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98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端端面内的第一导滑槽和设置在所述车架顶部端面内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贯穿所述车架右端端面,所述第二导滑槽前后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直齿条,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且开口向下的第三导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纳,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物流补给效率以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运输
,具体是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物流包括物流硬件和物流软件,物流硬件是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物流软件是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配送技术等,而在众多的构成部分中运输工具是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物流运输工具不具有先进的技术,不仅运输时长,影响送货时间,在运输补给过程中,补给站需要及时的补给装运货物,一般的补给设备均是体积庞大,操作复杂,人工操作部分多,费时费力,补给速率极慢,由于不同型号的运输车高度不同,一般的补给装置不适用,补给货物数量有限,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端端面内的第一导滑槽和设置在所述车架顶部端面内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贯穿所述车架右端端面,所述第二导滑槽前后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直齿条,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且开口向下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嵌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的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顶部动力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设有双面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内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底部斜面齿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贯穿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正左端,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部分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前后延伸末端均伸进所述导轨槽内且设有用以与所述直齿条齿合连接的齿轮,所述第三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导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导滑槽顶部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顶部斜面相齿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底部的油泵机,所述油泵机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夹头,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一导滑槽的起重板,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起重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底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电磁夹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夹头内的第四导滑槽以及相通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滑槽底部的第五导滑槽,所述第五导滑槽底部贯穿所述电磁夹头底部端面,所述第四导滑槽顶部内壁相通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四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相对称的第四导滑块,所述第四导滑块接近所述第四导滑槽内壁的一侧端面内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四导滑槽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对的一端内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动力配合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四导滑块底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夹板,所述夹板伸出所述第五导滑槽,所述第四导滑槽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底部且相对称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前后延伸末端与所述第四导滑槽前后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卷筒,所述卷筒上设有卷槽,所述卷筒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前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三空腔前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后端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第三空腔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导滑块靠近所述定滑轮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卷槽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定滑轮摩擦配合连接,所述电磁夹头内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电动机后端的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动机电联,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电联,实现自动控制夹板的合拢与分离,便于夹取货物,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操作。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起重板顶部设有卸料板,所述起重板与所述卸料板右端末端铰接连接,所述起重板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卸料板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接且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脚座,所述第二凹槽顶部内壁上设有第二脚座,所述第一脚座与所述第二脚座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杆,实现自动控制卸料板最大高度范围内装卸料,提高运输补给工作效率。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车架底部端面四角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车轮架,便于全方位移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车架右端端面内设有的第一导滑槽,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起重板,第一导滑槽内的起重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调节螺纹杆,第三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三电动机,第三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起重板顶部设有卸料板,起重板与卸料板右端末端铰接连接,起重板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卸料板内设有与第一凹槽相接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脚座,第二凹槽顶部内壁上设有第二脚座,第一脚座与第二脚座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杆,可实现自动控制起重板的最大高度范围内起重货物,便于卸货,节省人力,提高运输补给效率,又通过车架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第二导滑槽右端贯穿车架右端端面,第二导滑槽前后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第一导滑块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第一空腔左端的第二空腔,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第一空腔右端的第三导滑槽,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调节螺纹杆,第一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第一空腔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看,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第一空腔左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导滑块内嵌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的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上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端端面内的第一导滑槽和设置在所述车架顶部端面内的第二导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贯穿所述车架右端端面,所述第二导滑槽前后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直齿条,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且开口向下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嵌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的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顶部动力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设有双面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内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底部斜面齿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贯穿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正左端,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部分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前后延伸末端均伸进所述导轨槽内且设有用以与所述直齿条齿合连接的齿轮,所述第三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导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导滑槽顶部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顶部斜面相齿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底部的油泵机,所述油泵机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夹头,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一导滑槽的起重板,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起重板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底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物流运输补给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端端面内的第一导滑槽和设置在所述车架顶部端面内的第二导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贯穿所述车架右端端面,所述第二导滑槽前后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底部内壁上设有直齿条,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且开口向下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右端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嵌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顶部的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顶部动力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设有双面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内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底部斜面齿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导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贯穿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正左端,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部分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前后延伸末端均伸进所述导轨槽内且设有用以与所述直齿条齿合连接的齿轮,所述第三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导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导滑槽顶部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左端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双面锥齿轮顶部斜面相齿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导滑块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底部的油泵机,所述油泵机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夹头,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一导滑槽的起重板,所述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兴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