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45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感单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旨在解决现有动感单车阻力不便调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架、车把、支撑人体的车座、传动机构、阻力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传动皮带、从动轮,其中从动轮圆心处固定有转动轴;所述阻力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臂、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臂的摩擦带,所述摩擦带部分抵接于从动轮,所述转动臂包括转动下臂、转动上臂,转动下臂与转动上臂通过第一螺栓抵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转动臂的旋转以及转动上臂与转动下臂之间的伸缩来调整摩擦带与从动轮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可调。

A dynamic single car with adjustable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ynamic bicycle, and more specifically, it relates to a dynamic bicycle with adjustable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ing single car with adjustable resistance,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existing moving single car is not adjuste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s follows: the frame, the handlebar, the seat of the body supporting the body,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driving wheel,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moving wheel, from which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from the moving wheel.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comprises two rotating arms and a friction belt connected to the two rotating arms. The friction belt is partially connected to the moving wheel. The rotating arm comprises a rotating arm and a rotating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arm and the rotating upper arm are tightened through the first bolt. The utility model adjust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friction belt and the moving wheel by adjus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arm and the expansion between the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arm, so that the resistance in the movement process can be adju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
本技术涉及动感单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动感单车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视觉效果等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在经过动感单车的锻炼后,人体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以及爆发力都会获得提升,但这也就使得原有动感单车的锻炼效果大大减弱,为了增加动感单车的适用性,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设置可调控的阻力。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220489419.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行车式健身器,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自行车式健身器设有一人字形车架,所述车架设有两个支撑点,所述支撑点上分别设有防滑轮,所述车架上设有一与所述车架成一定角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坐垫,所述坐垫设有若干调节按钮,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车架交汇处设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延伸至车架的另一个支撑点位置,所述另一个支撑点位置设有飞轮,所述皮带轮带动所述飞轮,所述飞轮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扶手和仪表盘,所述扶手下方设有扶手调节按钮。该方案未能解决阻力可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通过调整转动臂的旋转以及转动上臂与转动下臂之间的伸缩来调整摩擦带与从动轮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可调。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包括支撑于地面的车架、位于车架头部的车把、支撑人体的车座、位于车座下方的传动机构、阻碍传动机构的阻力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脚踏板传动的驱动轮、传动皮带、从动轮,其中从动轮圆心处固定有垂直于从动轮的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车架;所述阻力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转动轴的转动臂、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臂的摩擦带,所述摩擦带部分抵接于从动轮,所述转动臂包括转动下臂以及收纳于转动下臂的转动上臂,转动下臂与转动上臂通过第一螺栓抵紧连接。在需要调整阻力时,需要将第一螺栓拧松,调整转动上臂与转动下臂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摩擦带与从动轮的抵接面积,达到调整阻力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臂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臂通过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一与之配合的缠绕柱,所述摩擦带卷绕在缠绕柱上。缠绕柱用于收纳摩擦带,为了使缠绕柱正常旋转,通过转动孔将缠绕柱与转动上臂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缠绕柱外设有缠绕套,所述缠绕套周壁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外固定有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通过第二螺栓抵紧,所述摩擦带从出口处探出。为了保护缠绕柱与摩擦带,设置缠绕套,为了使摩擦带可以从缠绕套中滑出,在缠绕套周壁设有出口,并通过弹性固定片保护出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栓在所述弹性固定件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螺栓穿过弹性固定片,为了在阻力调整后以后将摩擦带固定,设置两个第二螺栓,从而可以在第二螺栓抵紧弹性固定片后,使摩擦带不易从出口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缠绕柱周壁设有固定口,所述摩擦带伸入所述固定口并形成一大端。为了将缠绕柱与摩擦带固定在一起,在缠绕柱周壁设置固定口,摩擦带伸入固定口后缠绕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大于固定口的大端,达到将缠绕柱与摩擦带固定在一起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缠绕柱与所述转动臂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设于转动孔内。扭簧处于初始状态时,摩擦带收紧于缠绕柱,因此在去除摩擦带的固定后,摩擦带会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卷绕于缠绕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孔内壁开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块,所述缠绕柱两端设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开口方向与固定槽的开口方向相同。为了进一步将摩擦带固定,将固定块穿入滑动通槽内并沿滑动通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直至固定块滑入固定槽,此时,缠绕柱与转动臂之间被锁定不再旋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通过连接线连接于转动臂。在调整阻力时,固定块需要从固定槽中取下,此时固定块通过连接线悬挂于转动臂,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方便的找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调整转动臂的旋转以及转动上臂与转动下臂之间的伸缩来调整摩擦带与从动轮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可调;其二,通过缠绕套将摩擦带的位置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动轮与阻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阻力机构的局部爆炸图。图中:1、车架;11、车把;12、车座;2、传动机构;21、转动轴;22、传动皮带;23、从动轮;24、脚踏板;3、阻力机构;31、转动臂;311、转动上臂;312、转动下臂;313、第一螺栓;32、摩擦带;33、转动孔;34、扭簧;35、固定槽;4、缠绕柱;41、固定口;5、缠绕套;51、弹性固定件;52、第二螺栓;53、滑动通槽;6、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于地面的车架1、位于车架1头部的车把11、支撑人体的车座12、位于车座12下方的传动机构2、摩擦传动机构2的阻力机构3,其中传动机构2包括通过脚踏板24传动的驱动轮、传动皮带22以及配合提供阻力的从动轮23,从动轮23圆心处固定有垂直于从动轮23的转动轴21,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车架1。如图2所示,阻力机构3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转动轴21的转动臂31、连接两转动臂31的摩擦带32,摩擦带32部分抵接于从动轮23,转动臂31包括中空的转动下臂312以及收纳于转动下臂312内的转动上臂311,转动下臂312与转动上臂311通过第一螺栓313抵紧连接,当第一螺栓313松弛时,转动上臂311可沿转动下臂312的延伸方向伸缩。如图3、图4所示,转动上臂311远离转动轴21的一端设有转动孔33,转动上臂311通过转动孔33转动连接一缠绕柱4,转动孔33内设有扭簧34,扭簧34一端固定于缠绕柱4,另一端固定于转动孔33。摩擦带32部分抵接于从动轮23,部分卷绕在缠绕柱4周壁,当扭簧34处于初始状态时,摩擦带32完全卷绕于缠绕柱4。为了将摩擦带32与缠绕柱4连接在一起,缠绕柱4周壁设有固定口41,摩擦带32伸入固定口41并于缠绕柱4内卷绕粘结为一大于固定口大端。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缠绕柱4,在缠绕柱4周壁外套设有缠绕套5,缠绕套5与缠绕柱4同轴线。缠绕套5的周壁设有出口,出口外固定有上下两片弹性固定件51,摩擦带32从两弹性固定件51之间伸出;弹性固定件51的两端设有第二螺栓52,第二螺栓52穿过两弹性固定片51,当第二螺栓52拧紧时,两弹性固定件51抵紧,从而将摩擦带32夹紧。如图4所示,为了在调整好阻力后固定摩擦带32,使之不再旋转,转动孔33周壁开有固定槽35,固定槽35内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块6,固定块6通过连接线连接于转动上臂311。缠绕柱4两端设有滑动通槽53,滑动通槽53的开口方向与固定槽35的开口方向相同,固定块6可穿入滑动通槽53内并沿滑动通槽53的延伸方向滑动,直至固定块6滑入固定槽35。固定块6与滑动通槽53的侧壁抵接,在固定块6滑入固定槽35后,缠绕柱4与转动臂31被锁定,不再旋转。工作过程:在需要调整阻力时,首先将固定块6从固定槽35中取出,随后将第二螺栓52拧松,此时摩擦带3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地面的车架(1)、位于车架(1)头部的车把(11)、支撑人体的车座(12)、位于车座(12)下方的传动机构(2)、阻碍传动机构(2)的阻力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通过脚踏板(24)传动的驱动轮、传动皮带(22)、从动轮(23),其中从动轮(23)圆心处固定有垂直于从动轮(23)的转动轴(21),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车架(1);所述阻力机构(3)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转动轴(21)的转动臂(31)、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臂(31)的摩擦带(32),所述摩擦带(32)部分抵接于从动轮(23),所述转动臂(31)包括转动下臂(312)以及收纳于转动下臂(312)的转动上臂(311),转动下臂(312)与转动上臂(311)通过第一螺栓(313)抵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地面的车架(1)、位于车架(1)头部的车把(11)、支撑人体的车座(12)、位于车座(12)下方的传动机构(2)、阻碍传动机构(2)的阻力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通过脚踏板(24)传动的驱动轮、传动皮带(22)、从动轮(23),其中从动轮(23)圆心处固定有垂直于从动轮(23)的转动轴(21),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车架(1);所述阻力机构(3)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转动轴(21)的转动臂(31)、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臂(31)的摩擦带(32),所述摩擦带(32)部分抵接于从动轮(23),所述转动臂(31)包括转动下臂(312)以及收纳于转动下臂(312)的转动上臂(311),转动下臂(312)与转动上臂(311)通过第一螺栓(313)抵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31)远离转动轴(21)的一端设有转动孔(33),所述转动臂(31)通过所述转动孔(33)转动连接一与之配合的缠绕柱(4),所述摩擦带(32)卷绕在缠绕柱(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力可调的动感单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银洲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