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494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具备:隔开预定距离而分别平行地敷设于机械室的地面的第1承重梁(5、5),以及两端分别架设在上述第1承重梁(5、5)上的第1、第2、第3机械梁(1、2、3);上述电梯的曳引机的安装支架(17)被固定安装在上述第1机械梁(1)和上述第2机械梁(2)上;上述电梯的复绕轮(12)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2机械梁(2)和上述第3机械梁(3)之间。

Th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elevator's traction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vator's traction machine support structure, which has first load-bearing beams (5, 5) which are separately applied to the ground of a mechanical room separately from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and first, second, third mechanical beams (1, 2, 3) mounted on the above first load-bearing beams (5, 5) respectively, and the installation branch of the elevator's traction machine. The frame (17) is fixed on the first mechanical beam (1) and the second mechanical beam (2) above, and the rewinding wheel (12) of the elevator is rotationally supported between the second mechanical beams (2) and the third mechanical beams (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楼宇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为楼宇中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高速电梯越来越被需要。而现有的高速机种的曳引机采用的是支撑式受力结构,在井道最上部设置有机械室,机械室的地面上拼装曳引机承重梁及机械梁,并在其上设置有曳引机。在以往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中,两个机械梁分别分布在曳引机的两侧,同时复绕轮悬挂在两侧机械的底部,从而使得机械梁的受力均匀。但是为了适应曳引机高速化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曳引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曳引机为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那样的悬臂式受力结构,在机械室的地面上架设成为梁的曳引机承重梁5,并对该曳引机承重梁安装有防振装置(例如防振橡胶等)。进而,在该防振装置之上安装有机械梁4和绳头梁11,在机械梁4上固定安装有载置曳引机10的机底座。在该机底座之上安装有曳引机10。另外,在绳头梁上安装有绳头板13(以及绳头棒),在两个机械梁4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复绕轮12。但是,在这种结构的曳引机支撑结构中,由于需要在左右方向的侧方设置绳头梁11,曳引机10的支撑结构成为悬臂式受力结构,图4中的两根机械梁4分别偏向曳引机10的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地设置。因此,在将曳引机10经由机底座而安装在机械梁4上的情况下,由于曳引机左边一侧存在重量而没有相应的支撑,因此安装时由于重力作用曳引机不稳定而不容易安装,而且即使利用螺栓等固定在了机械梁4上的情况下,也由于左边一侧的重力作用,会导致螺栓等容易损坏而影响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将复绕轮12和曳引机10都通过两根机械梁4进行支撑,因此,存在两根机械梁受力过于集中而影响机械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对电梯的安全性也存在考验。由此可见,现有的机械梁布置不能满足安装及受力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一种能够满足安装及受力条件、从而提高了电梯整体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的本技术第1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承重梁,隔开预定距离而分别平行地敷设于机械室的地面,以及第1、第2、第3机械梁,两端分别架设在上述第1承重梁上;上述电梯的曳引机的安装支架被固定安装在上述第1机械梁和上述第2机械梁上;上述电梯的复绕轮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2机械梁和上述第3机械梁之间。本技术第2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还具有绳头梁,该绳头梁被固定在上述第1承重梁的下方开口处,位于上述第2和第3机械梁的下方。本技术第3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上述电梯的绳头板被设置在上述绳头梁上,在该绳头板上设置有绳头棒,该绳头棒的最上端部距离上述第1机械梁的下表面的距离在150mm以上。本技术第4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在上述第1承重梁上还设置有第2承重梁,上述第1、第2、第3机械梁经由该第2承重梁而架设在上述第1承重梁上。本技术第5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上述第1、第2机械梁分别在高度方向的中途部切口而被固定在上述第2承重梁上。本技术第6和7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在上述第1承重梁和第2承重梁之间设置有减震部件。技术的效果:如果采用本技术第1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能够利用三根机械梁来分担曳引机和复绕轮的重量,使得整体支撑结构的受力均匀分散,延长了梁的使用寿命,并且保证了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如果采用本技术第2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由于将绳头梁固定在第2和第3机械梁的下方,因此节省了空间,防止了装置的大型化。如果采用本技术第3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能够为绳头板和绳头棒的安装留出足够的作业空间,提高了可操作性。如果采用本技术第4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在保证了设置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承重梁的设置高度,为绳头板和绳头棒的安装留出了足够的作业空间。如果采用本技术第5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机械梁端部的切口结构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安装性的要求。如果采用本技术第6和7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机械梁上的震动作用在减震橡胶上,能够减缓振动噪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的将复绕轮处局部放大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的将复绕轮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2、3、4.机械梁;5.第1承重梁;10.曳引机;11.绳头梁;12.复绕轮;13.绳头板;14.减震橡胶;15.第2承重梁;16.绳头棒;17.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1~3对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梯曳引机1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等组成。本技术仅对该曳引机1的支撑结构进行了改进,下面主要针对其支撑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对本技术所涉及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在图1中,参考标记10表示曳引机,11表示绳头梁,12表示复绕轮,13表示绳头板,14表示减震橡胶,5、5表示第1承重梁,15、15表示第2承重梁,1、2、3分别表示机械梁。本实施方式中,在机械室的地面上沿前后方向互相平行地敷设由H型钢构成的2个曳引机第1承重梁5、5,以下将两个第1承重梁的相互平行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两个第1承重梁5、5相互平行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在该两个第1承重梁5、5的右下侧切口而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安装有两根绳头梁11、11。这两根绳头梁11、11通过螺栓等两端被固定安装在两根第1承重梁上,从而与两根第1承重梁相垂直地被固定。在该绳头梁11、11上架设有绳头板13,该绳头板13上设有绳头棒16(图1中省略,具体可参照图3),该绳头板13和绳头棒16为用于固定钢丝绳的组合机构部,被架设、固定安装在两根绳头梁11上,本技术中设有两组。然后,在这两个第1承重梁5、5上分别通过螺栓等紧固手段而安装有第2承重梁15、15。本技术中,为了减缓振动、降低噪音而在前后两边的两个承重梁5和15之间分别夹设有3块减震橡胶14,但该减震橡胶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夹设减震橡胶,或者夹设其他可以减震的材料。接下来,在这两个第2承重梁15之间而与这两个第2承重梁15相垂直地架设、安装固定有三根由H型钢构成的机械梁1、2、3,其中这三根机械梁的间距如下地被设定。曳引机10具有主体部和安装支架17,该安装支架17与曳引机的轴向平行地设置在曳引机的底部下方的两侧,长度与曳引机主体部的轴向长度大体相同。因此,机械梁1和2的上表面分别能够固定安装支架17的两端部地被设定两根机械梁1和2之间的间距。此外,由于将复绕轮12设置在了机械梁2和3之间,因此,机械梁2和3之间的间距被设定为能够设置复绕轮12的距离。由H型钢构成的机械梁1、2、3以上述间距而与第2承重梁15、15相垂直地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承重梁(5、5),隔开预定距离而分别平行地敷设于机械室的地面,以及第1、第2、第3机械梁(1、2、3),两端分别架设在上述第1承重梁(5、5)上;上述电梯的曳引机的安装支架(17)被固定安装在上述第1机械梁(1)和上述第2机械梁(2)上;上述电梯的复绕轮(12)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2机械梁(2)和上述第3机械梁(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承重梁(5、5),隔开预定距离而分别平行地敷设于机械室的地面,以及第1、第2、第3机械梁(1、2、3),两端分别架设在上述第1承重梁(5、5)上;上述电梯的曳引机的安装支架(17)被固定安装在上述第1机械梁(1)和上述第2机械梁(2)上;上述电梯的复绕轮(12)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2机械梁(2)和上述第3机械梁(3)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绳头梁(11),该绳头梁(11)被固定在上述第1承重梁的下方开口处,位于上述第2和第3机械梁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的绳头板(13)被设置在上述绳头梁(11)上,在该绳头板(13)上设置有绳头棒(16),该绳头棒(16)的最上端部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马雪连崔哲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