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4564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该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第一防水层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两个相邻的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通气板相连通,第一防水层上还固定有与通气板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通气板和保温板处于同一平面,通气板和保温板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轻骨料找坡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解决了对于超大面积种植屋面,大量伸出植被层的通气管不仅破坏了种植屋面的整体美感,而且屋面构造层多,工序复杂,施工过程中通气管极易堵塞,导致防水卷材因下部积水冻胀、气压过大等原因开裂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和《平屋面建筑构造》12J201要求:“在混凝土结构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取通气措施。通气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设一个通气管,通气管应固定牢靠并做好防水处理”,普通屋面通气做法是按梅花状布置通气管,该通气管在屋面底层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安装和固定;这样不仅容易破坏底层防水,还会对后续构造层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影响工期。尤其是对于超大面积种植屋面,大量伸出植被层的通气管不仅破坏了种植屋面的整体美感,而且屋面构造层多,工序复杂,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抢工期、管理混乱的现象,通气孔极易堵塞,导致防水卷材因下部积水冻胀、气压过大等原因开裂破坏。如此,就会造成屋面漏水,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现有的屋面构造层通气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对于超大面积种植屋面,大量伸出植被层的通气管不仅破坏了种植屋面的整体美感,而且屋面构造层多,工序复杂,施工过程中通气管极易堵塞,导致防水卷材因下部积水冻胀、气压过大等原因开裂破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所述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两个相邻的所述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通气板相连通,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还固定有与所述通气板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所述通气板和所述保温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通气板和所述保温板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所述轻骨料找坡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上还设置有其他构造层,使得所述保温板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所述通气板进入所述通气井机构内,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优选地,所述通气板表面固定有无纺布,所述无纺布位于所述通气板和所述轻骨料找坡层之间。优选地,所述通气井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表面的通气井底座和固定于所述通气井底座上的通气井井桶,所述通气井底座的侧边设置有贯穿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通气板相连通,所述通气井井桶依次贯穿所述轻骨料找坡层、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其他构造层,并延伸至所述其他构造层的上方。优选地,所述通气井井桶的上端侧面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通气井井桶的上端盖合有通气盖板。优选地,所述通气盖板下部四周设置有滴水槽,所述通气盖板的上表面固定有装饰层。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层从平面一直延伸到通气井井桶侧面的透气孔底部,在所述通气井井桶外侧壁固定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外包裹有防水保护层,并利用金属压条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1)将屋面结构层进行分仓,并打磨、清理和干燥;2)进行第一防水层的施工,并放线定位,做好通气板和通气井底座的定位标记;3)利用灰砂砖砌筑方形的通气井底座,通气井底座的侧壁留有通气孔;4)按照步骤2)的定位标记铺设通气板,并使得通气板与通气孔相连通,使得通气板呈十字交叉形辐射整个屋面结构层;5)在没有通气板的位置铺设保温板,并使得保温板与通气板的侧边相对接,并将通气板表面铺设无纺布;6)将通气井井桶利用砂浆粘接在通气井底座上,并将通气盖板盖合在通气井井桶的上端;7)依次进行轻骨料找坡层和第二防水层的铺设;8)进行其他构造层的施工,并对突出其他构造层的通气井井桶侧壁铺设防水保护层,利用金属压条进行固定。优选地,通气井井桶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材料,且通气井井桶的厚度为90-110mm。优选地,在步骤4)中,靠近通气孔处铺设双层通气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和施工方法,所述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两个相邻的所述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通气板相连通,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还固定有与所述通气板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所述通气板和所述保温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通气板和所述保温板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所述轻骨料找坡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使得所述保温板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所述通气板进入所述通气井机构内,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本技术提供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通过通气板将保温板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通过通气井机构输送至外界,使屋面构造层与外部大气互通,进行冷热气体交换,使保温层内始终处于干燥状态,大大减少了漏水的隐患,解决了由于通气不畅、内部气压过大对屋面各构造层破坏的问题,同时也明显减少了伸出植被管道数量,增强了通气系统的美观性。同时,本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简单、快捷,能够缩短工期,有效避免因屋面构造层通气不畅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中通气井机构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结构层2-第一防水层3-通气井底座4-通气板5-无纺布6-轻骨料找坡层7-第二防水层8-通气井井桶9-透气孔10-金属压条11-保温板12-通气盖板13-滴水槽14-其他构造层15-热空气或水蒸气16-自然空气17-通气孔18-防水保护层19-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表面”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图3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所述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2,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4(这里的通气板4可以采用凹凸排/蓄水板,宽度为200mm),两个相邻的所述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通气板4相连通,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还固定有与所述通气板4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11,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6,所述轻骨料找坡层6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7,所述第二防水层7上还设置有其他构造层14(这里的其他构造层14可以由混凝土保护层、排水沟、排(蓄)水板、土壤、植物等种植屋面常规构造构成),使得所述保温板11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所述通气板4进入所述通气井机构内,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本技术提供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通过通气板4将保温板11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15通过通气井机构输送至外界(如图1中热空气或水蒸气15的箭头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2),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4),两个相邻的所述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通气板(4)相连通,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还固定有与所述通气板(4)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11),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6),所述轻骨料找坡层(6)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7),所述第二防水层(7)上还设置有其他构造层(14),使得所述保温板(11)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所述通气板(4)进入所述通气井机构内,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种植屋面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包括覆盖于屋面结构层(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2),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设置有多个通气井机构,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表面还固定有通气板(4),两个相邻的所述通气井机构之间通过所述通气板(4)相连通,所述第一防水层(2)上还固定有与所述通气板(4)的侧边相对接的保温板(11),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保温板(11)上表面都覆盖有轻骨料找坡层(6),所述轻骨料找坡层(6)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二防水层(7),所述第二防水层(7)上还设置有其他构造层(14),使得所述保温板(11)内的热空气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所述通气板(4)进入所述通气井机构内,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板(4)表面固定有无纺布(5),所述无纺布(5)位于所述通气板(4)和所述轻骨料找坡层(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通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筠胡宝明王静蔡勇段伟王海清孔宪勇樊荣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