带转轮,该皮带转轮主要是将一轴承及一转动环设置于模具中,藉由射出机使材料射出并一体成型上座及下座,该上座及下座的上本体与下本体将该转动环包覆,并使该转动环的凸柱凸出本体,又该转动环内设有具有孔的内凸耳,本体成型可使材料同时注入孔中;储纱轮,该储纱轮亦是将多个凸柱设置于模具中,藉由射出机及塑胶材料射入模具中,使上座、下座的上本体,下本体一体成型,而该多个凸柱的底端则可设置于下座所成型的置槽及插孔中。另可将本技术经配合底座护盖后成另一实施例,其主要将上座实施成另一上座体,而其下座亦可实施成另一下底座,其可配合底座护盖实施,在其底座体上设有多个突起柱其可穿过设于底座护盖上的多个套合孔,同时将该凸柱的下段曲折部可穿过底座护盖上的多个孔并插入底座的环面上设有的多个等距的柱槽凹孔后,而底座体上设有的多个突起柱在插入上座多个的接合孔,而使上座体及底座得以紧固组合,且使该多组柱体完全为二者的插孔、多个孔、柱槽凹孔所限制,而螺丝穿过套环及垫片后,再螺合设于圆柱杆的内螺纹中,而固定螺丝可穿过底片上的孔而将底片固设于底座上。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做深入的了解,兹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图1是为常用皮带转轮的构造。图2是为常用储纱轮的构造。图3是为本技术的皮带转轮的构造。图4是为本技术的皮带转轮的剖视图。图5是为本技术的储纱轮的构造。图6是为本技术的储纱轮的剖视图。图7是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8是为本技术的储纱轮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9是为本技术的储纱轮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0是为本技术的储纱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请参阅图3、图4及图7,分别是为本技术的各示意图。图7所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示意图,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该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其是包含一数组的皮带转轮18、一储纱轮28及基座51,在基座51上方装设有数组的皮带转轮18,而其基座51下方则装设有储纱轮28,该皮带转轮18主要是将一轴承14及一转动环21设置于模具中,藉由射出机使塑胶或其它相关的材料射出并一体成型上座19及下座25,该上座19及下座25的上本体20与下本体26将该转动环21包覆,并使该转动环21的凸柱22凸出本体,又该转动环21内设有具有孔24的内凸耳23,本体成型可使材料同时注入孔24中,藉此达到固定转动环21的功效,整体为一稳定、固定的一体构造。又,该转动环21内部可另设定位凸块27实施,当本体一体成型时可有效固定转动环21,同样具有上述的固定与稳定的功效。请参阅图5及图6,是为本技术储纱轮的构造与剖视图。如图所示主要是将多数个凸柱33设置于模具中,藉由射出机及塑胶材料射入模具中,使上座29、下座34的上本体30、下本体35一体成型,而该多数个凸柱33的底端则可设置于下座34所成型的置槽37及插孔36中,如此一体成型的构造具有完全的封闭特性,该置槽37及孔36并无缝隙产生。故在缠绕纱线时,该储纱轮28不具缝隙的特性,故而不会发生棉絮堆积于孔隙的情形。将本技术的皮带转轮18数组及储纱轮28分别设置于架体的上方与下方,藉皮带转轮18带动该储纱轮28(参阅图7所示),整体在传动上具有固定、稳定的特性,且免除纱线棉絮堆积缝隙的缺点。请参阅图8及图9,分别是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构造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主要是储纱轮的上座29亦可实施成另一上座体101,而其下座34亦可实施成另一底座201,其并可配合底座护盖2301实施,在其底座201环面上设有多个等距的柱槽凹孔2201,且在其上部设有多个突起柱2101其可穿过设于底座护盖2301上的多个套合孔2401,而于底座护盖2301上另设有多个孔2501,而在底座201的中央为一设有阶梯的通孔2601。相对该底座201上设有一上座体101,该上座体101的内面环周在近缘处的多个肋2701上设有与底座201上的柱槽凹孔2201同数量的多个插孔1301,该上座体101底部亦设有一体的上环座1101及相对位于可插入多个突起柱2101的多个接合孔2801。当底座护盖2301的多个套合孔2401套合于底座201上的多个突起柱2101时,而各相对的上座体101的插孔1301、底座护盖2301的多个孔2501、底座201的柱槽凹孔2201间,各组插一凸柱33,该凸柱33的下段曲折部4101恰可卧嵌于该柱槽凹孔2201中,而外部则套有底座护盖2301,而使该部为一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纱线缠绕装置,包括一数组的皮带转轮、一储纱轮及基座,其特征在于:基座,在基座上方装设有数组皮带转轮,而基座下方装设有储纱轮;数组的皮带转轮,该皮带转轮主要包括一轴承、一转动环及藉由射出机使材料射出并一体成型的上座及下座组成 ,该上座及下座的上本体与下本体包覆该转动环,且该转动环的凸柱凸出于本体,又该转动环内设有具有孔的内凸耳,该孔内具有在本体成型时同时注入的材料;储纱轮,是由多个凸柱及上座、下座组成,该上座、下座的上本体、下本体呈一体成型构造,而该多个凸柱 的底端则设置于下座所成型的置槽及插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根
申请(专利权)人:叶世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