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42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主体、顶板、遮光机构和两个侧板,主体上设有补光机构,遮板的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遮光机构包括遮光板、支架、导向轮、第一电机、驱动轮和拉线,补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两个补光组件,固定机构包括侧杆、套管、压力杆、支杆、滑轮和平移组件,该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通过遮光机构使遮光板、顶板和两个侧板形成一个防止外部光纤干扰的环境,并利用补光机构对人脸的不同位置进行照射,避免在人脸上产生阴影,提高了识别精度,不仅如此,通过固定机构对人脸进行固定,防止识别过程中人脸转动,影响识别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由于人脸识别依靠于摄像头或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而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在进行识别时直接采集图像,这种图像采集方式容易受到干扰,且极不稳定,因此当背景复杂时,人脸识别容易出错,而且人脸成像容易被外部光线干扰,当外部周围环境亮度较大时,摄像头采集图像时容易发生逆光现象,导致人脸的拍摄图案亮度低,系统无法进行身份识别,同时人脸识别过程中,采用位置固定的光源进行照射,容易在人脸上留下阴影,待识别人员的站立的位置不同,所留下的阴影在脸部的位置也不同,进而降低了人脸识别的精度,不仅如此,在识别过程中,由于待识别人员的头部处于运动的状态,摄像头无法采集清晰的图像,导致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识别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极易受光照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主体、踏板、顶板、遮光机构和两个侧板,所述主体固定在踏板的上方,所述顶板固定在主体上,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补光灯,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顶板的下方的两端,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顶板的上方,所述主体上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补光机构,所述遮板的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所述主体内设有PLC,所述显示屏、延伸器和补光灯均与PLC电连接;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遮光板、支架、导向轮、第一电机、驱动轮、拉线和两个铰接组件,两个铰接组件分别设置在遮光板的两侧,所述遮光板通过铰接组件与顶板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顶板的上方,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拉线的一端设置在驱动轮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通过导向轮与遮光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补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两个补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底端与第一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补光组件分别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一一对应;所述补光组件包括滑块、补光板、灯管和摄像头,所述补光板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灯管设置在补光板上,所述摄像头固定在补光板上,两个补光组件中的滑块中,其中一个滑块套设在第一丝杆上,所述滑块的与第一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丝杆匹配的第一螺纹,另一个滑块套设在第二丝杆上,所述滑块的与第二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二丝杆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灯管和摄像头均与PLC电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侧杆、套管、压力杆、支杆、滑轮和平移组件,所述侧杆的一端与侧板铰接,所述套管与侧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套管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压力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杆的另一端与滑轮连接,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套管的中心处铰接,所述平移组件与支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挡光板的转动,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插管和插杆,所述插管固定在顶板上,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在插管内,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与遮光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保证拉线的强度和韧性,所述拉线为碳素线。作为优选,为了驱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驱动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为半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的顶端与第一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固定驱动杆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环,两个支撑环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支撑环套设在驱动杆上,所述支撑环固定在主体上。作为优选,为了驱动支杆转动,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齿条和框架,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侧板上,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框架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框架的两端固定在侧板上,所述框架套设在齿条上,所述第三电机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压力杆是否碰到待检测人员的后脑,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弹簧、压力板和固定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套管内的底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弹簧与压力板连接,所述固定环固定在套管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压力杆上,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保证补光板平稳地升降,所述补光机构还包括滑轨和两个滑环,所述滑轨设置在补光板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滑轨的形状为U形,所述滑轨的两端固定在主体上,所述滑环与补光板一一对应,所述滑环与补光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环套设在滑轨上。作为优选,为了检测踏板上是否有人站立,所述踏板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数据传输,所述主体上还设有USB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通过遮光机构使遮光板、顶板和两个侧板形成一个防止外部光纤干扰的环境,并利用补光机构对人脸的不同位置进行照射,避免在人脸上产生阴影,提高了识别精度,与现有的补光机构相比,该补光机构光照量稳定,且从不同的位置进行照射,避免产生阴影,不仅如此,通过固定机构对人脸进行固定,防止识别过程中人脸转动,影响识别效果,与现有的固定机构相比,该固定机构对人的后脑进行固定,避免了固定过程中人脸变形,提高了识别精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补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踏板,3.顶板,4.侧板,5.补光灯,6.显示屏,7.扬声器,8.遮光板,9.支架,10.导向轮,11.第一电机,12.驱动轮,13.拉线,14.第一丝杆,15.第二丝杆,16.滑块,17.补光板,18.灯管,19.摄像头,20.侧杆,21.套管,22.压力杆,23.支杆,24.滑轮,25.插管,26.插杆,27.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驱动杆,31.支撑环,32.第三电机,33.第三齿轮,34.齿条,35.框架,36.第一压力传感器,37.弹簧,38.压力板,39.固定环,40.滑轨,41.滑环,42.第二压力传感器,43.USB接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主体1、踏板2、顶板3、遮光机构和两个侧板4,所述主体1固定在踏板2的上方,所述顶板3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顶板3的下方设有补光灯5,两个侧板4分别设置在顶板3的下方的两端,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主体1上设有显示屏6、扬声器7和补光机构,所述遮板的靠近显示屏6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所述主体1内设有PLC,所述显示屏6、延伸器和补光灯5均与PLC电连接;该人脸识别装置使用时,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踏板(2)、顶板(3)、遮光机构和两个侧板(4),所述主体(1)固定在踏板(2)的上方,所述顶板(3)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顶板(3)的下方设有补光灯(5),两个侧板(4)分别设置在顶板(3)的下方的两端,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主体(1)上设有显示屏(6)、扬声器(7)和补光机构,所述遮板的靠近显示屏(6)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所述主体(1)内设有PLC,所述显示屏(6)、延伸器和补光灯(5)均与PLC电连接;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遮光板(8)、支架(9)、导向轮(10)、第一电机(11)、驱动轮(12)、拉线(13)和两个铰接组件,两个铰接组件分别设置在遮光板(8)的两侧,所述遮光板(8)通过铰接组件与顶板(3)连接,所述支架(9)的一端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导向轮(10)设置在支架(9)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机(11)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11)与驱动轮(12)传动连接,所述拉线(13)的一端设置在驱动轮(12)上,所述拉线(13)的另一端通过导向轮(10)与遮光板(8)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与PLC电连接;所述补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丝杆(14)、第二丝杆(15)和两个补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一丝杆(1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5)的底端与第一丝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补光组件分别与第一丝杆(14)和第二丝杆(15)一一对应;所述补光组件包括滑块(16)、补光板(17)、灯管(18)和摄像头(19),所述补光板(17)与滑块(16)固定连接,所述灯管(18)设置在补光板(17)上,所述摄像头(19)固定在补光板(17)上,两个补光组件中的滑块(16)中,其中一个滑块(16)套设在第一丝杆(14)上,所述滑块(16)的与第一丝杆(14)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丝杆(14)匹配的第一螺纹,另一个滑块(16)套设在第二丝杆(15)上,所述滑块(16)的与第二丝杆(15)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二丝杆(15)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灯管(18)和摄像头(19)均与PLC电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侧杆(20)、套管(21)、压力杆(22)、支杆(23)、滑轮(24)和平移组件,所述侧杆(20)的一端与侧板(4)铰接,所述套管(21)与侧杆(2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套管(21)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压力杆(2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杆(22)的另一端与滑轮(24)连接,所述支杆(23)的一端与套管(21)的中心处铰接,所述平移组件与支杆(2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踏板(2)、顶板(3)、遮光机构和两个侧板(4),所述主体(1)固定在踏板(2)的上方,所述顶板(3)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顶板(3)的下方设有补光灯(5),两个侧板(4)分别设置在顶板(3)的下方的两端,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主体(1)上设有显示屏(6)、扬声器(7)和补光机构,所述遮板的靠近显示屏(6)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所述主体(1)内设有PLC,所述显示屏(6)、延伸器和补光灯(5)均与PLC电连接;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遮光板(8)、支架(9)、导向轮(10)、第一电机(11)、驱动轮(12)、拉线(13)和两个铰接组件,两个铰接组件分别设置在遮光板(8)的两侧,所述遮光板(8)通过铰接组件与顶板(3)连接,所述支架(9)的一端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导向轮(10)设置在支架(9)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机(11)固定在顶板(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11)与驱动轮(12)传动连接,所述拉线(13)的一端设置在驱动轮(12)上,所述拉线(13)的另一端通过导向轮(10)与遮光板(8)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与PLC电连接;所述补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丝杆(14)、第二丝杆(15)和两个补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一丝杆(1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5)的底端与第一丝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补光组件分别与第一丝杆(14)和第二丝杆(15)一一对应;所述补光组件包括滑块(16)、补光板(17)、灯管(18)和摄像头(19),所述补光板(17)与滑块(16)固定连接,所述灯管(18)设置在补光板(17)上,所述摄像头(19)固定在补光板(17)上,两个补光组件中的滑块(16)中,其中一个滑块(16)套设在第一丝杆(14)上,所述滑块(16)的与第一丝杆(14)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丝杆(14)匹配的第一螺纹,另一个滑块(16)套设在第二丝杆(15)上,所述滑块(16)的与第二丝杆(15)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二丝杆(15)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灯管(18)和摄像头(19)均与PLC电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侧杆(20)、套管(21)、压力杆(22)、支杆(23)、滑轮(24)和平移组件,所述侧杆(20)的一端与侧板(4)铰接,所述套管(21)与侧杆(2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套管(21)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压力杆(2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杆(22)的另一端与滑轮(24)连接,所述支杆(23)的一端与套管(21)的中心处铰接,所述平移组件与支杆(2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陈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