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623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包括金属壳体以及金属片,金属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背板和金属边框,金属边框环绕金属背板,金属片与金属壳体合围形成金属腔体,金属腔体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组件的电池区域以及电池区域以外的非电池区域,金属挡墙设置于金属壳体与金属片之间,金属挡墙将金属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包含电池区域,第一馈电单元向第一腔体馈电形成第一天线,第二馈电单元向第二腔体馈电形成第二天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组成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装置,从而实现在全金属外壳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尤其涉及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无线通信设备上,全金属外壳因其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导热性能优越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无线通信设备一般通过天线装置进行电磁信号传输,然而天线装置在信号接收以及发送时容易受到金属外壳的屏蔽和干扰。为了克服信号屏蔽和干扰,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外壳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金属部分与非金属间隔。天线辐射单元设计在机壳的非金属间隔,从而天线的辐射不被金属部分屏蔽或最大程度减少了金属外壳的影响。然而,这种现有技术并无法实现完整金属外壳,而是加入了部分非金属外壳以降低对天线辐射的屏蔽,因此不仅影响了美观度以及结构强度,也使得加工工艺变得复杂,增加了成本。同时,多入多出技术(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指的是在发射端采用多根发射天线,接收端采用多根接收天线)日渐成为无线通信设备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MIMO工作,需要使用两个或多个工作在相同频率的接收及发射天线。然而,由于多个天线同时工作,天线之间容易发生信号干扰,从而影响信号收发效率。在外壳完全为金属的情况下使用MIMO技术,如何保证信号不受金属外壳影响,并且不同天线能够同时运行,不会造成不同天线相互间信号干扰成为困扰业界的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在其外壳为完全的金属的情况下,同时在天线装置中使用MIMO技术,并能够有效地进行信号收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背板和金属边框,金属边框环绕金属背板;金属片,金属片与金属壳体合围形成金属腔体,金属腔体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组件的电池区域以及电池区域以外的非电池区域;金属挡墙,金属挡墙设置于金属壳体与金属片之间,金属挡墙将金属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包含电池区域;第一馈电单元,第一馈电单元向第一腔体馈电形成第一天线;以及第二馈电单元,第二馈电单元向第二腔体馈电形成第二天线。优选地,金属片的外周与金属边框之间形成连通的间隙。优选地,金属挡墙设置在非电池区域。优选地,金属挡墙设置在电池区域与非电池区域交界处。优选地,金属腔体为矩形,金属挡墙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金属腔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优选地,金属挡墙延伸连接金属边框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优选地,金属挡墙与金属壳体一体成型,优选地,金属挡墙与金属片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还包括辐射单元以及第一印刷电路板,辐射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相连的第一槽以及第二槽,第一槽与第二槽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工作频段波长的1/4。优选地,第一槽与第二槽形成L型。优选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寄生单元,寄生单元包括相连成L型的第一带状导线以及第二带状导线;第一馈电单元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第一馈电单元包括相连的第三带状导线,第四带状导线以及第五带状导线,第三带状导线,第四带状导线以及第五带状导线形成U型,第一带状导线平行设置于第三带状导线与第五带状导线之间;第一腔体被第一馈电单元耦合馈电,寄生单元被第一馈电单元耦合馈电。优选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寄生单元,寄生单元包括相连成L型的第一带状导线以及第二带状导线;第二馈电单元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第二馈电单元包括相连的第三带状导线,第四带状导线以及第五带状导线,第三带状导线,第四带状导线以及第五带状导线形成U型,第一带状导线平行设置于第三带状导线与第五带状导线之间;第二腔体被第二馈电单元耦合馈电,寄生单元被第二馈电单元耦合馈电。优选地,第一个方面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还包括可调电容,可调电容电连接金属壳体与金属片。优选地,第一个方面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还包括可调电容,可调电容电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金属壳体,或电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金属片。优选地,第一个方面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还包括可调电容,可调电容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与金属壳体,或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与金属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优选地,第二个方面的移动通信设备,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设置于金属片的相背于金属背板的一侧。优选地,第二个方面的移动通信设备,还包括:信号收发装置,信号收发装置与电路板电连接,信号收发装置用于输出功率以使馈电端向天线装置馈电以及接收天线装置收到的信号。由于使用了以上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分别通过第一腔体形成的第一天线以及第二腔体形成的第二天线接收以及发出信号,从而在全金属壳体的情况下,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成MIMO天线装置,有效进行信号收发。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相互独立,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有良好隔离度,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信号干扰,以共同实现MIMO功能。将金属腔体分为电池区域以及非电池区域,将电池区域设置在第一天线中,从而将电池组件对天线产生的信号影响控制在第一天线中,以使第二天线的信号收发不受到电池组件的影响,同时这样的设置便于对第一天线进行结构设计以及收发信号频率调整。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专利技术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省略金属片的天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在第一天线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在第二天线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的频率回波损耗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加入不同容值的可调电容的频率回波损耗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的频率回波损耗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天线装置的传输特性曲线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省略金属片的天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移动通信设备的模块图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通信设备10天线装置101金属壳体1011金属背板1012金属边框102金属片103金属腔体104电池区域1041电池组件105非电池区域106金属挡墙107间隙11第一天线111第一腔体112第一馈电单元113第一印刷电路板114辐射单元1141第一槽1142第二槽115第一可调电容12第二天线121第二腔体122第二馈电单元1221第三带状导线1222第四带状导线1223第五带状导线123第二印刷电路板124寄生单元1241第一带状导线1242第二带状导线125第二可调电容21第一容值频率回波损耗曲线22第二容值频率回波损耗曲线31显示装置32信号收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专利技术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背板和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环绕所述金属背板;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金属壳体合围形成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组件的电池区域以及所述电池区域以外的非电池区域;金属挡墙,所述金属挡墙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与金属片之间,所述金属挡墙将所述金属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包含所述电池区域;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腔体馈电形成第一天线;以及第二馈电单元,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二腔体馈电形成第二天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背板和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环绕所述金属背板;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金属壳体合围形成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组件的电池区域以及所述电池区域以外的非电池区域;金属挡墙,所述金属挡墙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与金属片之间,所述金属挡墙将所述金属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包含所述电池区域;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腔体馈电形成第一天线;以及第二馈电单元,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二腔体馈电形成第二天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外周与所述金属边框之间形成连通的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墙设置在所述非电池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墙设置在所述电池区域与非电池区域交界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腔体为矩形,所述金属挡墙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金属腔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墙延伸连接所述金属边框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墙与所述金属壳体一体成型。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墙与所述金属片一体成型。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或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辐射单元以及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相连的第一槽以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天线或所述第二天线工作频段波长的1/4。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形成L型。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多出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寄生单元,所述寄生单元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立李祎昕于玉梅汤小俊沈华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