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至昶专利>正文

一种筒子架用双向导纱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21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子架用双向导纱杆,是一种安装在为工业性织物织机供纱的筒子架上的一种导纱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个扁长型的主体支架,在主体支架的下部有一对左右对称的突起,突起上有一对可以穿过一条螺栓将主体支架固定在筒子架上的螺栓孔,在主体支架的上部左右有一对凹槽,在两个凹槽中分别镶嵌有向主体支架两个长方向上延伸的纱线托架,主体支架长方向的两个顶端分别安装了回形针型的猪尾钩,主体支架的两个顶端设置了穿线尾的留尾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回形针型的猪尾钩代替传统导纱杆的导纱孔方便了操作。由于采用金属杆制作纱线托架和猪尾钩,表面非常光滑,不会损伤纱线,提高了纱线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子架用双向导纱杆,是一种安装在为工业性织物织 机供纱的筒子架上的 一种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性织物,例如帘子布、碳纤织物,由于经绵线比较稀疏,而且需大巻 装, 一般不采用经轴织造,而是直接将筒子架上的纱筒引到织机上织造,这就 要求筒子架上的每个筒纱前有一个装置,以便于筒纱退绕,使纱线有一个确定 的方向,而不会随纱线在筒纱上的缠绕位置而摆动。排在前面的导纱杆还有一 个作用是将后排纱筒上引出的纱线托起,防止各层之间的纱线互相缠绕,这是 导纱杆上端面即导纱面所起的作用。导纱杆的第三个作用是设置一个卡住线尾 的装置,以便在断线或筒纱用完时将线尾固定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方便接线 头后继续工作。传统的导纱杆是一个长条形的金属片,中间固定在筒子架架体 的立柱上,两边各有一个导纱线的长圆形孔,即导纱孔。在长条形的两端设置 卡住线尾的装置,即插放留尾夹。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 些问题。首先,导纱用的长圓形孔是封闭的,这就产生一个穿线问题。因为一 台筒子架上有上千根纱线,必须将所有纱线牵到筒子架前面,每根纱线都必须 用线尾穿过封闭的孔,十分不便。另一个问题是传统导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子架用双向导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扁长型的主体支架,在所述主体支架的下部有一对左右对称的突起,所述突起上有一对可以穿过一条螺栓将主体支架固定在筒子架上的螺栓孔,在所述的主体支架的上部左右有一对凹槽,在所述的两个凹槽中分别镶嵌有向主体支架两个长方向上延伸的纱线托架,所述的主体支架长方向的两个顶端分别安装了回形针型的猪尾钩,在所述的主体支架的两个顶端设置了卡线尾的留尾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至昶
申请(专利权)人:王至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