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29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在床身的前端设有翻转式牵引架,滑座通过底部的滑块与导轨滑动配合,在滑座上设有过孔,过孔中设有三块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块,在滑座的外壁上安装三个与三块夹持块一一对应的伸缩气缸,各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过孔的孔壁,并与对应夹持块的弧顶连接;在滑座的旁边设置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与三个伸缩气缸连接,由空气压缩机向三个伸缩气缸同时供气,空气压缩机安装在挂板的一侧,挂板的另一侧与滑座的外壁相贴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实现线缆管道向隧道内自动输送,不仅有效提高了输送效率,而且运作平稳,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用于向隧道内输送线缆管道。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的线缆管道一般埋设于地面下,不仅安装操作繁琐、安装效率低下,而且维修、维护极为不变。为此,在一些比较长的隧道比如海底隧道中,将线缆管道布置在隧道内侧壁上,能够很好地解决安装及维护问题。但是,线缆管由埋设于地面下改为悬空布置,传统的向隧道内输送线缆管道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安装的需要,因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正致力于研发一种新型的输送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床身的前端设有翻转式牵引架,该翻转式牵引架的底端与床身前端的底部相铰接,在床身的顶部固定两根左右平行的导轨,滑座通过其底部的滑块与这两根导轨滑动配合,在两根导轨之间设置丝杆,该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于床身上,且丝杆与滑座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杆的一头套装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套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链轮和电机均位于床身内;在所述滑座上设有圆形的过孔,该过孔中设有三块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为圆弧形,并靠近过孔的孔壁,夹持块的圆心与过孔的圆心重合,在所述滑座的外壁上安装三个与三块夹持块一一对应的伸缩气缸,各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过孔的孔壁,并与对应夹持块的弧顶连接;在所述滑座的旁边设置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与三个伸缩气缸连接,由空气压缩机向三个伸缩气缸同时供气,所述空气压缩机安装在挂板的一侧,挂板的另一侧与滑座的外壁相贴合固定。本技术使用的时候位于隧道口处,在隧道内侧壁上预先安装好用于线缆管固定的定位架,该定位架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在本技术床身的前端设有导向装置,初始时,滑座处于前止点位置并靠近导向装置,采用起吊装置将线缆管吊起,并使线缆管的端部依次穿过导向装置和滑座的过孔,驱动三个伸缩气缸,使三个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同时伸出,三块夹持块将线缆管夹持住,此时松开起吊装置,然后驱动电机,使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链轮旋转,主动链轮再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及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与滑座螺纹配合,在丝杆的作用下,滑座沿导轨向后运动,将线缆管向后牵引一段距离,当滑座运动至后止点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转,三个伸缩气缸的活塞缸回缩,使三块夹持块松开对线缆管的夹持,再控制电机反转,使滑座向前滑动至前止点位置,待三块夹持块重新夹持住线缆管以后,滑座又向后运动,如此反复,即可实现线缆管向隧道内输送。线缆管进入隧道后,由定位架支撑,并由该定位架引导,向下一个定位架水平移动。由此可见,本技术解决了线缆管道向隧道内输送的难题,不仅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而且输送过程无人工干预,可以全自动进行,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输送效率高,能有效提高线缆管的安装速度。夹持块为圆弧形,与线缆管结合紧密且接触面积大,三块同一圆周均布的夹持块共同作用,能够确保对线缆管夹持的可靠性。采用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以及丝杆螺母副来实现滑座的前后直线运动,滑座运动平稳、快捷,能够避免线缆管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松脱。将链传动机构布置于床身内,能有效利用床身内的空余空间,使设备整体更紧凑。在床身的前端设置翻转式牵引架,该牵引架具有打开和收折两种状态,牵引架打开时与床身的前端面具有一定夹角,以便于与拖车的挂钩连接,由拖车拖动本设备移动;牵引架收折后与床身的前端面贴合,占用空间非常小。本技术将空气压缩机布置在滑座上,一方面能够缩短管路,以便于管路连接;另一方面,空气压缩机随伸缩气缸、滑座一起运动,不会发生管路缠绕等状况。在所述夹持块的内弧面上固定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胶皮。胶皮起防护的作用,以避免夹持块直接接触线缆管造成其表面损伤。为了便于设备整体移动,在所述床身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装有滚轮。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及装配,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滑座的上部为圆环形下部为燕尾形。为了便于空气压缩机安装,使空气压缩机安装牢靠、拆装便捷,所述挂板与空气压缩机相配合的侧面为平面,空气压缩机通过多颗螺栓与挂板相连接,挂板与滑座相配合的面为圆弧面。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实现线缆管道向隧道内自动输送,不仅有效提高了输送效率,而且运作平稳,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侧视方向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在床身1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装有滚轮,以便于移动。在床身1的前端设有翻转式牵引架10,该翻转式牵引架10的底端与床身1前端的底部相铰接。牵引架具有打开和收折两种状态,牵引架打开时与床身的前端面具有一定夹角,以便于与拖车的挂钩连接,由拖车拖动本设备移动;牵引架收折后与床身的前端面贴合,占用空间非常小。在床身1的顶部固定两根左右平行的导轨2,滑座3通过其底部的滑块与这两根导轨2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滑座3的上部为圆环形下部为燕尾形。在两根导轨2之间设置丝杆4,该丝杆4平行于导轨2,丝杆4距离两根导轨2之间的间距相等。丝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于床身1上,且丝杆4穿过滑座3,丝杆4与滑座3螺纹配合。在丝杆4的前端套装从动链轮5,该从动链轮5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6连接,主动链轮6套装于电机7的输出轴上,主动链轮6和电机7均位于床身1内。如图1、图2所示,在滑座3上具有圆形的过孔3a,该过孔3a中设有三块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块8。夹持块8为圆弧形,并靠近过孔3a的孔壁,夹持块8的圆心与过孔3a的圆心重合,在夹持块8的内弧面上固定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胶皮。滑座3的外壁上安装三个与三块夹持块8一一对应的伸缩气缸9,各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均指向三块夹持块8所围成圆周的圆心,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穿过过孔3a的孔壁,并与对应夹持块8的弧顶连接。如图1、图2所示,在滑座3的旁边设置空气压缩机32,该空气压缩机32通过气管与三个伸缩气缸9连接,由空气压缩机32向三个伸缩气缸9同时供气。空气压缩机32安装在挂板31的一侧,挂板31的另一侧与滑座3的外壁相贴合固定。作为优选,挂板31与空气压缩机32相配合的侧面为平面,空气压缩机32通过多颗螺栓与挂板31相连接,挂板31与滑座3相配合的面为圆弧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使用的时候位于隧道口处,在隧道内侧壁上预先安装好用于线缆管固定的定位架,该定位架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在本技术床身1的前端设有导向装置,初始时,滑座3处于前止点位置并靠近导向装置,采用起吊装置将线缆管P吊起,并使线缆管P的端部依次穿过导向装置和滑座3的过孔3a,驱动三个伸缩气缸9,使三个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同时伸出,三块夹持块8将线缆管P夹持住,此时松开起吊装置,然后驱动电机7,使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链轮6旋转,主动链轮6再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4及丝杆4转动,由于丝杆4与滑座3螺纹配合,在丝杆4的作用下,滑座3沿导轨2向后运动,将线缆管P向后牵引一段距离,当滑座3运动至后止点位置时,电机7停止运转,三个伸缩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床身(1)的前端设有翻转式牵引架(10),该翻转式牵引架(10)的底端与床身(1)前端的底部相铰接,在床身(1)的顶部固定两根左右平行的导轨(2),滑座(3)通过其底部的滑块与这两根导轨(2)滑动配合,在两根导轨(2)之间设置丝杆(4),该丝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于床身(1)上,且丝杆(4)与滑座(3)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杆(4)的一头套装从动链轮(5),该从动链轮(5)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6)连接,所述主动链轮(6)套装于电机(7)的输出轴上,主动链轮(6)和电机(7)均位于床身(1)内;在所述滑座(3)上设有圆形的过孔(3a),该过孔(3a)中设有三块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块(8),所述夹持块(8)为圆弧形,并靠近过孔(3a)的孔壁,夹持块(8)的圆心与过孔(3a)的圆心重合,在所述滑座(3)的外壁上安装三个与三块夹持块(8)一一对应的伸缩气缸(9),各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穿过过孔(3a)的孔壁,并与对应夹持块(8)的弧顶连接;在所述滑座(3)的旁边设置空气压缩机(32),该空气压缩机(32)通过气管与三个伸缩气缸(9)连接,由空气压缩机(32)向三个伸缩气缸(9)同时供气,所述空气压缩机(32)安装在挂板(31)的一侧,挂板(31)的另一侧与滑座(3)的外壁相贴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线缆管间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床身(1)的前端设有翻转式牵引架(10),该翻转式牵引架(10)的底端与床身(1)前端的底部相铰接,在床身(1)的顶部固定两根左右平行的导轨(2),滑座(3)通过其底部的滑块与这两根导轨(2)滑动配合,在两根导轨(2)之间设置丝杆(4),该丝杆(4)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于床身(1)上,且丝杆(4)与滑座(3)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杆(4)的一头套装从动链轮(5),该从动链轮(5)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6)连接,所述主动链轮(6)套装于电机(7)的输出轴上,主动链轮(6)和电机(7)均位于床身(1)内;在所述滑座(3)上设有圆形的过孔(3a),该过孔(3a)中设有三块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块(8),所述夹持块(8)为圆弧形,并靠近过孔(3a)的孔壁,夹持块(8)的圆心与过孔(3a)的圆心重合,在所述滑座(3)的外壁上安装三个与三块夹持块(8)一一对应的伸缩气缸(9),各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唐军高向东胡波张渊张杰刘永多胡银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