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827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3:47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包括电缆外套管和设置在电缆外套管内的信号线a、信号线b、信号线c、信号线d、信号线e和信号线f,所述电缆外套管内还设置有DC+、DC‑两根绝缘电极套管,每根绝缘电极套管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根软体导线,且软体导线包括冷却液内管和导体部分,所述冷却液内管贯穿套嵌在导体部分的中心;所述两根软体导线的一端均分别连接有液冷端子,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缆电极;所述冷却液内管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绝缘电极套管与导体部分之间设置有截面为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流动的冷却液可以带走电缆工作时产生的热,可以解决上述充电桩干式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的过热问题,实用性非常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功率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
技术介绍
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目前在国内外均是空白。随着燃油汽车的消失,与其相伴的加油站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充电站,充电站的硬件设施是大功率充电桩。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规格的充电桩产品,这些充电桩产品可以根据其功率大小归类划分,目前,中功率充电桩的电源与充电枪之间的连接,用的是干式集成电缆。这种电缆与公知的普通电缆不同,它的内部不仅有动力线和接地线,还有信号线等。电缆长度在6米到10米之间。这种中功率充电桩,因干式集成电缆的散热条件不好,以同辆电动公交车充电为例,若用中功率充电桩充电,充满电瓶需用三个小时;若用大功率充电桩充电,充满电瓶只需用15分钟,或用时更少。这种大功率充电桩,面临的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缆的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包括电缆外套管和设置在电缆外套管内的信号线a、信号线b、信号线c、信号线d、信号线e和信号线f,所述电缆外套管内还设置有DC+、DC-两根绝缘电极套管,每根绝缘电极套管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根软体导线,且软体导线包括冷却液内管和导体部分,所述冷却液内管贯穿套嵌在导体部分的中心;所述两根软体导线的一端均分别连接有液冷端子,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缆电极;所述冷却液内管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绝缘电极套管与导体部分之间设置有截面为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导体部分包括软导体及防护网,所述冷却液内管贯穿套嵌在软导体的中心,软导体贯穿套嵌在防护网的内部,绝缘电极套管与防护网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所述软导体为多股绞合线芯,截面为35~60平方毫米;所述多股绞合线芯由多根小直径的镀锡铜单线绞合成小股线,所述多个小股线绞合成一根软导体;所述防护网是镀锡铜丝线编织网;所述的冷却液内管为聚四氟乙烯管。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液冷端子为中空结构,包括接线端部分、充电枪连接部分和导线连接部分,所述充电枪连接部分位于接线端部分和导线连接部分之间;导线连接部分为的端部为中空开口结构,与软体导线连接,接线端部分的端部为中空封闭结构,其外壁为插头结构;所述液冷端子内部的中空部分分为大直径和小直径两段,其与软体导线连接端的中空直径大于另一端的中空直径,两段之间通过环形台阶连接。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软体导线的一端与液冷端子连接处,所述软体导线设置在液冷端子的内部中空结构部分,其冷却液内管延伸至液冷端子中空结构部分的小直径段,软导体及防护网设置在中空结构部分的大直径段,且软导体及防护网半圆压接在液冷端子的内部中空结构部分的大直径段;所述包裹在软体导线上的绝缘电极套管端部套压在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壁,且绝缘电极套管的外壁上锁紧设置有密封卡箍。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密封卡箍相配合的马牙齿;密封卡箍在锁紧前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锁紧后的形状与马牙齿相互配合。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半圆压接为在软体导线的一端与液冷端子连接处,所述软导体及防护网截面呈半圆环形,其内表面包裹在冷却液内管的外壁上,外表面电性接触在液冷端子的内部中空结构部分的大直径段。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电缆电极包括电极管道和分别设置在电极管道两端的电缆电极进液口与导线连接口,所述电极管道的管壁上还设置有联通管道内外侧的电缆电极出液口和安装座;所述软体导线通过导线连接口与电缆电极连接,且包裹在软体导线上的绝缘电极套管端部套压在导线连接口的外壁,且导线连接口的外壁上也锁紧设置有密封卡箍。所述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卡箍,密封卡箍在锁紧前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锁紧后的形状与马牙齿相互配合;所述软体导线的冷却液内通道进水口与电缆电极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液外通道的出水口与电缆电极出液口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电缆电极的电缆电极进液口上连接有进液口快接接头,电缆电极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口快接接头。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软体导线连接的液冷端子端,液冷端子的外壁上充电枪连接部分的外径大于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径,且充电枪连接部分与密封卡箍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绝缘垫圈;同时软体导线连接的电缆电极端,电缆电极与密封卡箍之间也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绝缘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快接接头,进入电缆电极,然后再通过电缆电极进入软体导线的冷却液内管内的冷却液内通道,冷却液在冷却液内管从电缆电极端流向液冷端子端,冷却液在液冷端子的中空结构部位流出,然后通过半圆压接部位进入缘电极套管与防护网之间的冷却液外通道,这样每根液冷电缆内部都形成一个从电缆电极到液冷端子端,然后又从液冷端子端回流到电缆电极端的并联内循环的冷却通道,最终,电缆内部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在冷却液外通道流向电缆电极出液口,并从出液口快接接头流出,在电缆内部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最终流向冷却系统,经过冷却系统冷却后的冷却液又再次通过进液口快接接头等进入冷却液内通道,进入下一个循环。本专利技术软体导线适用于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通过在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的软导体内设置冷却液内管,该冷却液内管即为冷却介质的进入通道,冷却介质通过该通道直至充电枪的端子,再由防护铜网外壁与绝缘套管内壁之间形成的冷却外通道送入电缆外的冷却系统,如此循环过程中,冷却介质就可将电缆及充电端子工作中发的热带出电缆外,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承载电流600安培。保证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水冷电缆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安全可靠的工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冷却介质为纯净水或冷却油,常温地带可采用纯净水,寒冷地带采用冷却油,防止冷却介质上冻,保证电缆在不同地带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却液内管是在软体导线内设置一根聚四氟乙烯管冷却内管,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最佳材料之一,有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可以抵抗1500伏高压电)和良好的抗老化能力,耐温优异(能在正250℃至负18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对人没有毒性。本专利技术所述软导体为多股小股线绞合线芯,截面为35~60平方毫米,经研究,采用多股导线绞合线作为线芯能使电缆的柔软性大大增加,而且可使弯曲时的曲度不集中在一处,而是分布在每股导线上,每股导线的直径越小,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应力也就越小,因而在允许弯曲半径情况下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强、强度高、便于加工制造和安装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护铜网是用镀锡铜丝线编织的一层防护铜网,它的作用是防止绞合成的软导体松散,方便下道工序的装配。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接线端子的内部设置有液冷通道,即将接线端子设计为中空结构,把接线端子与软体导线连接为一体,使接线端子的液冷通道与软体导线的液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包括电缆外套管(1)和设置在电缆外套管(1)内的信号线a(10)、信号线b(11)、信号线c(12)、信号线d(13)、信号线e(14)和信号线f(15),其特征是:所述电缆外套管(1)内还设置有DC+、DC‑两根绝缘电极套管(3),每根绝缘电极套管(3)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根软体导线(2),且软体导线(2)包括冷却液内管(201)和导体部分,所述冷却液内管(201)贯穿套嵌在导体部分的中心;所述两根软体导线(2)的一端均分别连接有液冷端子(5),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缆电极(4);所述冷却液内管(201)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204),绝缘电极套管(3)与导体部分之间设置有截面为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2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包括电缆外套管(1)和设置在电缆外套管(1)内的信号线a(10)、信号线b(11)、信号线c(12)、信号线d(13)、信号线e(14)和信号线f(15),其特征是:所述电缆外套管(1)内还设置有DC+、DC-两根绝缘电极套管(3),每根绝缘电极套管(3)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根软体导线(2),且软体导线(2)包括冷却液内管(201)和导体部分,所述冷却液内管(201)贯穿套嵌在导体部分的中心;所述两根软体导线(2)的一端均分别连接有液冷端子(5),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缆电极(4);所述冷却液内管(201)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204),绝缘电极套管(3)与导体部分之间设置有截面为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体部分包括软导体(202)及防护网(203),所述冷却液内管(201)贯穿套嵌在软导体(202)的中心,软导体(202)贯穿套嵌在防护网(203)的内部,绝缘电极套管(3)与防护网(203)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205);所述软导体(202)为多股绞合线芯,截面为35~60平方毫米;所述多股绞合线芯由多根小直径的镀锡铜单线绞合成小股线,所述多个小股线绞合成一根软导体;所述防护网(203)是镀锡铜丝线编织网;所述的冷却液内管(201)为聚四氟乙烯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液冷端子(5)为中空结构,包括接线端部分(501)、充电枪连接部分(502)和导线连接部分(503),所述充电枪连接部分(502)位于接线端部分(501)和导线连接部分(503)之间;导线连接部分(503)为的端部为中空开口结构,与软体导线(2)连接,接线端部分(501)的端部为中空封闭结构,其外壁为插头结构;所述液冷端子(5)内部的中空部分分为大直径和小直径两段,其与软体导线(2)连接端的中空直径大于另一端的中空直径,两段之间通过环形台阶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其特征是:在软体导线(2)的一端与液冷端子(5)连接处,所述软体导线(2)设置在液冷端子(5)的内部中空结构部分,其冷却液内管(201)延伸至液冷端子(5)中空结构部分的小直径段,软导体(202)及防护网(203)设置在中空结构部分的大直径段,且软导体(202)及防护网(203)半圆电性压接在液冷端子(5)的内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重庆臧昊哲杨国星张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