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94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充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移动电源,具有电输入端子;壳体,其内部具有用于输送移动电源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电输入端子相抵接的电输出端子,电输出端子连接有供电电源,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紧固组件,用于固定或放开位于输送通道内的移动电源;以及弹出组件,用于将输送通道内的移动电源弹出至入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移动电源从入料口进入输送通道并使电输入端子与电输出端子相抵接,紧固组件将移动电源固定在输送通道中,此时电流依次通过电输出端子和电输入端子给移动电源供电;充电完成后,紧固组件松开对移动电源的固定,弹出组件将移动电源从输送通道中弹出至入料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电源充电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手持设备的增多,人们对移动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移动电源在充电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充电器,并通过数据线将充电器与与移动电源连接后,充电器再对移动电源充电,整个充电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耗时也比较长。在许多场合,充电器需要对移动电源反复充电(特别是在移动电源作为共享电源的情况下充电的次数更多),而普通的数据线很容易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严重影响了充电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装置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移动电源,具有电输入端子;壳体,其内部具有用于输送所述移动电源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输入端子相抵接的电输出端子,所述电输出端子连接有供电电源,所述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紧固组件,用于固定或放开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以及弹出组件,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弹出至所述入料口。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源上;第二卡扣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连接并阻止所述移动电源沿所述输送通道移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紧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扣连接和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为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源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卡扣部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紧固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卡入或脱离所述凹槽的卡勾。进一步地,所述紧固驱动机构包括: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控制杆,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以及驱动器,用于推动所述控制杆绕所述转轴转动并使所述卡勾卡入或脱离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电输出端子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移动电源的电输入端子的数量与所述电输出端子的数量相等,所述电输出端子和所述电输入端子一一对应,所述电输入端子并排且等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弹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内且沿所述输送通道的输送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沿所述输送通道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上的第一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入料口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通过一枢轴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枢轴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遮挡板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枢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存储架,所述电源存储架具有存储腔,所述存储腔连通于所述输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腔中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移动电源滑入所述存储腔内的凸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通过在移动电源上设置有电输入端子,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输送移动电源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电输入端子相互抵接的电输出端子,该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移动电源能够从入料口进入输送通道。输送通道中还设置有紧固组件,该紧固组件用于固定和放开位于输送通道内移动电源,输送通道中还设置有弹出组件,该弹出组件用于将输送通道内的移动电源弹出至入料口。如此,移动电源从入料口进入到输送通道中,且移动电源上的电输入端子与输送通道中的电输出端子抵接的时候,供电电源的电流经过电输出端子到达移动电源上的电输入端子,即实现了供电电源对移动电源的充电。紧固组件能够固定和放开位于输送通道内的移动电源,使得移动电源能够被紧固组件限制在输送通道内,特别是在电输入端子和电输出端子相互抵接的时候,能够有效地保障电输入端子和电输出端子之间的抵接关系。弹出组件能够将位于输送通道中的移动电源弹出至入料口,当移动电源已经被充满了的时候,移动电源能够方便地被弹出组件弹出至入料口并被用户取出。在本充电装置中,移动电源的充电过程为:将移动电源从入料口放入输送通道,当电输入端子和电输出端子相互抵接后,紧固组件固定住该移动电源以保持电输入端子和电输出端子的抵接关系,供电电源依次通过电输出端子和电输入端子给移动电源充电;移动电源取出的过程为:紧固组件松开对移动电源的固定,弹出组件将移动电源从输送通道中弹出至入料口。移动电源的充电和取出过程都非常简单,而且在充电和取出的过程中,都不需要采用额外的线缆来连接移动电源并给移动电源充电,当移动电源反复地被充电和取出时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存储架安装在壳体内的立体示意图;图3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组件和弹出组件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立体示意图一;图5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组件和弹出组件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立体示意图二;图7图6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组件和弹出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移动电源;11-电输入端子;21-壳体;211-电输出端子;31-凹槽;32-卡勾;33-控制杆;34-转轴;4-杆体;51-遮挡板;52-枢轴;6-电源存储架;61-存储腔;62-凸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进行说明。充电装置,包括:移动电源1、壳体21、紧固组件和弹出组件。移动电源1具有电输入端子11;壳体21内部具有用于输送移动电源1的输送通道(未图示),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电输入端子11相抵接的电输出端子211,电输出端子211连接有供电电源(未图示),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未图示);紧固组件(未图示)用于固定或放开位于输送通道内的移动电源1;以及弹出组件(未图示)用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电源,具有电输入端子;壳体,其内部具有用于输送所述移动电源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输入端子相抵接的电输出端子,所述电输出端子连接有供电电源,所述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紧固组件,用于固定或放开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以及弹出组件,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弹出至所述入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电源,具有电输入端子;壳体,其内部具有用于输送所述移动电源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输入端子相抵接的电输出端子,所述电输出端子连接有供电电源,所述输送通道具有入料口;紧固组件,用于固定或放开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以及弹出组件,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移动电源弹出至所述入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源上;第二卡扣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连接并阻止所述移动电源沿所述输送通道移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紧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扣连接和分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为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源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卡扣部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紧固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卡入或脱离所述凹槽的卡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驱动机构包括: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控制杆,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以及驱动器,用于推动所述控制杆绕所述转轴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良春韩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