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玲专利>正文

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881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与上压簧的下端相连接,上压簧的上端与活动板的下表面相连接,固定板的下表面与下压簧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的下端与双层吸盘的上端相连接,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转轮,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拉带的一端相连接,拉带的另一端分别绕过转轮且穿过固定板上设置的带孔与双层吸盘的上端相连接;支腿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磁性万向轮,双层吸盘的外壁的下端套设有磁环;其能够在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避免移动轮容易活动,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疗保健科室,多需要用到轮椅。现有的轮椅,多采用椅子结构加上移动轮的结构,其在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其移动轮容易活动,从而造成危险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其移动轮容易活动,从而造成危险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法提供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两侧的上面分别连接有扶手,固定板的两侧的下面分别连接有支腿;固定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与上压簧的下端相连接,上压簧的上端与活动板的下表面相连接,上压簧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上软膜套,上软膜套的上端与活动板的下表面相连接,上软膜套的下端与活动板的下表面相连接;固定板的下表面与下压簧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的下端与双层吸盘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下软膜套,下软膜套的上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相连接,下软膜套的下端与双层吸盘的上端相连接;扶手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横支架,横支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相连接的纵支架,横支架和纵支架相对应重叠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轴孔,轴孔内分别伸入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转轮,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拉带的一端相连接,拉带的另一端分别绕过转轮且穿过固定板上设置的带孔与双层吸盘的上端相连接;支腿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磁性万向轮,双层吸盘的外壁的下端套设有磁环。可选地,固定板设置为矩形板。可选地,活动板设置为矩形板。可选地,扶手设置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板。可选地,扶手的顶面上设置有垫体。可选地,支腿设置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板。可选地,磁性万向轮设置在每个支腿的底部的两端。可选地,双层吸盘的轴线与固定板的轴线相重合。可选地,下压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可选地,固定板的轴线与活动板的轴线相重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保健科安全轮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其移动轮容易活动,从而造成危险隐患的问题,其能够在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避免移动轮容易活动,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健科安全轮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固定板,2为扶手,3为支腿,4为上压簧,5为活动板,6为上软膜套,7为下压簧,8为双层吸盘,9为下软膜套,10为横支架,11为纵支架,12为转轮,13为拉带,14为磁性万向轮,15为磁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两侧的上面分别连接有扶手2,固定板1的两侧的下面分别连接有支腿3;固定板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与上压簧4的下端相连接,上压簧4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压簧4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上软膜套6,上软膜套6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软膜套6的下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固定板1的下表面与下压簧7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下软膜套9,下软膜套9的上端与固定板1的下表面相连接,下软膜套9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扶手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横支架10,横支架1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相连接的纵支架11,横支架10和纵支架11相对应重叠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轴孔,轴孔内分别伸入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转轮12,活动板5的两端分别与拉带13的一端相连接,拉带13的另一端分别绕过转轮12且穿过固定板1上设置的带孔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支腿3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磁性万向轮14,双层吸盘8的外壁的下端套设有磁环15。可见,本实施例的保健科安全轮椅,其在不使用时,双层吸盘8在其自身重力和吸力及下压簧7的作用下吸附在地面上,活动板5在拉带13的拉力及上压簧4的作用下浮在固定板1的上方,磁性万向轮14在磁环15的磁力作用下不能移动,上软膜套6和下软膜套9设置为例如布套或塑料套等柔软的可以拉起或叠下去的结构。当使用者坐到活动板5上的时候,活动板5向下移动,拉动拉带13带动双层吸盘8向上运动,双层吸盘8脱离地面,再无吸附力,同时磁环15远离磁性万向轮14,使得磁性万向轮14能够移动。当使用者需要再次离开轮椅时,其起身站起时,双层吸盘8再次在其自身重力和吸力及下压簧7的作用下吸附在地面上,活动板5再次在拉带13的拉力及上压簧4的作用下浮在固定板1的上方,磁性万向轮14再次在磁环15的磁力作用下不能移动,其能够在使用者需要站起或即将坐下的时刻,避免移动轮容易活动,提高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保健科安全轮椅,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固定板1设置为矩形板。活动板5设置为矩形板。扶手2设置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板。扶手2的顶面上设置有垫体。支腿3设置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板。磁性万向轮14设置在每个支腿3的底部的两端。双层吸盘8的轴线与固定板1的轴线相重合。下压簧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固定板1的轴线与活动板5的轴线相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保健科安全轮椅,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两侧的上面分别连接有扶手(2),固定板(1)的两侧的下面分别连接有支腿(3);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与上压簧(4)的下端相连接,上压簧(4)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压簧(4)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上软膜套(6),上软膜套(6)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软膜套(6)的下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固定板(1)的下表面与下压簧(7)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下软膜套(9),下软膜套(9)的上端与固定板(1)的下表面相连接,下软膜套(9)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扶手(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横支架(10),横支架(1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相连接的纵支架(11),横支架(10)和纵支架(11)相对应重叠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轴孔,轴孔内分别伸入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转轮(12),活动板(5)的两端分别与拉带(13)的一端相连接,拉带(13)的另一端分别绕过转轮(12)且穿过固定板(1)上设置的带孔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支腿(3)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磁性万向轮(14),双层吸盘(8)的外壁的下端套设有磁环(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健科安全轮椅,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两侧的上面分别连接有扶手(2),固定板(1)的两侧的下面分别连接有支腿(3);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与上压簧(4)的下端相连接,上压簧(4)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压簧(4)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上软膜套(6),上软膜套(6)的上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上软膜套(6)的下端与活动板(5)的下表面相连接;固定板(1)的下表面与下压簧(7)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下压簧(7)的外部套设有筒形的下软膜套(9),下软膜套(9)的上端与固定板(1)的下表面相连接,下软膜套(9)的下端与双层吸盘(8)的上端相连接;扶手(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横支架(10),横支架(1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相连接的纵支架(11),横支架(10)和纵支架(11)相对应重叠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轴孔,轴孔内分别伸入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转轮(12),活动板(5)的两端分别与拉带(13)的一端相连接,拉带(13)的另一端分别绕过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