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珏珠专利>正文

隐形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9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拉链,它包括链带、链齿;其特点是:齿链端朝向其上脚部与下脚部所形成的间距,构成逐渐收缩间距的形态,使得每链齿的上脚部与相邻链齿下脚部连接部份的间距产生较小的可伸缩宽度,以减少链齿受侧向拉扯产生间距不一或变形的现象,使两链齿间因形变开张程度缩小而具有较佳的咬合度,将受外力拉撑而分开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由此,改善了现有技术的隐形拉链,需在链齿内穿设一辅助线蕊,才可具备足够够度,以固定链齿位置及保持各链齿间良好相扣合功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拉链,特别是涉及一种隐形拉链。早期的拉链(见图3、图4、图5)因缝制后拉链缝线是显露于链带的外侧较不美观,于是发展为现在的隐形拉链,使再缝制拉链时将缝线12隐藏于链带的内面,以求美观,现有技术的隐形拉链主要包括一对应排列的链带1、沿该链带1内拼边缘11以连续盘绕在一侧形成拉链链齿2、与一可在该内摺边缘纵长边往复移动开合拉链的拉头3等所构成,依此即可形成一拉链结构,然而该该种拉链结构的拉链链齿2上脚部21与下脚部22形成的横向间距4是与拉链链头的联结头内径相同,因此当拉链的各齿相互扣合后,相邻链齿2的连接部份5的长度,在受力时仍有吸收来自上述横向间距4的长度转移而增加的宽度,于是,当各链齿2间连接部份5的长度增加时,将使各链齿2间的相合能力降低;甚而完全丧失,致造成拉链的功能不佳或使用不易的缺点;以后对上述拉链进行了改进,即于该等拉链链齿2内穿设有一辅助线蕊6,并将其与链齿2的上、下脚部21、22及连接部分5一同缝设于链带1上,由该辅助线蕊6支持于上、下脚部21、22之间以减少该二脚步21、22的间距在链齿2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受压缩而转移至连接部份5的缺点,且进一步压制连接部分5防止其受外力的拉伸,进而固定链齿2于链带1上及保持链齿2间具有一定间距来达到拉链预期的扣合效能;但由于该拉链需制成具有辅助线蕊6的拉链结构,由于内含元件较多,成本也较高,致使制造加工较为不易,且成品的厚度因而增加,将影响其应用物品的平坦视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相对应排列的链带、及沿该链带内折边缘纵长边,以连续撩绕方式延伸缝设的拉链链齿、练齿头侧、上脚部、下脚部等;其中该一链齿上脚部与链齿下脚部的间距制成较小,使该连接部份不具有多余的可受拉延伸长度,以赋予各链齿具有较佳的咬合度及抗侧向强度,由该种隐形拉链结构,可省去辅助线蕊,仍具有足够的链齿扣合强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易于车缝加工。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链齿俯视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链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拉链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隐形链齿俯视平面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隐形拉链的链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所示,可看出本技术的一对相对应排列的链带1、及沿该链带1内折边缘11纵长边以连续撩绕方式延伸缝设的拉链链齿2、练齿头侧23、上脚部21、下脚部22等;其中上述拉链链齿2其用以分别连接各拉链链齿2上、下脚部21、22所形成的连接部分5以较小的缭绕长度设成,即上述的上、下脚部21、22的间距4是由链齿2头侧23逐渐向上、下脚部21、22跟端收缩的形态构成(成三角框形或等三腰三角框形或梯框形),使其不具多余的可受压转移部分,进而可避免链齿2受外力拉扯时产生连接部分5变长的现象,使各链齿2间的咬合度及抗侧向压能力得以保持,可将受外力拉拔开启的程度减至最低,于是依此构成的隐形拉链结构,无需再仰赖上、下脚部21、22间穿伸辅助线蕊6(图4、图5所示)即可达到充分而足够的链齿2间距维持强度,使制造成本降低、车缝加工更为简易,改进了现有技术隐形拉链需仰赖于链齿内穿设一辅助线蕊6才可达到预期功效,致造成加工上的不便与成本增加的缺点,也改进了现有技术由于线蕊6的穿设造成增加拉链的厚实度,所造成使用的效果不佳等诸缺点。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确实具有较佳的咬合度和抗拉伸能力,制造成本低、易加工等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隐形拉链,包括链带、链齿头侧、上脚部、下脚部、链齿,其特征在于链齿(2)、上脚部(21)、链齿(2)、下脚部(22)的间距(4),是由链齿头侧(23)逐渐向上脚部(21)、下脚部(22)跟端收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链齿头侧(23)端至上脚部(21)、下脚部(22)的跟端收缩的形态为三角框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三角框开为等腰三角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链齿头侧(23)端至上脚部(21)、下脚部(22)的跟端收缩的形态为梯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拉链,它包括链带、链齿;其特点是:齿链端朝向其上脚部与下脚部所形成的间距,构成逐渐收缩间距的形态,使得每链齿的上脚部与相邻链齿下脚部连接部份的间距产生较小的可伸缩宽度,以减少链齿受侧向拉扯产生间距不一或变形的现象,使两链齿间因形变开张程度缩小而具有较佳的咬合度,将受外力拉撑而分开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由此,改善了现有技术的隐形拉链,需在链齿内穿设一辅助线蕊,才可具备足够够度,以固定链齿位置及保持各链齿间良好相扣合功能。文档编号A44B19/00GK2423775SQ002172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杨金水 申请人:杨金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拉链,包括链带、链齿头侧、上脚部、下脚部、链齿,其特征在于:链齿(2)、上脚部(21)、链齿(2)、下脚部(22)的间距(4),是由链齿头侧(23)逐渐向上脚部(21)、下脚部(22)跟端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陈珏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