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邦庆专利>正文

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939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它包括针床,设置在针床上设有多个钩针和与钩针相对应的钩针驱动片,并在所述钩针上交错设置有鸟片,所述鸟片与所述钩针驱动片相对应,所述钩针驱动片上设置有沉降片,所述沉降片下方对应的设置有顶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织钩速度快,机械磨损小,加工难度小,钩织复杂图案时效果较好,织出的手套圆整度较好等特点,是一种控制灵活,故障率较低的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技术背景现有的手套机选针机构,由针床,钩针,钩针驱动片,沉降片及选针滚筒组成,滚筒上镶嵌有嵌条,通过转动滚筒,带动滚筒上的嵌条顶动沉降片来实现的,由于嵌条在钩织时是无法改变的,滚筒的体积和周长均受到空间位置的限制,变化很有限,因而只用于手套部位的选针,而不能用于提花图案的选针,目前日本推出一种提花手套机,它的选针机构时通过设置在机头上的选针三角以及分列四排的选针驱动片来实现的,由于钩织时靠四只选针三角逐个选针,因而织钩速度慢,机械磨损大,四只选针三角配合不好时容易损坏驱动片,因而机台制造时有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等特点。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当钩织复杂图案时效果较差,且手套的圆整度也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选针机构较为复杂,织钩速度慢,驱动片容易损坏,机械磨损大,钩织复杂图案时效果较差,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织出的手套圆整度欠佳等的技术问题。本使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选针机构控制欠灵活,故障率较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灵活,故障率较低的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本技术的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解决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包括针床,设置在针床上设有多个钩针和与钩针相对应的钩针驱动片,并在所述钩针上交错设置有鸟片,所述鸟片与所述钩针驱动片相对应,所述钩针驱动片上设置有沉降片,所述沉降片下方对应的设置有顶杆机构。根据图案的差别由驱动机构来控制顶杆的运动,需要运动的顶杆与设置在钩针上的鸟片接触,进一步带动钩针的运动,从而钩织出复杂的图案。对于不需运动的钩针而言,由电脑控制其上方的顶杆保持不动。从而准确率提高,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几率。作为优选,所述顶杆机构设有至少排成一排,每个所述顶杆受一个电路控制的驱动机构控制,每个所述顶杆控制一个所述沉降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提花的准确率;由于每个顶杆受电路控制,可单独运动或组合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是一种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的主体为气缸,在气缸的一端设有接气嘴,气缸内部设有滑块,顶杆设置在滑块上,且其上设有弹簧,顶杆的一端穿经气缸端部。气体通过接气嘴进入到气缸内部,从而推动滑块运动,滑块进而带动顶杆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顶杆的运动使得顶杆与其下方的钩针上的鸟片接触,最终带动钩针的运动。当作用完毕时,在顶杆上的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顶杆恢复至原位,钩针抬起。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磁铁机构,即在中心磁铁上设有线圈,在线圈的一侧设有磁铁,所有元件被集成在一罩体中,罩体的一端面上设有一小孔,顶杆通过该孔与中心磁铁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两者之间设有弹性构件。顶杆在线圈和磁铁所形成的电磁场的作用下运动,从而通过鸟片带动其下方的钩针运动,作用完毕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压电陶磁机构,即在两电极的中间设有一压电陶磁,外面设有一罩体,罩体一端面上设有一小孔,顶杆通过该孔与压电陶磁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两者固定在一起。当通电时,通电陶磁体积膨胀,因自身的自然伸长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顶杆随之运动,进而通过鸟片带动其下方的钩针运动。断电后,通电陶磁体积变小,长度缩短,顶杆也随之恢复原位。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与气缸内壁间设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的设置可使气缸获得更好的密封性能,从而使得效果更加。作为优选,所述的接气嘴端部设有尖状凸起,该凸起的设置使得接气嘴与管道间的连接更稳固,有效防止了气体在端口处的泄漏。所述压电陶磁为若干层叠层而成,每层所述压电陶磁之间设有金属电极,电极两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有利于有效的控制顶杆的运动。作为优选,所述沉降片一端对应所述钩针驱动片一端,另一端与弹簧一端相连接,所述沉降片中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固定与所述的针床上,所述的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针床上。有利于沉降片顺利的复位。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织钩速度快,机械磨损小,加工难度小,钩织复杂图案时效果较好,织出的手套圆整度较好等特点,是一种控制灵活,故障率较低的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选针机构的一种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选针机构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鸟片的结构布置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气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电磁铁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压电陶磁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包括针床20,设置在针床20上设有多个钩针1和与钩针1相对应的钩针驱动片2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针1上交错设置有鸟片2,所述鸟片2与所述钩针驱动片28相对应,所述钩针驱动片28上设置有沉降片29,所述沉降片29下方对应的设置有顶杆机构,所述顶杆机构设有至少排成一排,每个所述顶杆6受一个电路控制的驱动机构22控制,每个所述顶杆6控制一个所述沉降片29,所述沉降片29一端对应所述钩针驱动片28一端,另一端与弹簧30一端相连接,所述沉降片29中部设有旋转轴27,旋转轴27固定与所述的针床20上,所述的弹簧30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针床20上。如图4所示,所述的驱动机构22是一种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的主体为气缸3,在气缸3的一端设有接气嘴4,气缸3内部设有滑块5,顶杆6设置在滑块5上,且其上设有弹簧7,顶杆6的一端穿经气缸3端部。所述的滑块5与气缸3内壁间设有O型密封圈18。所述的接气嘴4端部设有尖状凸起19。每个气缸连有接气嘴4,接气嘴4通过电磁阀(该电磁阀本人也以申请专利,在此不再累述)与压缩空气相连,气缸运动由通过电磁阀的压缩空气驱动来完成,当电磁阀通电时,气缸与压缩空气相通,压缩空气推动气缸中的活塞向上运动顶动沉降片29,沉降片29的运动使得钩针驱动片与其下方的钩针1上的鸟片2接触,最终带动钩针1的运动,从而钩织出复杂的图案。当电磁阀断电时,气缸与电磁阀的排气口相通,汽缸中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下降,沉降片在沉降片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上述一系列的运动是在电脑的控制下进行的。使用时,当顶杆机构无电信号时,顶杆下降,沉降片29在沉降片弹簧30的作用下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钩针驱动片28下降,使钩针片的驱动脚沉降到针槽内,与机头三角滑块32脱离,此钩针不参与这一针的钩织。当顶杆机构通上电信号时,顶杆上升,顶住沉降片29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钩针驱动片28上升,使钩针驱动片28上的驱动脚伸出针槽外,在机头三角32滑块的作用下左右运动,带动钩针左右运动,参与钩织运动。实施例2如图5所示,每个顶杆6上方设有一个受电脑控制的电磁铁驱动机构22,在中心磁铁8上设有线圈9,在线圈9的一侧设有磁铁10,所有元件被集成在一罩体11中,罩体11的一端面上设有一小孔12,顶杆6通过该孔12与中心磁铁8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两者之间设有弹性构件13。顶杆6在线圈9和磁铁10所形成的电磁场的作用下运动,从而通过鸟片2带动钩针1运动,作用完毕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6所示,每个顶杆6上方设有一个受电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套机的提花选针机构,包括针床(20),设置在针床(20)上设有多个钩针(1)和与钩针(1)相对应的钩针驱动片(2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针(1)上交错设置有鸟片(2),所述鸟片(2)与所述钩针驱动片(28)相对应,所述的钩针驱动片(28)上设置有沉降片(29),所述沉降片(29)下方对应的设置有顶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邦庆
申请(专利权)人:李邦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