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588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框、移动框、升降机构、调节机构和担护托,水平设置的固定框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底端设置有滚轮的支腿,固定框中固设有一顶板;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顶板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移动框中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十字支撑的两个端部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外两个端部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两个调节机构平行设置,两个担护托平行且相对设置;移动框上设置有两个横杆,担护托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的连接杆,连接杆与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使用方便、转运效率高,能够避免转运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

A new type of patient's lifting transpor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patient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frame, a moving frame, a lifting mechanism, an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supporting support.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frame, at least three bottom ends are provided with a leg with a roller, and a top plate is fixed in the fixed frame, and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guid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plate. The second guide rail in the moving frame and the turning cross support,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 bracing and the first guide slide, the other two ends and the second guide slideways, the two adjust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two support is parallel and relatively set; two bars are arranged on the moving frame, and the support top is supported. The two parts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provided with a sleeve ring, and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ross bar are slid and matched through the sleeve ring. The new patient lift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transshipment efficiency, and can avoid the two damage caused by transshipment to the pat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中病情比较严重的、行动不便甚至昏迷的病人的运输转运是非常困难,有时这些病人需要在不同病床间转运,频繁上下手术台,将这些在病床间转运或由病床转移到CT、X光检查床上或从检查床上转移到病床上都是令人头痛的,往往是多名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费力抬动病人,还费时费力,有时还会给外伤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转运病人的劳动量,提高病人的转运效率,并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框、移动框、升降机构、调节机构和担护托,水平设置的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底端设置有滚轮的支腿,所述固定框中固设有一顶板,所述调节机构和担护托均为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顶板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中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所述十字支撑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外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担护托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框上设置有两个横杆,所述担护托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的连接杆,一个所述连接杆与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另一个所述连接杆与另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框固连。优选地,两个所述横杆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两个所述横杆中均设置有两个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中用于对所述套环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担护托的截面呈L型,两个所述担护托拼合后能够形成截面呈U型的担护床。优选地,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横梁,所述第一导轨为设置在所述横梁侧面的凹槽,两个所述横梁的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轨为设置在所述移动框内侧壁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十字支撑的四个端部的侧壁均设置有一个滑块,其中两个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两个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顶板底部连接的液压杆和固设在所述移动框上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泵开启和关闭的升降杆。优选地,所述滚轮为带有制动功能的万向轮。优选地,所述十字支撑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优选地,相邻所述支腿间还设置有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固定框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竖梁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框为矩形框。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中能够在病人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将病人托起转移到其它病床、手术床或CT床上,最少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病人的转运工作,非常实用且转运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中两个担护托的高度可以调节,且两个担护托能够像两侧分开或向中间合拢,以方便将病人移动到担护托上;利用两个调节机构能够使得移动框相对固定框的间距可调,且通过设置液压泵可以很省力地将移动框提升从而带动担护托将病人托起;利用固定销能够对担护托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转运过程中担护托发生滑脱现象;将万向轮制动,可以防止在将病人转移到担护托时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发生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框,2-移动框,3-第一担护托,4-第二担护托,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连接杆,8-套环,9-十字支撑,10-液压泵,101-升降杆,102-液压杆,11-顶板,12-支腿,13-万向轮,14-连接竖梁,15-横梁,16-连接横梁,17-第二导轨,18-定位孔,19-固定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转运病人的劳动量,提高病人的转运效率,并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框、移动框、升降机构、调节机构和担护托,水平设置的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底端设置有滚轮的支腿,所述固定框中固设有一顶板,所述调节机构和担护托均为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顶板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中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所述十字支撑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外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担护托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框上设置有两个横杆,所述担护托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的连接杆,一个所述连接杆与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另一个所述连接杆与另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框固连。本专利技术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中能够在病人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将病人托起转移到其它病床、手术床或CT床上,最少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病人的转运工作,非常实用且转运效率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框1、移动框2、升降机构、第一担护托3、第二担护托4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1呈矩形,固定框1中固设有一顶板11,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顶板11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移动框2中的第二导轨17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9;顶板11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横梁15,第一导轨为设置在横梁15侧面的凹槽,两个横梁15的凹槽相对设置;第二导轨17为设置在移动框2内侧壁的凹槽;十字支撑9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十字支撑9的四个端部的侧壁均设置有一个滑块,其中两个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两个滑块与第二导轨17滑动配合。第一担护托3和第二担护托4的截面均呈L型,且两个担护托的承托面均呈斜面两个担护托拼合后能够形成截面呈U型的担护床。第一担护托3和第二担护托4平行且相对设置;移动框2上设置有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第一担护托3和第二担护托4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8的连接杆7,第一担护托3左边的连接杆7与第一横杆5一端通过套环8滑动配合,右边的连接杆7与第二横杆6一端通过套环8滑动配合;第二担护托4左边的连接杆7与第一横杆5的另一端通过套环8滑动配合,第二担护托4右边的连接杆7与第二横杆6的另一端通过套环8滑动配合;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上均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8,定位孔18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两个横杆中均设置有两个固定销19,固定销19设置于定位孔18中用于对套环8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担护托3和第二担护托4进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移动框、升降机构、调节机构和担护托,水平设置的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底端设置有滚轮的支腿,所述固定框中固设有一顶板,所述调节机构和担护托均为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顶板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中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所述十字支撑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外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担护托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框上设置有两个横杆,所述担护托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的连接杆,一个所述连接杆与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另一个所述连接杆与另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框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移动框、升降机构、调节机构和担护托,水平设置的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底端设置有滚轮的支腿,所述固定框中固设有一顶板,所述调节机构和担护托均为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顶板底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中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转动的十字支撑,所述十字支撑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另外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担护托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框上设置有两个横杆,所述担护托顶部均固设有两个设置有套环的连接杆,一个所述连接杆与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另一个所述连接杆与另一个所述横杆通过套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框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杆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两个所述横杆中均设置有两个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中用于对所述套环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患者起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护托的截面呈L型,两个所述担护托拼合后能够形成截面呈U型的担护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军田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