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616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为一盒体结构,盒体底部装设有一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一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夹紧装置;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位置上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装设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上下、左右移动;通过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三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往复运动。

An automatic portable device for moxibus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ortable device for moxibus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xibustion devices. The shell is a box body structure and a first straight line driv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linear drive device is fixed with a second line drive device; the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linear drive device is fixed with a third line drive device; the output end of the third linear drive device is fixed with a motor.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a fixed plate, and a clamping device is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first straight line driv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line drive device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position. By installing a first linear driving device in the shell, the second straight line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linear driving device to realize the upper and left movement of the column, and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column is realized by fixing the third straight line driving device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linear dr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艾灸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温和灸:温和灸属于艾卷灸之悬起灸的一种,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雀啄灸:雀啄灸,艾条灸之一。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施灸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故名;回旋灸: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目前,现有的艾灸过程中大多需要艾灸工作人员手持艾柱或艾条进行艾灸工作,加大了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和艾灸成本,使艾灸过程变得繁琐,不便于艾灸疗法的快速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装设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上下、左右移动;通过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三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往复运动;通过在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电机,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固定板,在固定板两端设置夹紧装置,实现了艾柱的圆周运动,解决了现有的艾灸过程中大多需要艾灸工作人员手持艾柱或艾条进行艾灸工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一盒体结构,所述盒体底部装设有一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装设艾柱的夹紧装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位置上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均为一线性导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为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二滑块;其中,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通过固定在第一滑块上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配合;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通过固定在第二滑块上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均为一直线电机;所述电机为一减速电机,以便于固定板上的艾柱慢速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一矩形板或腰形板结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夹紧装置为一桶体结构,所述桶体的桶壁上径向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件与通孔配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一腰形板结构,以避免固定板与壳体之间发生碰撞,同时有效减小了壳体的体积。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一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一用于卡住艾柱的圆锥体、一用于与紧固件上的通孔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和一用于防滑的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为一橡胶层,增大了在将紧固件旋进通孔时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装设有一束带;两所述束带之间通过一扣具配合,以便于用户携带及用户在艾灸时的佩戴。进一步地,所述束带为一织带,优选的,所述束带为一松紧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盒口处固定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一矩形框结构,以便于贴合用户身体,增强用户艾灸时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材质为橡胶或海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装设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上下、左右移动。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第三直线驱动装置,实现了艾柱的往复运动。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电机,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固定板,在固定板两端设置夹紧装置,实现了艾柱的圆周运动。4、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紧固件将艾柱固定在夹紧装置内,并在紧固件一端设置圆锥体,增强了夹紧装置和紧固件对艾柱的夹紧力。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体内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第三直线驱动装置,5-电机,6-固定板,101-束带,102-扣具,103-缓冲件,201-第一滑块,301-第二滑块,601-夹紧装置,602-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为一盒体结构,盒体底部装设有一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一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装设艾柱的夹紧装置601;其中,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位置上垂直。其中,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均为一线性导轨;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为一电动推杆;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包括一第一滑块201;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包括一第二滑块301;其中,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通过固定在第一滑块201上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配合;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通过固定在第二滑块301上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配合。其中,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均为一直线电机;电机5为一减速电机,以便于固定板6上的艾柱慢速转动。其中,如图3所示,固定板6为一矩形板或腰形板结构;固定板6的一端固定在电机5的输出端;夹紧装置601为一桶体结构,桶体的桶壁上径向开设有一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紧固件602与通孔配合。优选的,固定板6为一腰形板结构,以避免固定板6与壳体1之间发生碰撞,同时有效减小了壳体1的体积。其中,紧固件602为一圆柱体结构,圆柱体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一用于卡住艾柱的圆锥体、一用于与紧固件602上的通孔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和一用于防滑的防滑层,;防滑层为一橡胶层,增大了在将紧固件602旋进通孔时的摩擦力。其中,壳体1两端分别装设有一束带101;两束带101之间通过一扣具102配合,以便于用户携带及用户在艾灸时的佩戴。其中,束带101为一织带,优选的,束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盒体结构,所述盒体底部装设有一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一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夹紧装置(601);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位置上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盒体结构,所述盒体底部装设有一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有一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一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夹紧装置(601);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位置上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均为一线性导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为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包括一第一滑块(201);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包括一第二滑块(301);其中,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通过固定在第一滑块(201)上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配合;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4)通过固定在第二滑块(301)上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3)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自动式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凯马祥龙郭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