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珏珠专利>正文

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5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其是以成型后单独分离的拉链齿条,直接以放松状态反向馈入机台的针座内,同时并将待缝合的链布带亦馈入机台的针盘内,以便可将拉链齿条缝设于链带上;由于此拉链制造机制机台针座的拉链齿输入口之前,未设任何拉链齿撑开分离装置,因此避免了在输入针座前因链齿条分离装置撑分而造成链齿间距的拉伸而变形或两侧不均齐的成品卷曲现象,可有效提高其产品优良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早期的衣物大都是以绳或布带加以绑系于身上,而后有了扣子的产生而可加以扣结,但此于穿戴衣物时皆较麻烦且不便,直至拉链的产生大幅提高了人们穿衣的方便性及快速性,拉链广泛运用于衣服或皮包等穿戴物品上,拉链的构成为沿着分两侧的支撑带(布带)的纵长方向相对边缘缝附拉链齿条,再以一滑动拉链头迫使其啮合或分离,以成就拉链的开或闭;但由于传统的拉链的链齿部份显露于两侧支持带之间,运用于衣物时较不美观,而后有了隐形拉链的产生,该隐形拉链的构成亦如传统拉链一样,仅将其拉链链齿的结合部反向隐设于布带反折缘之内,使之具有较美观的特性。传统隐形拉链的拉链齿条,其主要是将未成形的拉链线材于螺杆上螺旋圈绕或卷绕抽引,且在抽引过程施以加热成形,该成形后的拉链齿条由于需要克服上述抽引过程至冷却后的扭曲变形现象导致啮合不良,故成型后需立即以拉链头将两独立的拉链齿条强迫啮合再卷集,但因为上述成型时的抽引作用,使该等拉链齿条纵使相啮合仍有齿距不均而呈弯曲纠结状的情形,乃必需在拉链形成的围绕圈内穿设有一补强线芯以拉制及支撑该拉链齿条,使其链齿间不致产生间距拉伸扭曲变形的现象,但是,在该拉链齿条与布带馈入机台针盘内予以车缝结合时,由于两侧齿条需分离反向输入缝合于两侧支撑带上,待缝合后再以拉链头加以迫合,因此在输入针盘前,传统的拉链制造机,其必须在机台的针盘输入口前设置一拉链齿条分离杆7,将彼此卡掣的两侧拉链齿条予以强迫分离,而后再交叉将链齿条6反向馈入机台针座5内(如图7所示),且为了克服链齿条6过于卷曲无法平直输入针座5内进行缝合问题,传统机具针座5上的导入沟槽51顶端更对应设具朝内的凸缘511,可供拉链齿条6于导入时,受其压扶而避免产生浮翘而脱离沟槽51造成工作的中断,且又该针座5于车缝板52的沟槽51A导入间距又小于前段导入区沟槽51的间距,以致于当拉链齿条馈入时,会产生阻碍偏移的情形而使车缝定位不易;又加上该拉链齿条6于馈入机台针座5前需经其分离杆7将卡掣的拉链齿条6予以分离,更使拉链齿条6在针车作业前产生一不良拉伸现象,双重额外拉力的作用下,使两侧拉链齿条6的齿间距拉伸而产生不一致现象,缝合后将容易使两侧链齿间无法精密对合,致使完成的拉链成品容易脱扣或拉链头的引动不顺,不良率因而大增。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针对其缺点,深研改进之道,经研究终于有本技术的产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在机台针座前不设任何链齿分离装置,成型后单独分离的拉链条直接以自由放松状态馈入机台的针座内与连带缝合,免除馈入针座前的强迫分离步骤,避免了因该步骤而产生的拉伸变形导致的两侧缝合位置不对应的成品卷曲现象,提高产品的优良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拉链制造机及设于机台上的一针座所组成;拉链齿条以自然放松形态输入针座。针座表面上具有一对平行的导引沟槽,该两沟槽的适当位置上设有针孔,且位于沟槽上方设有一压盘;压盘设于针座之上,二者间是保持有一适当间隙,且压盘对应于针座针也处亦对应设有针孔。压盘与针座间隔有一盖板,盖板与压盘之间设有供布带输入的间隙,且针座引导沟槽与盖板间的有用以通行拉链齿条的通道,且盖板对应针座与压盘的针孔处及其后方设有切槽。针座前端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横杆,该横杆的中央设有使馈入布带分隔通过横杆而输入压盘与针座间的分隔片。通过本技术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是以齿轮卷绕式成形拉链齿条,使齿条成型时不产生拉引现象,成型后不产生扭曲变形,可确保各齿距一致,进而能独立分离陈置,于是在馈入针座前可以自由放松且相分离的拉链齿条直接与布带分别馈入车缝加工即可予以缝结,不需预先经机台分离杆行强迫分离程序,有效去除馈入针座前的不良拉引现象,使两侧拉链齿条的拉合对应误差减少到最低,以提高成品的齿对应关系,进而达到较佳的咬合作用。由于上述的制法及其装置,齿条在输入前即具平顺的特性,针座上的引导沟槽能以拘束力较低的直贯式沟槽来达成,免除传统车缝板的设置,更因而降低馈入阶段的阻却力,齿条的输出将因而更加顺畅,且减少形变现象。由于如上述的齿条自身已具有平顺不扭曲的特性,故在其内不需再加设补强线芯,除可免除穿置线芯的加工困扰外,更因而能降低齿条的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方法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制造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制造装置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制造装置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常见制造装置立体分解的示意图;图6是常见制造装置的沟槽示意图;图7是常见制造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示可看出,本技术隐形拉链的制造方法包括第A步骤是将拉链齿线材(尼龙线)经齿盘以非抽引方式来回卷绕于齿上加热成形,成形后的单侧拉链齿条4则直接单独集置,不需再以拉链头将两侧齿条4束引合并,第B步骤再将该成形后的单独拉链齿条以自由放松的状态在两侧直接平行反向与布带3分别馈入机台针座1及压盘2内,后在针座1与压盘2的车缝区将拉链齿条4反向缝结于两侧布带3的相对纵长内侧边缘处(C步骤),如此即可初步形成一两侧隐形拉链成品D,输出针座1后,再以拉链头将之强迫束并施以烫整即可。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是在拉链制造机台10之上设有一针座1及一压盘2所构成,其中针座1上设有一对平行且贯纵全座的导引沟槽11,该沟槽11可供导引馈入的拉链齿条4输入,且沟槽11的适当位置上设有针孔16,该位于针座1沟槽11上方盖设有一盖板12,针座1前方设有固定座13,该固定座13上设有一横杆14,该横杆14的中央设有一分隔片15,可引导两侧馈入布带3分隔通过横杆14而输入压盘2与盖板12之间内。压盘2压设于针座1与盖板12之上,且其对应于针座1针孔16处亦对应设有针孔21,盖板12上对应等针孔16、21之处及其后则设有切槽121,该切槽121并于对应针孔16、21之间向后延伸一扶持部122。由于本技术拉链条4在卷绕成形过程未施以拉引作业,故齿条自然放置时不会卷曲,齿距亦常保均一,使之无须依赖穿设辅助线芯或两侧合并来保持齿距的对应,也因此拉链齿条4在输入拉链制造机台10时,完全可以个别单独分离且自然放松的状态,平行反向馈入机台针座1中针缝而无须如传统机台尚需先行以分离杆在输入口前强行撑开两侧拉链齿条的分离程序,故当拉链齿条4与布带3进入针座1与盖板12之间时,可以完全放松无负荷无拉伸的形态进入缝合,齿距的控制能够均一,且输送的能量得以减低,制作速度得以加速;又由于该针座1的沟槽11是仅供拉链齿条4作一导引之用,齿条的平顺度较佳,无需在针缝点附近另加设较窄的通道,而为一纵贯全座宽窄齐一的沟槽,可避免拉链齿条4于馈入时产生额外的阻碍而产生另一次不平均的拉伸现象,通过此种制造装置,可使拉链齿条4在整个缝制过程不至因拉伸变形而产生齿距偏移现象,而具有一与布带精确定位缝合的特性,进而大幅提高其拉链成品的优良率。综全以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确实能大幅提高拉链成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拉链制造机及设于机台上的一针座所组成;拉链齿条以自然放松形态输入针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陈珏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