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404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用以至少解决现有空间碎片清理成本高的问题。所述捕捉机构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所述清除系统包括碎片探测系统和碎片捕捉系统;所述碎片捕捉系统包括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和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碎片探测系统用于确定空间碎片的定位信息;所述第一推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推动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捕捉所述空间碎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太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空间科学、对地遥感、气候研究、通信、导航和深空探测等领域。随着发射活动的日益增多,空间碎片数目也与日俱增,大小不一的空间碎片对卫星及载人航天器都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为解决空间碎片问题,现有空间碎片清除方案设计复杂,操作难度大,对于小碎片清理,清理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用以至少解决现有空间碎片清理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所述捕捉机构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间碎片清除系统,所述清除系统包括碎片探测系统和碎片捕捉系统;所述碎片捕捉系统包括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和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碎片探测系统用于确定空间碎片的定位信息;所述第一推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推动所述反向折叠闪式展开机构捕捉所述空间碎片。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向折叠伞式的捕捉机构捕捉空间碎片,该捕捉机构占用卫星平台空间小,操作简单,冗余度大,清除碎片可靠性高,有效降低了空间碎片清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空间碎片清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伞面全展开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碎片捕捉机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碎片捕捉机构下拉杆伸开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碎片捕捉机构推动空间碎片的仿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及清除系统,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组件”“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使用用于区分元件的诸如“第一”、“第二”等前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所述捕捉机构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展开机构也可以称之为捕捉机构。反向折叠伞颠覆了传统伞的打开方式,采用开口朝上从内向外的打开方式,伞骨是莲花形,伞杆是六角形,坚固性好,这种伞的优势在于最小空间开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借鉴反向折叠伞的设计理念,将反向折叠伞式的展开机构安装在卫星平台里,占用空间小,自动开合,形成太空雨伞,展开机构可机械式自动展开,操作简单,有效避免了绳网式展开机构缠绕问题,有效降低了空间碎片清理成本。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包括可伸缩组件、展开推动组件、伞骨组件和伞面;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组件上;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可伸缩组件和所述伞骨组件连接,用以推动所述可伸缩组件伸长或变短,以及推动所述伞骨组件展开或收缩,以使所述伞面展开或收缩。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拉杆4和第二拉杆5;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伸杆2、第二伸杆3、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并且邻近所述第一拉杆一端的第一连接部件6、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部件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6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件8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件7;其中,第二连接部件7为套接在第二拉杆5上滑动部件。所述伞骨组件包括多个伞骨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拉杆4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5的腔体内,并且可沿着所述腔体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6与所述第一伸杆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7分别与所述第二伸杆3和每个伞骨9的一端连接,每个伞骨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8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设置在6U立方星平台的3U空间结构中。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碎片清除系统,所述清除系统包括碎片探测系统和碎片捕捉系统;所述碎片捕捉系统包括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和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碎片探测系统用于确定空间碎片的定位信息;所述第一推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推动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捕捉所述空间碎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碎片探测系统,实现对空间碎片进行识别和定位,通过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进行空间碎片清除,从而有效降低了空间碎片清除系统设计复杂度,技术成熟度高,不需要精确的碎片位置,冗余度大,清除碎片可靠性高,有效降低了空间碎片清理成本。具体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反向折叠伞式的展开机构,基于低成本的微纳卫星平台,进行清除空间碎片的系统,平台和载荷分别为6U立方星平台和反向折叠伞式的展开机构,如图2所示,清除系统由碎片探测系统S1、碎片捕捉系统S2两部分组成,其中碎片探测系统在卫星平台3U一侧,由3U卫星平台和多传感器构成,碎片捕捉系统S2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占据卫星平台另一侧3U空间。简要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1、碎片探测系统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机器视觉和惯性传感器等)技术,监测和定位空间碎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定位信息包括相对位置和空间地图。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碎片探测系统包括第二推进单元、机器视觉传感器单元、惯性传感器单元和空间建模单元。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机器视觉传感器单元用于采集天区星象的图像数据,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空间碎片的目标方向;第二推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方向,推动所述碎片探测系统移动至所述空间碎片的预设空间区域;所述惯性传感器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空间碎片的相对位置;所述空间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定位所述空间碎片,并绘制所述空间区域的空间地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碎片探测系统可以简称为探测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空间建模单元可以是3D空间建模单元。例如,碎片探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其中,机器视觉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多通道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惯性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力计等。首先探测系统处于大视场恒星凝视模式,利用相机进行视频数据采集,连续拍摄周围天区星象,确定碎片目标大致方向,此时碎片在图像中表现为点状。其次探测系统机动靠近碎片空间区域,探测系统处于小视场碎片跟踪模式,利用惯性传感器结合获取的碎片目标关键帧特征点,通过运动学求解探测系统与碎片相对位置。最后利用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压缩后输入到3D空间建模单元,通过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算法,定位空间碎片,绘制出一定区域的空间碎片地图。2、碎片捕捉系统在定位空间碎片后,打开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包括可伸缩组件、展开推动组件、伞骨组件和伞面;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组件上;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可伸缩组件和所述伞骨组件连接,用以推动所述可伸缩组件伸长或变短,以及推动所述伞骨组件展开或收缩,以使所述伞面展开或收缩。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拉杆4和第二拉杆5;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机构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碎片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机构由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包括可伸缩组件、展开推动组件、伞骨组件和伞面;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组件上;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可伸缩组件和所述伞骨组件连接,用以推动所述可伸缩组件伸长或变短,以及推动所述伞骨组件展开或收缩,以使所述伞面展开或收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伸杆、第二伸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并且邻近所述第一拉杆一端的第一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伞骨组件包括多个伞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的腔体内,并且可沿着所述腔体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伸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伸杆和每个伞骨的一端连接,每个伞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连接。5.一种空间碎片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系统包括碎片探测系统和碎片捕捉系统;所述碎片捕捉系统包括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和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碎片探测系统用于确定空间碎片的定位信息;所述第一推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推动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捕捉所述空间碎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折叠伞式展开机构包括可伸缩组件、展开推动组件、伞骨组件和伞面;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组件上;所述展开推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可伸缩组件和所述伞骨组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海龙陈硕陆洲张纬栋李斌崔司千刘凯马天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