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07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涉及等离子体发生技术领域。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包括电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传统方法中,为实现辉光放电,通常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需要间隔一定距离,使放电产生在气隙中,该方式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扩散性差,难以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依次紧密连接,通过对各材料厚度的适当控制,实现了表面辉光等离子体的产生,使得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第二电极的周边甚至可以包裹整个第二电极并向两侧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发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大气压辉光放电(APGD)生成的等离子体因其具有均匀、电流密度小、放电电压低等优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化学气象沉积、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等领域。APGD在空气中还会产生氧原子(O)、羟基(OH)、一氧化氮(NO)、双氧水(H2O2)、臭氧(O3)以及它们的激发态粒子等种类繁多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在表面产生的较大面积、较为均匀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层可以在不需要机械活动部件的情况下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动能,避免了传统机械控制设备结构复杂,产生噪声和震动,易磨损,易故障等缺点。且该种等离子体层具有响应时间短、无须移动部件、作用频带宽等优势,可以调节边界层的气流分布,推迟层流与湍流转换,在飞行器减阻增升、边界层转捩、气动隐身等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发生器产生的放电模式均以丝状放电为主,难以实现表面辉光等离子体的生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能够实现表面辉光等离子体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简单,能耗低,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包括电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发生组件还包括绝缘层,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绝缘层依次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绝缘层开设多个气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绝缘层的厚度为10-100微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绝缘层依次连接后形成的电极的厚度小于等于0.5毫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碳、铜、钨或钼,第二电极为导体或半导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为网格状或条纹状。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依次连接组成电极板,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多个电极板,多个电极板沿电极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电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0.1-5毫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绝缘隔离网以及壳体,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绝缘隔离网依次连接,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绝缘隔离网均与壳体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主要用于产生表面辉光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包括电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为实现在表面产生辉光等离子体,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传统方法中,为实现辉光放电,通常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需要间隔一定距离,使放电产生在气隙中,该方式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扩散性差,难以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依次紧密连接,通过对各材料厚度的适当控制,实现了表面辉光等离子体的产生,使得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第二电极的周边甚至可以包裹整个第二电极并向两侧扩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述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大面积的表面辉光等离子体使空气净化装置具有较好的净化空气、消毒灭菌的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等离子体发生组件;102-第一电极;104-绝缘介质;106-第二电极;108-绝缘层;110-气孔;200-等离子体发生组件;202-第一电极;204-绝缘介质;206-第二电极;208-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等离子体发生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100,其主要可用于产生表面辉光等离子体。本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发生组件100包括电源(图中未示出),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102、绝缘介质104、第二电极106、绝缘层108。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6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即第一电极102作为高压电极,第二电极106作为接地电极。第一电极102、绝缘介质104、第二电极106、绝缘层108之间依次紧密贴合。请参照图2,图2所示为等离子体发生组件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极102一般选用金属铜箔或薄铜板,使第一电极102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以支撑整个叠层结构,又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以便于改变形状。本实施例中采用铜箔,铜箔厚度大致为100-200微米。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也可以选用其他常用的电极材料,如银、锌或其他半导体材料等。绝缘介质104一般可以采用有机高分子薄膜,本实施例中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气密性和防潮性。PET薄膜的机械性能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所述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介质、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所述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组件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层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开设多个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10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层依次连接后形成的电极的厚度小于等于0.5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正赵潞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睿昱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