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207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前端上,所述电机通过一冷却端盖与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端盖的盖板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电机内的引出线穿过所述引线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上对应的接线柱。该集成装置使得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减少了动力装置占用车辆内部空间,降低电机整机的重量,减少了电磁干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通用化和模块化。

Integrated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ic control and transmission of motor for passenger ca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ntrol and transmission integrated integrated drive device for a bus, which includes a motor, a motor controller and a gearbox. The gearbox is mounte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motor. The motor is fixed to the motor controller through a cooling end cover. The cover plate of the cooling end cover is open. A lead hole in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iring post on the motor controller through the lead hole. The integrated device makes the motor, motor controller and gearbox integrated, reduces the space for the vehicle to occupy the vehicle,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motor, reduce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generalization and modularization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集成
,具体是涉及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动力系统大部分是由分离的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整车控制器等组成,各器件分别安装在整车后部的各个地方;然后电机需要三根UVW高压线连接到控制器,连接线长,电磁干扰大,成本高,整车线路复杂,占用车内安装空间,且EMC难以解决。另外,集成化、模块化是目前城市客车发展的趋势,客车安全等级的提高,针对客车的动力系统要求越来越严格,功率密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实现了变速箱、控制器与电机一体化集成,方便控制器与电机连接,减少电磁干扰,减少了动力装置占用车辆内部空间,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通用化和模块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前端上,所述电机的后端盖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板一体化成冷却端盖,所述冷却端盖的盖板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电机内的引出线穿过所述引线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上对应的接线柱。该方案通过优化设计,使得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冷却端盖的设计方便电机控制器与电机连接,减少了动力装置占用车辆内部空间,降低电机整机的重量;另外,电机三相高压线通过绝缘端子与电机控制器的铜排固连,减少电机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线缆长度,从而减少了电磁干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车的通用化、集成化和轻量化。优选地,所述电机的三相引出线的端部固连一绝缘端子,所述绝缘端子通过OT端子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铜排固连。优选地,所述冷却端盖上开设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防止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之间的温度差形成冷凝水。优选地,所述冷却端盖为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固定安装盖板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板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电机内的定子引线、旋转变压器信号线和温度传感器引线分别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上相对应的接线柱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壳体均与所述冷却端盖通过螺栓紧固。通过螺栓紧固,可保证电机、冷却端盖、电机控制器之间的安装同轴度。优选地,所述变速箱的外花键轴通过一内花键轴连接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且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与所述电机的壳体的前端通过螺栓紧固。优选地,所述变速箱的壳体和所述电机的壳体上均左右对称设有一组安装孔,两组所述安装孔处于同一水平面。该安装孔用于与客车的安装固定。优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冷却端盖的接触处压接有一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保证电机与冷却端盖的连接处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系统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成驱动装置通过优化设计,使得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冷却端盖的设计方便电机控制器与电机连接,减少了动力装置占用车辆内部空间,降低电机整机的重量;另外,电机三相高压线通过绝缘端子与电机控制器的铜排固连,减少电机控制器与电机本体之间的线缆长度,从而减少了电磁干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车的通用化、集成化和轻量化;电机控制器和电机的集成也使连接二者的冷却水管减短。附图说明图1为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端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0、电机控制器20、变速箱30以及冷却端盖40。冷却端盖40是由电机控制器20的固定安装盖板与电机控制器20的冷却板一体化成型。电机10的驱动轴通过内花键轴连接变速箱30的外花键轴,并且电机10的壳体与变速箱30的壳体螺栓连接,两壳体螺栓连接可保证两者之间的安装同轴度。电机10的后端通过八颗螺栓固定在冷却端盖40的一端面上,电机控制器20的壳体也通过八颗螺栓固定在冷却端盖40的另一端面上。电机10与冷却端盖40的接触处压接有一O型密封圈(图未示)。O型密封圈保证电机10与冷却端盖40的连接处密封。然后冷却端盖40的盖板上开设有一引线孔(图未示)。在引出线11的末端固定有一绝缘端子111,绝缘端子111上固连一0T端子112,OT端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控制器20的铜排21,增加三相引出线11与铜排21的连接稳定。电机10内的定子引线、旋转变压器信号线和温度传感器引线均通过引线孔分别与电机控制器20上相对应的接线柱相连接。具体使用时,电机控制器20通过旋转变压器信号线将信号传输到电机10内的旋转变压器中,控制电机10内转子和定子的位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引线将信号传输到电机10内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机10运行中的温度变化;通过定子引线将信号传输到电机10内的定子中,并电机10的驱动轴旋转,电机驱动轴带动用内花键轴和外花键轴连接的变速箱30输入轴一同旋转,最后通过变速箱30将电机10中所产生的动力输出。如图2所示,冷却端盖40上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进水口41和一出水口42,进水口41连接外部的冷却水管,通过水泵将冷却水泵入冷却端盖40的冷却水路,出水口42将冷却端盖40的冷却水输出至外部的冷却水管,然后外部的冷却水管,外部的冷却水管连接电机10的进水口。冷却水经循环水泵泵入冷却端盖40的进水口41进入冷却端盖40的冷却水路,给电机控制器20内的功率元件冷却,然后从冷却端盖40的出水口42流出,经冷却水管进入电机10的进水口,到电机10内的冷却水路给电机10冷却,最后从电机10的出水口13流出。冷却端盖40的出水口的设置减短电机10和电机控制器20上的冷却水管,减少布置空间。另外,冷却端盖40上开设有一通气孔(图未示),通气孔可防止出电机10与电机控制器20间的温度差形成冷凝水。变速箱30的壳体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组安装孔31;电机10的壳体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二组安装孔12,第一组安装孔31和第二组安装孔12处于同一水平面,用于将变速箱30、电机控制器20和电机10集成的集成装置安装固定在电机上。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前端上,所述电机的后端通过一冷却端盖与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端盖的盖板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电机内的引出线穿过所述引线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上对应的接线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前端上,所述电机的后端通过一冷却端盖与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端盖的盖板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电机内的引出线穿过所述引线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上对应的接线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三相引出线的端部固连一绝缘端子,所述绝缘端子通过OT端子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铜排固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端盖上开设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防止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之间的温度差形成冷凝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电机电控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端盖为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固定安装盖板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板一体成型。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冰张杰夫卢友文官发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