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37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外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吸湿快干性能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织面料。
技术介绍
吸湿快干面料正逐渐成为运动服装市场的主角。针对水分的吸附、转移和散发功能的新型吸湿排汗纤维相继问世,湿传递的理论也在逐渐完善。这些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运动功能面料的开发,从而产生了新型的服装消费观念。但是新型纤维和湿传递理论的应用几乎都是针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吸湿快干性能好的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导湿纤维在各层纤维中的用量,依照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形式分布。内层紧度为40~70%,中间层紧度为20~40%,外层为10~30%。内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中间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与导湿性好的纤维的混合形式,外层纤维采用导湿性好的纤维。本技术结构合理,选用导湿纱线分别将内层与中间层、中间层与外层连接起来,并形成外层松、内层紧的结构,从而形成外层纱线间的空隙,形成内紧外松的渐次变化的导湿通道,便于水分散失,同时内层紧密的结构使织物与人体充分接触,能大量吸收水份。在内层、中间层、外层形导湿纤维成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分布形式,形成逐渐增强的排水能力,有利于外层水份的迅速扩散。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有内层1、中间层2、外层3,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4连接,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5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导湿纤维在各层纤维中的用量,依照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形式分布,内层紧度为40~70%,中间层紧度为20~40%。外层为10~30%。内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如棉、蚕丝、麻、毛、粘胶纤维、TENCEL、MODEL等纤维,中间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例棉、蚕丝)与导湿性好的纤维(例coolmax,cooltech,coolpus,coolking,FCLS-75,cooldry,topcool,aerocool已经丙纶、涤纶等)的混合形式,外层纤维采用导湿性好的纤维。权利要求1.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导湿纤维在各层纤维中的用量,依照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形式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内层紧度为40~70%,中间层紧度为20~40%,外层为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内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中间层纤维采用吸湿性好的纤维与导湿性好的纤维的混合形式,外层纤维采用导湿性好的纤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外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本技术结构合理,吸湿快干性能好。文档编号A41D31/00GK2866539SQ20062006888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唐虹, 黄晓梅 申请人:南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湿透气快干的机织面料,其特征是: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虹黄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