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104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包括光缆外护套,以及设在光缆外护套内的缓冲层,在光缆外护套与缓冲层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强构件和一根撕裂绳;在缓冲层内包覆有由若干根光纤形成的缆芯,且由若干光纤经粘接条粘接构成可卷绕光纤单元,通过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绞合在一起,分别形成多层缆芯,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由外至内逐渐减小。通过采用可卷绕的光纤带,将多个光纤之间进行间断式的粘接,并控制缆芯中光纤的空间占比由内到外逐步减小,从而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
本技术涉及光缆制造
,涉及一种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网络的需求也向着高速率、大容量的方向发展,FTTH(光纤入户)的需求不断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对光纤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芯数光缆也逐步在城市接入网中使用,以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数据要求。但是国内目前的大芯数光缆多为层绞式光缆,套管中通常为12芯或24芯并行光纤带,该类光缆的缺点是结构尺寸较大、光缆重量重、弯曲性能差,尤其在城市中有限的管道空间中敷设,并行光纤带的结构,限制了光纤的弯曲,可能导致传输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通过采用可卷绕的光纤带,将多个光纤带之间进行间断式的粘接,并控制缆芯中光纤的空间占比由内到外逐步减小,从而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包括光缆外护套,以及设在光缆外护套内的缓冲层,在光缆外护套与缓冲层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强构件和一根撕裂绳;在缓冲层内包覆有由若干根光纤形成的缆芯,且由若干光纤经粘接条粘接构成可卷绕光纤单元,通过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按照不同层间张力放线绞合在一起,分别形成多层缆芯,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由外至内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为所有光纤的截面面积与包覆在其外层环形的截面面积的比值;通过对多层缆芯中相邻层间可卷绕光纤单元放线张力的调整,使得相邻层间可卷绕光纤单元放线张力差为2N~3N,随着张力的增大,光纤空间占比率逐步减小,以此来改变各层光纤的空间占比率。优选的,所述外层缆芯与内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递减为5~6%时,弯曲大芯数光缆时,缆内光纤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纵包在缆芯外侧,至少一根撕裂绳沿缓冲层外层紧贴,加强构件等距分布在光缆外护套和缓冲层之间。优选的,所述可卷绕光纤单元为由若干平行分布的光纤通过粘接条进行间断交错式的粘接并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光纤。优选的,所述间断交错式粘贴为相邻光纤采用粘接条按照等间距分布粘接,相邻光纤的外邻光纤与相邻光纤的粘接条按照交错分布粘接,且其间距分布与相邻光纤的粘接条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多层缆芯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按照光纤占比率由外至内递减方式放置在内层光纤单元放线架上,经内层螺旋绞合装置绞合后形成外径为内层外接圆直径的缆芯内层;缆芯内层再与外层光纤单元放线架上的可卷绕光纤单元经外层螺旋绞合装置绞合后组成外径为外层外接圆的直径的缆芯,以此类推,形成多层缆芯。优选的,所述光缆外护套采用聚酯纤维、芳纶纤维或PP纤维组成的复合带,构成缓冲减震材料。优选的,所述光缆外护套上进一步连接有一钢丝吊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光缆中光纤采用可卷绕的光纤带代替传统并行光纤带,将多个光纤带之间进行间断式的粘接,该类光纤带由于其特殊的粘接方式,可以方便的卷绕在一起,使光纤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光缆在受到弯曲时,缆内的光纤带受力,由于采用卷绕型光纤带,其结构可随着所受到的力进行变化,使光纤将避免受到过大的力,从而提高了光缆的弯曲性能。2)光缆缆芯由双层或多层可卷绕光纤带组成,通过将光纤带螺旋绞合后依次形成内层和外层,并在外层的外侧包裹一层缓冲材料,在缓冲材料外部延轴向放置有2根撕裂绳和2根加强件,提高了光缆弯曲时的受力性能。3)光纤带组成的缆芯外侧包有的缓冲减震材料,增大了光缆弯曲时性能。4)缆芯中光纤的占比由内到外逐步减小,光缆缆芯的每一层光纤所占的空间由内到外逐步增大,外层光纤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内层更有利于光纤的自由移动,光缆弯曲时受力时,由于自内而外光纤的空间逐步增大,为光纤的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供光纤移动。5)由于光纤没有套管,缓冲层可以保护光纤,保证光缆的压扁等机械性能。6)光缆结构尺寸小,重量轻。7)可根据缆芯层数的不同,调整光纤带的放线张力,确保空间大小合适,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芯数光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光纤的带状结构示意图;图3为光纤单元折叠后的示意图;图4为光缆缆芯,绞合示意图;图5(a)是图4中A-A的截面图;图5(b)是图4中B-B的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中:1为光缆,2为光纤,2a为光纤一,2b为光纤二,2c为光纤三,2d为光纤四,3为缆芯内层,4为内层外接圆,5为撕裂绳,6为可卷绕光纤单元,7为加强构件,8为缓冲层,9为缆芯外层,10为光缆外护套,11为粘接条,12为内层光纤单元放线架,13为内层螺旋绞合装置,14为外层光纤单元放线架,15为外层螺旋绞合装置,16为外层外接圆,17为中层外接圆,18为缆芯中层,19为钢丝吊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的依据。如图1所示,为光缆1的截面图,本技术的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采用新结构代替传统的层绞式结构,包括光缆外护套10,设在光缆外护套10内的缓冲层8,在光缆外护层1与缓冲层8之间的至少一根加强构件7和一根撕裂绳5;在缓冲层8内包覆有由若干根光纤2形成的缆芯,且一定数目的光纤2组成可卷绕光纤单元6,通过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6按照不同层间张力放线绞合在一起,分别形成缆芯内层3,缆芯外层9,缓冲层8纵包在缆芯外侧。为了增强光缆的机械性能,在光缆1两侧沿轴向放置有两个对称的加强件7,加强构件7等距分布在光缆外护套10和缓冲层8之间。此外,为了便于光缆开剥,在缓冲层外沿轴向对称放置撕裂绳5,撕裂绳5沿缓冲层8外层紧贴,最后在缆芯外部挤制一层外护套10。外护套10的目的是覆盖和保护光缆1,同时将加强构件7和撕裂绳5包裹在其中。可卷绕光纤单元6通常为二层或者多层结构,如光缆1的截面图所示,内层外接圆4是区分缆芯内层3和缆芯外层9的一个标识,可卷绕光纤单元6中光纤的数目不仅限于图中的结构,但是每一层至少要有一个可卷绕光纤单元6。可卷绕光纤单元6相互独立的卷绕在一起,分别组成缆芯内层3和缆芯外层9。且缆芯外层9中光纤之间的距离比缆芯内层3中光纤之间的距离大。因此,与缆芯内层3相比,缆芯外层9中的光纤有更好的自由度。为了保证光纤2在每一层都能够自由移动,采用可卷绕式光纤带,由多根光纤2间断式的粘接在一起。缆芯中光纤之间的距离大小由可由光纤空间占比率表示,定义如下:缆芯内层3所有光纤的截面面积和内层外接圆4的截面面积的比值(称为内层光纤空间占比率,范围宜为60%~68%),缆芯外层9中所有光纤的截面面积和整个外层环形截面的面积比(称为外层光纤空间占比率,范围宜为45%~50%)。如图2所示,是光纤2的带状结构示意图,其中,由四根平行分布的光纤一2a、光纤二2b、光纤三2c、光纤四2d粘接在一起共同组成光纤2的带状结构,即图1中提到的可卷绕光纤单元6。光纤带中的光纤数目不仅限于图中所示的光纤数目。光纤一2a、光纤二2b、光纤三2c、光纤四2d以一定的距离放在一起,并使用粘接条11进行间断交错式的粘接,这样相邻的多根光纤就粘接在一起了。间断交错式粘贴为相邻光纤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包括光缆外护套(10),以及设在光缆外护套(10)内的缓冲层(8),其特征在于,在光缆外护套(10)与缓冲层(8)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强构件(7)和一根撕裂绳(5);在缓冲层(8)内包覆有由若干根光纤(2)形成的缆芯,且由若干光纤(2)经粘接条(11)粘接构成可卷绕光纤单元(6),通过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6)按照不同层间张力放线绞合在一起,分别形成多层缆芯,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包括光缆外护套(10),以及设在光缆外护套(10)内的缓冲层(8),其特征在于,在光缆外护套(10)与缓冲层(8)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强构件(7)和一根撕裂绳(5);在缓冲层(8)内包覆有由若干根光纤(2)形成的缆芯,且由若干光纤(2)经粘接条(11)粘接构成可卷绕光纤单元(6),通过将多个可卷绕光纤单元(6)按照不同层间张力放线绞合在一起,分别形成多层缆芯,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由外至内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为所有光纤的截面面积与包覆在其外层环形的截面面积的比值;通过对多层缆芯中相邻层间可卷绕光纤单元(6)放线张力的调整,使得相邻层间可卷绕光纤单元(6)放线张力差为2N~3N,随着张力的增大,光纤空间占比率逐步减小,以此来改变各层光纤的空间占比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缆芯中外层缆芯与内层缆芯中光纤空间占比率递减为5~6%时,弯曲大芯数光缆时,光缆内光纤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接入网用抗弯曲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8)纵包在缆芯外侧,至少一根撕裂绳(5)沿缓冲层(8)外层紧贴,加强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华张彬张义军朱勇刘少锋刘胜县张乐锁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