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志亮专利>正文

变色头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41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变色头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枢设在一变色头的一夹槽间的选择杆,所述的选择杆设有一凸钮;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一侧的第一主动杆;一设在所述的第一主动杆一侧的第一从动杆;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另一侧的第二主动杆;一设在所述的第二主动杆一侧的第二从动杆;一与所述的第二从动杆相靠接的连动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多个型态设置在一变色头内部,通过圆形针织机的作动器可切换欲使用的选择杆,切换后,第一主动杆与第二主动杆的致动部外露,供与圆形针织机的凸轮致动,而依序带动第一从动杆与第二从动杆,以连动喂纱器进行夹纱、换纱以及切纱等动作,切换使用不同颜色的纱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圆型针织机的变色头内,可简化结构并缩小体 积的传动4几构。
技术介绍
一般用于编织各种具有不同颜色与图案的布料的圆型针织机,请参阅图1 所示,为一般圆形针织机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形针织机1是利用一进行圓周运动的圆盘ll,其底面是径向设有数个凸轮12以及一作动器13,并可驱 动数个设置在圆盘11底部的变色头14依序运转,其中,变色头14是由多个组 传动机构、数个喂纱器、数个控制机构以及数个导纱板所组成,因此,当前述 圆盘转动时,会由作动器13先致动控制机构,以切换所使用的传动机构,并由 凸轮12致动传动机构以连动其对应的喂纱器,以切换不同颜色的纱线的目的。 然而,为使喂纱器产生夹纱、换纱以及切纱等动作,其控制机构以及传动 机构的设计复杂,由于传统变色头14的控制机构是与传动机构分设在二侧,且 传动机构必须能够进行推、拉、摆动等动作,因此,需要多组连杆依凸轮的工 作时序才能顺利动作,故变色头14的厚度无法有效缩减,造成装设在圆盘ll 下方的变色头数目受到限制,相对地,用来装设不同颜色纱线的口数自然也受 到限制,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化且体积缩小的变色头的传 动机构,以解决现有变色头有过厚的缺点,并可增加其使用纱线的口数,以提 升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色头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一枢设在一变色头的 一 夹槽间的选择杆,所述的选择杆各端是分别具有一第一顶靠部以及一第二顶靠部,并在所述的选择杆邻近所述的第一顶靠部处设 有一凸钮;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一侧的第一主动杆,其一侧是具有一第一致动部,以 及一第一相对顶靠部,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一设在所述的第一主动杆一侧的第一从动杆,其一端是具有一第一相对连 接部,另一端则具有一钩杆以及一第一延伸杆,所述的第一相对连接部并所述 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延伸杆是与一喂纱器相连接,以带动所述的 喂纱器在所述的夹槽内往复摆动;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另一侧的第二主动杆,其一侧是具有一第二致动部, 以及一第二相对顶靠部,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一设在所述的第二主动杆一侧的第二从动杆,其一端是具有一第二相对连 接部,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延伸杆,所述的第二相对连接部并与所述的第二连 接部相连接;一与所述的第二从动杆相靠接的连动组,其是在一主杆的二端,分别连接 有一第一带动杆以及一第二带动杆,所述的第一带动杆另一端是设有一推块, 而所述的第二带动杆另一端则设有一拉块,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拉块是分设在 所述的夹槽下方的二侧,带动所述的喂纱器进行换纱。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由 于本技术的传动机构,是将第一主动杆以及第二主动杆分设在选择杆二侧, 缩减了变色头的整体厚度,使圆形针织机的圆盘下方可设置更多组变色头,而 增加使用不同纱线的口数,大幅提升其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圓形针织机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后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三);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四);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五); 图IO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六); 图1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动作示意图(七)。 附图标记说明l-圆形针织^/L; ll-圓盘;12-凸轮;13-作动器;14-变色头; 2-变色头;21-外板;22-内板;23-夹槽;3-喂纱器;4-传动机构;41-选择杆;411-第一顶靠部;412-第二顶靠部;413-凸钮;42-第一主动杆;421-第一致动部;422-第一相对顶靠部;423-第一连接部;43-第一从动杆;431-第一相对连接部;432-钩杆;433-第一延伸杆;44-第二主动杆;441-第二致动部;442-第二相对顶靠部; 443-第二连接部;45-第二从动杆;451-第二相对连接部;452-第二延伸杆;46-连动组;461-主杆;462-第一带动杆;463-第二带动杆;464-推块;465-拉块; 5-圓盘;51-复归凸轮;52-作动器;53-作动凸轮;531-滑槽;601-第一步骤;602-第二步骤;603-第三步骤;604-第四步骤;605-第五步骤;606-第六步骤;607-第七步骤;608-第八步骤;7-压纱板;8-喂纱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 敬请参阅。请参阅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组合后 的局部剖视图,由于变色头2是由两个外板21与数个内板22层叠形成数个夹 槽23,而将多个组传动机构4各别组设在各夹槽23内,其中一组传动机构4是 包括一枢设在其中一夹槽23间的选择杆41,其选择杆41是呈T字形,而选择 杆41 一端是具有一第一顶靠部411,与第一顶靠部411的垂直端是设有一第二 顶靠部412;再者,在选择杆14邻近第一顶靠部411处是设有一凸钮413,其 凸钮413是相对于圆盘5上所设置的一作动器52,当作动器52切换所使用的选 择杆41时,是凭借作动器52顶靠凸钮413,而使凸钮413被向下压入,并形成 被选择的状态;且,相对于各夹槽23内的不同选择杆41,其凸钮413位置相互 错开,各不相同。一设在选择杆41 一侧的第一主动杆42,其一侧的顶端是具有一第一致动部 421,而底端是设有一第一相对顶靠部422,而在第一主动杆42另一侧的底端具 有一第一连接部423,其选择杆41的第一顶靠部411是相对于第一相对顶靠部422;当凸钮413被作动器52向下压入时,其选择杆41可产生逆时针转动,并 凭借第一顶靠部411顶靠第一相对顶靠部422,连动第一致动部421反向转动, 而使其外露在夹槽23外部。一设在第一主动杆42 —侧的第一从动杆43,其顶端是具有一第一相对连接 部431,底端的两侧则分别具有一钩杆432以及一第一延伸杆433,其第一相对 连接部431是与笫一主动杆42的第一连接部423相连接,而第一延伸杆433并 与变色头2的一喂纱器3相连接;当第一主动杆42的第一致动部421外露在夹 槽23后,其圆盘5上对应的一作动凸轮53可带动此第一致动部421向下移动, 并连动第一延伸杆433向下移动,以使喂纱器3可在夹槽23 —侧摆动至另一侧。一设在选择杆41另一侧的第二主动杆44,其一侧的顶端是具有一第二致动 部441,以及一第二相对顶靠部442,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二连接部443;当凸钮 413被作动器52向下压入时,其选择杆41可产生逆时针转动,并凭借第二顶靠 部412顶靠第二相对顶靠部442,连动第二致动部441反向转动,而使其外露在 夹槽23外部。一设在第二主动杆44 一侧的第二从动杆45,其顶端是具有一第二相对连接 部451,而底端则具有一第二延伸杆452,其第二相对连接部451是与第二主动 杆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色头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枢设在一变色头的一夹槽间的选择杆,所述的选择杆各端是分别具有一第一顶靠部以及一第二顶靠部,并在所述的选择杆邻近所述的第一顶靠部处设有一凸钮; 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一侧的第一主动杆,其一侧是具有一第一 致动部,以及一第一相对顶靠部,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设在所述的第一主动杆一侧的第一从动杆,其一端是具有一第一相对连接部,另一端则具有一钩杆以及一第一延伸杆,所述的第一相对连接部并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延伸杆是与一喂纱器 相连接,以带动所述的喂纱器在所述的夹槽内往复摆动; 一设在所述的选择杆另一侧的第二主动杆,其一侧是具有一第二致动部,以及一第二相对顶靠部,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二连接部; 一设在所述的第二主动杆一侧的第二从动杆,其一端是具有一第二相对连接部, 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延伸杆,所述的第二相对连接部并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一与所述的第二从动杆相靠接的连动组,其是在一主杆的二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带动杆以及一第二带动杆,所述的第一带动杆另一端是设有一推块,而所述的第二带动杆另一端则设有 一拉块,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拉块是分设在所述的夹槽下方的二侧,带动所述的喂纱器进行换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魏志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