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81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转动部件依次包括上叶轮、泵轴、上平衡型叶轮、下平衡型叶轮、下叶轮,所有叶轮均采用相同参数的水力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叶轮分组非对称布置,采用上、下平衡叶轮等结构设计,合理分布各轴向分力大小,以达到单吸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减轻推力轴承所承受轴向力,提高推力轴承可靠性,进而提高机组可靠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同等扬程设计工况下,采用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结构,可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潜水电泵
,涉及一种矿山用单吸潜水多级离心泵,具体是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通常,多级离心泵为做到轴向力平衡,减轻推力轴承所承受轴向力,提高其运行可靠性,一般采用2组叶轮对称布置的方式,这样,2组叶轮运行时产生的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实现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一般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的多级离心泵均为双吸结构,即多级离心泵有2个吸水口,每个吸口下接一组叶轮,最终水流经每组叶轮之最后一级后汇集在一起,排入出水管路。双吸多级离心泵机组流量等于每组叶轮泵送流量的2倍,亦即单个叶轮流量的2倍(Q总=Q单×2);扬程为每组叶轮的个数n乘以单个叶轮的扬程,即H总=H单×n。单吸多级离心泵一般采用所有叶轮串联结构,串联方式可以是一级串接一级,亦可是分组串联,每一组再进行串联。这样,单吸多级离心泵机组流量就是单个叶轮泵送流量,亦即Q总=Q单;扬程为叶轮总数n乘以单个叶轮的扬程,即H总=H单×n。根据上述说明,多级离心泵为达到同样的扬程,双吸多级离心泵需要的叶轮个数是单吸多级离心泵所需个数的2倍,故双吸多级离心泵金属消耗量较大,也即同等参数多级离心泵机组,单吸结构的多级离心泵使用的材料较少,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单吸多级离心泵为叶轮逐级串联结构,其运行时产生的轴向力较大;即使叶轮采用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的2组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抵消,但其中一组叶轮会对转轴产生一个较大的轴头力F轴头,此力等于这组叶轮泵送扬程乘以轴头面积,当叶轮数量较多时,此轴头力较大,会使推力轴承承受较大的轴向推力,加速推力轴承的磨损,降低其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单吸多级离心泵轴向力过大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通过叶轮非对称布置,采用上、下平衡叶轮等结构设计,合理分布各轴向分力大小,以达到单吸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该离心泵的转动部件依次包括上叶轮、泵轴、上平衡型叶轮、下平衡型叶轮、下叶轮。其中,上叶轮与上平衡叶轮构成上组叶轮;下平衡型叶轮与下叶轮构成下组叶轮;上下两组叶轮,非对称布置。所述泵轴上安装上叶轮,再安装上平衡叶轮,再安装下平衡叶轮,再安装下叶轮。上叶轮、上平衡型叶轮、下平衡型叶轮、下叶轮采用相同参数的水力模型,亦即上述每种叶轮的流量扬程是一样的。每种叶轮根据口环结构的不同,运行时产生的单个叶轮的轴向力不同,假设上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上、上平衡型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平上、下平衡型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平下、下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下,其中上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上等于下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为P下,上叶轮数量为n上,下叶轮数量为n下,对整个转动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则整个转动部件所受的轴向力F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G+F轴头+n下×P下+P平下-n上×P上-P平上=G+(n下+1)×H下×S轴头-(n上-n下)×P上+P平下-P平上式中:上平衡型叶轮根据口环直径d1和d2设计的不同,产生的轴向力P平上可为零或较小的、方向向下的轴向力;下平衡型叶轮根据口环直径d3和d4设计的不同,产生的轴向力P平上可为零或较小的、方向向上的轴向力。设置此两种叶轮的目的是为了微调整个转动部件轴向力的大小。口环d1、d2、d3、d4的范围都是60-400mm。根据上述公式,轴向力的大小主要与转子重量G、上下叶轮布置的数量有关,再加上上下平衡型叶轮对轴向力的微调作用,基本可实现轴向力的平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专利技术解决单吸多级离心泵轴向力过大问题,减轻推力轴承所承受轴向力,提高其运行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解决同等扬程设计工况下,采用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结构可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同时实现轴向力平衡。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转子结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图2为上平衡型叶轮剖视图;图3为下平衡型叶轮剖视图;上图中序号:上叶轮1、泵轴2、上平衡型叶轮3、下平衡型叶轮4、下叶轮5。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其转动部件依次包括上叶轮1、泵轴2、上平衡型叶轮3、下平衡型叶轮4、下叶轮5;所有叶轮均采用相同参数的水力模型,亦即上述每种叶轮的流量扬程是一样的;先把泵轴2固定好,再安装上叶轮1,再安装上平衡叶轮3,再安装下平衡叶轮4,再安装下叶轮5;上叶轮1与上平衡叶轮3构成上组叶轮;下平衡型叶轮4与下叶轮5构成下组叶轮;根据轴向力F计算公式:F=G+F轴头+n下×P下+P平下-n上×P上-P平上=G+(n下+1)×H下×S轴头-(n上-n下)×P上+P平下-P平上。机组各零部件的受力方向主要分为:1)方向向下的力有:转子重量G、轴头力F轴头、下组叶轮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力n下×P下;2)方向向上的力主要为上组叶轮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力n上×P上。根据上述受力情况分析,向上的力主要由上组叶轮产生,故在布置上下组叶轮个数时,一般情况下为减小轴头力,下组叶轮的个数要比上组叶轮的个数要少1~3个,亦即叶轮为非对称布置,这样可使上组叶轮产生较大的向上的轴向力,以抵消转子自重等其它向下的轴向力。因每种叶轮单级性能参数不一致,产生的单个叶轮的轴向力也不同,通过上述叶轮非对称布置,可达到部分轴向力平衡。剩余的轴向力,可通过设置上下平衡叶轮进行微调。上平衡型叶轮3根据口环直径d1和d2设计的不同,产生的轴向力P平上可为零或较小的、方向向下的轴向力;下平衡型叶轮4根据口环直径d3和d4设计的不同,产生的轴向力P平上可为零或较小的、方向向上的轴向力。根据上述上下平衡型叶轮具体设计,可使上下平衡叶轮产生不同大小(方向)的轴向力,对总的轴向力进行微调,最终达到机组理想的受力状态,提高推力轴承的运行可靠性;口环d1、d2、d3、d4的范围都是60-400mm;本专利技术通过叶轮分组非对称布置,采用上、下平衡叶轮等结构设计,合理分布各轴向分力大小,以达到单吸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减轻推力轴承所承受轴向力,提高推力轴承可靠性,进而提高机组可靠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解决同等扬程设计工况下,采用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结构,可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该离心泵的转动部件依次包括上叶轮(1)、泵轴(2)、上平衡型叶轮(3)、下平衡型叶轮(4)、下叶轮(5);其中,上叶轮(1)与上平衡叶轮(3)构成上组叶轮;下平衡型叶轮(4)与下叶轮(5)构成下组叶轮;上下两组叶轮,非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该离心泵的转动部件依次包括上叶轮(1)、泵轴(2)、上平衡型叶轮(3)、下平衡型叶轮(4)、下叶轮(5);其中,上叶轮(1)与上平衡叶轮(3)构成上组叶轮;下平衡型叶轮(4)与下叶轮(5)构成下组叶轮;上下两组叶轮,非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非对称布置平衡型单吸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有叶轮均采用相同参数的水力模型,亦即上述每种叶轮的流量扬程是一样的;下组叶轮个数比上组叶轮个数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雷胡薇张帅荚小健舒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