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和汽油脱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4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和汽油脱硫方法。其中分离的方法包括:分别使汽油馏分和萃取溶剂从中下部和上部进入萃取段,实施逆流接触,得到的贫溶剂萃余油经脱除萃取溶剂得到萃余油,得到的富溶剂萃取油经反萃取处理后,得到贫溶剂油返回萃取段,得到富溶剂油从反萃取段底部进入烯烃回收塔,经分馏后,烯烃回收塔顶部流出的富烯烃馏分部分从底部返回反萃取段,实现循环,部分作为烯烃馏分引出。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的富硫馏分经分离萃取溶剂,得到萃取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分离方法,能够实现汽油馏分中烯烃的有效分离,利于降低汽油产品中的烯烃含量,保证辛烷值不受影响并实现深度脱硫,实现汽油产品结构调整,得到高品质的汽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和汽油脱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和汽油脱硫方法,属于汽油加工精炼

技术介绍
全球范围已探明的石油资源正日趋重质化,清洁油品的生产难度不断提升,而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日益加重,世界各国对车用汽油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苛。自2019年01月01日起,我国拟将实施国VI车用汽油标准,要求汽油硫含量低于10ppm,烯烃含量低于15v%,且辛烷值不降低。所以,同时降低车用汽油的硫含量和烯烃含量且保证辛烷值含量不降低,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催化加氢脱硫技术以实现汽油脱硫降烯烃,该技术基本可以实现汽油硫含量低于50ppm且同时降低烯烃含量,但烯烃含量是以加氢饱和转化为烷烃的方式降低,因此造成了汽油辛烷值的严重损失。科研工作者对催化加氢脱硫技术进行了系列改进,并形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比如ConocoPhillips(COP)公司开发的S-Zorb脱硫工艺、石科院的RSDS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GARDES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和法国的PrimeG+技术。应用上述改进技术处理汽油,虽然硫含量能够降至10ppm,但是辛烷值依旧损失约2.0~4.0个单位,仍旧难以能达到国VI车用汽油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仅从优化脱硫技术方面入手,很难有效抑制烯烃的饱和而造成辛烷值的损失,因此,目前研究人员尝试将汽油进行切割,然后针对轻馏分(以及中馏分)和重馏分的组分差异,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脱硫技术,以尽量避免大量烯烃被加氢饱和。专利US6623627B1中公开了一种脱除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方法,首先将汽油馏分切割为轻、中、重三个馏分。其中轻馏分主要含有硫醇硫和烯烃,通过碱洗的方式将硫脱除;中馏分由噻吩和烯烃组成,通过液液萃取或萃取精馏的手段将噻吩进行分离,获得萃余油和富含硫化物的萃取油;重馏分富含硫化物和烯烃,与萃取油一同进入加氢单元进行加氢脱硫。但最终产物的硫含量大于50ppm,推测可能是烯烃分离不彻底影响了脱硫效果。专利CN103555359B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脱硫方法。该专利技术以沸点小于130℃轻馏分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进行液液抽提,并在抽提过程中引入C5烃,提升分离烯烃的效果,获得含有烷烃、环烷烃和烯烃的萃余油以及富含硫化物和芳烃的萃取油;萃取油可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避免了过多烯烃的加氢饱和,减少了汽油辛烷值损失。该专利技术通过从外部引入C5烷烃的方式,对烯烃的分离有一定的提升,但C5烷烃存在供应问题,且仍然仅得到烷烃、环烷烃和烯烃混合的萃余油,仍需改进。专利申请CN104277875A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脱硫降烯烃的方法。该方法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进行切割,得到的轻馏分进行非临氢物理吸附脱硫,不损失烯烃;重馏分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但是由于烯烃分离不彻底,所以辛烷值仍旧有部分损失,且轻、重馏分分别处理后混合汽油硫含量大于10ppm。由此可见,针对不同馏分的组成差异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脱硫处理,仍旧有部分烯烃被加氢饱和,所以辛烷值的损失难以避免,甚至还可能影响脱硫效果,使最终得到的汽油产品难以达到国VI车用汽油标准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汽油馏分中的烯烃和芳烃、硫化物,避免烯烃进入加氢脱硫单元,实现降烯烃、深度脱硫和保辛烷值,仍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通过采用双向萃取等处理,实现了烯烃与硫化物、芳烃的有效分离,获得了高烯烃含量的轻烯烃馏分,以及硫化物富集的萃取油,不仅有效降低了烯烃含量,利于后续对萃取油实施催化加氢脱硫时维持辛烷值稳定且实现深度脱硫,而且能够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烯烃产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油脱硫方法,包括按照上述方法对切割的轻馏分或中馏分进行分离,有利于同时实现深度脱硫、降烯烃和保辛烷值,得到满足国VI车用汽油标准的要求的汽油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上述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由上部的萃取段和下部的反萃取段组成的萃取塔,使汽油馏分和萃取溶剂分别从中下部和上部进入萃取段,并实施逆流接触,得到的贫溶剂萃余油从萃取段的顶部流出,经脱除萃取溶剂得到萃余油,得到的富溶剂萃取油从萃取段的底部进入反萃取段;富溶剂萃取油经反萃取处理后,得到的贫溶剂油从上部返回萃取段,得到的富溶剂油从反萃取段底部流出并进入烯烃回收塔,经分馏后,烯烃回收塔顶部流出的富烯烃馏分部分从底部返回反萃取段,实现循环,部分作为轻烯烃馏分引出;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的富硫馏分经分离萃取溶剂,得到萃取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全馏分的汽油馏分,比如能够对全馏分的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分离。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终馏点(FinalBoilingPoint,FBP)不高于130℃的汽油馏分,比如终馏点小于等于130℃的催化裂化汽油(FCC汽油)的轻馏分油,或者沸程为55~105℃的催化裂化汽油(FCC汽油)的中馏分油,也可以是其它来源的汽油馏分。可以理解,汽油馏分中通常含有饱和烷烃、烯烃(包括链烯烃和环烯烃)、芳烃和硫化物等。例如FCC汽油具有高烯烃和高硫含量的性质。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非常适合芳烃含量较低的汽油馏分,尤其是对于芳烃含量为1wt%~10wt%的汽油馏分,具有非常理想的分离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采用萃取工艺与反萃取工艺的结合,使汽油馏分在萃取段实现PON(正构烷烃、大部分烯烃、环烷烃)与AS(芳烃、硫化物)的分离,前者作为萃余油产物;而反萃取段与烯烃回收塔之间的物流循环,则在实现轻烯烃富集的同时得到大分子烯烃、芳烃和硫化物富集的萃取油产物。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将汽油馏分分离为含PON的萃余油、轻烯烃馏分(C5或C6烯烃组成为主)和含AS的萃取油,三股物流被分别收集,按照各自特点和需要实施后续加工或进一步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汽油馏分首先在萃取塔的萃取段中进行萃取,使汽油馏分从萃取段的中下部进入,萃取溶剂从萃取段的上部进入,二者在萃取段中逆流接触。经过萃取处理,萃取段顶部的流出物为富含饱和烷烃和烯烃的贫溶剂萃余油,经进一步脱除其中的萃取溶剂后,得到萃余油;而含有芳烃、硫化物和少部分烯烃的富溶剂萃取油沸点高、密度大,从萃取段的底部排出进入反萃取段。经过上述萃取,使汽油馏分中的烷烃和大部分烯烃被分离到贫溶剂萃余油中,而几乎全部的硫化物和芳烃,以及少部分烯烃则富集到富溶剂萃取油中,实现了汽油馏分的初步分离。在生产开始时,富溶剂萃取油自萃取段的底部进入反萃取段,然后经反萃取段的底部排出并进入烯烃回收塔,通过在烯烃回收塔内分馏,沸点相对较低的烯烃(主要是链烯烃)携带着少部分萃取溶剂,从烯烃回收塔顶部流出,即为富烯烃馏分;而大部分萃取溶剂携带着沸点相对较高的烯烃(主要是环烯烃)、芳烃和硫化物从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即为富硫馏分。将富烯烃馏分从下部返回至反萃取段,并与来自萃取段的富溶剂萃取油逆流接触,以对富溶剂萃取油进行反萃取:富烯烃馏分中的小分子烯烃(C5链烯烃或C6链烯烃)率先溶解到富溶剂萃取油中,将富溶剂萃取油中的大分子烯烃“置换”出来,得到的含有大分子烯烃的贫溶剂油上行并进入萃取段,最终并入贫溶剂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由上部的萃取段和下部的反萃取段组成的萃取塔,使所述汽油馏分和萃取溶剂分别从中下部和上部进入该萃取段,实施逆流接触,得到的贫溶剂萃余油从萃取段的顶部流出,经脱除萃取溶剂得到萃余油,得到的富溶剂萃取油从萃取段的底部进入反萃取段;所述富溶剂萃取油经反萃取处理后,得到的贫溶剂油从上部返回萃取段,得到的富溶剂油从反萃取段底部流出并进入烯烃回收塔,经分馏后,烯烃回收塔顶部流出的富烯烃馏分部分从底部返回反萃取段,实现循环,部分作为轻烯烃馏分引出;所述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的富硫馏分经分离萃取溶剂,得到萃取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汽油馏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由上部的萃取段和下部的反萃取段组成的萃取塔,使所述汽油馏分和萃取溶剂分别从中下部和上部进入该萃取段,实施逆流接触,得到的贫溶剂萃余油从萃取段的顶部流出,经脱除萃取溶剂得到萃余油,得到的富溶剂萃取油从萃取段的底部进入反萃取段;所述富溶剂萃取油经反萃取处理后,得到的贫溶剂油从上部返回萃取段,得到的富溶剂油从反萃取段底部流出并进入烯烃回收塔,经分馏后,烯烃回收塔顶部流出的富烯烃馏分部分从底部返回反萃取段,实现循环,部分作为轻烯烃馏分引出;所述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的富硫馏分经分离萃取溶剂,得到萃取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溶剂中含有二甘醇、四甘醇、二甲亚砜、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吗啉、N-甲基吡咯烷酮和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萃取塔顶部的温度为55~100℃,压力为0.2~0.7MPa,回流比为0.5~3.0;所述萃取塔底部的温度为40~80℃,压力为0.50~0.95MPa;所述萃取塔的理论塔板数为35~60,所述萃取段的理论塔板数为23~40;所述萃取溶剂与汽油馏分的进料体积比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回收塔顶部的温度为40~65℃,压力为0.05~0.35MPa;底部的温度为140~170℃,压力为0.06~0.40MPa,回流比为0.5~5。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烯烃回收塔底部流出的富硫馏分送入溶剂回收塔,得到的回收溶剂从塔底排出,脱萃取溶剂后的富硫油从塔顶引出,经脱水后得到所述萃取油,其中:所述溶剂回收塔顶部的温度为70~100℃,压力为-0.05~-0.01MPa;底部的温度为165~175℃,压力为-0.03~-0.01MP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高金森郝天臻张宇豪陈丰王永涛王晓琴曹丽媛徐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