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772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送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所述充电发送装置包括公频交流整流电路、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和电场转磁场装置;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磁场转电场装置、整流变压电路和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充电发送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内设置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设置电磁转换装置,依靠磁共振原理,实现了对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式的供电,能够实现辅助电源的能源自供给,无需另外设置供电设备来启动辅助电源,降低了使用成本,简化了非接触充电装置充电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在非接触充电装置启动阶段和充电阶段采用不同的频率,降低了启动时的耗能,提高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气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充电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其在电动车辆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目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装置大多为插电式设计,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充电装置采用非接触式的设计,但这种充电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使用额外的电能来启动辅助电路,不利于使用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送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所述充电发送装置包括公频交流整流电路、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和电场转磁场装置,所述公频交流整流电路与供电电源连接,公频交流整流电路将原始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并输送给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将交流电输送给电场转磁场装置,电场转磁场装置将电路转化为磁场并通过线圈进行发送;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磁场转电场装置、整流变压电路和蓄电池,所述磁场转电场装置接收电场转磁场装置发送出的磁场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整流变压装置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蓄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发送装置还包括有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能够接收公频交流整流电路发送的直流电从而对充电发送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充电接收装置还包括有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能够接收磁场转电场装置发送的交流电从而对充电接收装置进行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在充电阶段采用谐振频率f0,在启动阶段采用不同于谐振频率的启动频率f1,非接触充电装置在启动频率f1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比在谐振频率f0下的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电磁转换装置,依靠磁共振原理,实现了非接触式的充电,简化了非接触充电装置充电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充电发送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内设置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能够实现辅助电源的能源自供给,无需另外设置供电设备来启动辅助电源,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在非接触充电装置启动阶段和充电阶段采用不同的频率,降低了启动时的耗能,提高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电发送装置、11-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2-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3-电场转磁场装置、14-第一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2-充电接收装置、21-磁场转电场装置、22-整流变压电路、23-第二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24-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送装置1和充电接收装置2;所述充电发送装置1包括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和电场转磁场装置13,所述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与供电电源连接,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将原始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并输送给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将交流电输送给电场转磁场装置13,电场转磁场装置13将电路转化为磁场并通过线圈进行发送;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包括磁场转电场装置21、整流变压电路22和蓄电池24,所述磁场转电场装置21接收电场转磁场装置13发送出的磁场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整流变压装置22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适当的电压为蓄电池24充电,通过设置电场转磁场装置13和磁场转电场装置21,实现了非接触式的充电,操作起来更为便捷,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所述充电发送装置1还包括有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14,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14能够接收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发送的直流电从而对充电发送装置1进行控制;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还包括有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23,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23能够接收磁场转电场装置21发送的交流电从而对充电接收装置2进行控制;通过在充电发送装置1内设置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14,在充电接收装置2内设置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23,能够实现辅助电源的能源自供给,无需另外设置供电设备来启动辅助电源,降低了使用成本;所述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在充电阶段采用谐振频率f0,在启动阶段采用不同于谐振频率的启动频率f1,非接触充电装置在启动频率f1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比在谐振频率f0下的小,由于启动频率f1偏离了电路的谐振点,因此启动设备时的耗能减小,提高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非接触充电装置启动时,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采用启动频率f1,充电发送装置1接入公频交流电源,通过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转换为直流电,用于启动第一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14,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将直流转化为交流然后接入到电场转磁场装置13,通过发射线圈,依靠磁共振原理进行能源输送,充电接收装置2依靠磁共振原理接收能量,接入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21,转为高频交流电,启动第二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23;在非接触充电装置启动以后,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采用谐振频率f0,充电发送装置1接入公频交流电源,通过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转换为直流电,用于启动第一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14,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将直流转化为交流然后接入到电场转磁场装置13,通过发射线圈,依靠磁共振原理进行能源输送,充电接收装置2依靠磁共振原理接收能量,接入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21,转为高频交流电,启动第二辅助电源及控制电路23,控制整流变压电路22,输出适当电压为蓄电池24充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送装置(1)和充电接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发送装置(1)包括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和电场转磁场装置(13),所述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与供电电源连接,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将原始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并输送给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将交流电输送给电场转磁场装置(13),电场转磁场装置(13)将电路转化为磁场并通过线圈进行发送;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包括磁场转电场装置(21)、整流变压电路(22)和蓄电池(24),所述磁场转电场装置(21)接收电场转磁场装置(13)发送出的磁场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整流变压电路(22)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蓄电池(24)充电;所述充电发送装置(1)还包括有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14),第一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14)能够接收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发送的直流电从而对充电发送装置(1)进行控制;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还包括有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23),第二辅助电源和控制电路(23)能够接收磁场转电场装置(21)发送的交流电从而对充电接收装置(2)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自激式辅助电源的非接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发送装置(1)和充电接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发送装置(1)包括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和电场转磁场装置(13),所述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与供电电源连接,公频交流整流电路(11)将原始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并输送给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直流转交流逆变电路(12)将交流电输送给电场转磁场装置(13),电场转磁场装置(13)将电路转化为磁场并通过线圈进行发送;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包括磁场转电场装置(21)、整流变压电路(22)和蓄电池(24),所述磁场转电场装置(21)接收电场转磁场装置(13)发送出的磁场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整流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阪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