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49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来自里部侧顶角部处的副喷嘴的喷射空气的反射方向稳定、消除纬纱导向槽中的空气流的每个副喷嘴的差异、使纬纱的飞走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具有织布侧呈コ字形敞开的纬纱导向槽(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纬纱导向槽(8)中,顶壁面(10)和内壁面(9)分别呈平面状,连接上述顶壁面(10)和内壁面(9)的里部侧顶角面(12)包括第1圆弧面(16),该第1圆弧面(16)以大于0°的交叉角度分别与上述两壁面(9,10)交叉,上述第1圆弧面(16)和顶壁面(10)之间的交叉角度(θ↓[1])与第1圆弧面(16)和内壁面(9)之间的交叉角度(θ↓[2])不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
技术介绍
象日本特开平2-53935号文献所给出的那样,对于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中的纬纱导向槽描述有下述类型,其中连接顶壁面和内壁面的内部侧顶角面由圆弧面或平面形成。为了防止纬纱导向槽向外跑出的空气流造成的朝向纬纱导向槽的敞开侧的纬纱的跳出,最好扩大纬纱导向槽的里部。但是,由于在上述文献中的附图中,包括里部侧顶角面在圆弧面和平面的任何一个面处相互连接的情况在内,里部侧顶角面和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仍与里部侧顶角面与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相同,故就纬纱截面形状来说,按照里部侧顶角面的长度的比例,里部侧顶角部的面积增加,由此纬纱导向槽的里部变窄。伴随该情况,纬纱容易朝向纬纱导向槽的敞开侧跳出,其结果是,产生纬入错误。另外,如果减小里部侧顶角面,则里部中的扩大的反射面的里部侧顶角面的长度也变短。由此,从副喷嘴按照以锐角与纬入方向交叉的方式进行喷射,在里部侧顶角面附近反射的空气的方向不稳定。即,如果对于沿纬入方向而设置的每个副喷嘴,喷射方向稍有不同,则里部侧顶角部附近处的顶壁面、里部侧顶角面和内壁面的喷射空气的碰撞程度产生不同的,反射空气的方向产生较大差异。由此,对于每个副喷嘴,空气流是不同,纬纱的飞走不稳定。于是,最好里部侧顶角面的长度尽可能地长。在这里,“交叉”指不仅面或其延长面之间相交,而且还包括连接的情况的含义。“交叉角”指在交差位置面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平面与圆弧面的交叉处的交差角”指交叉位置处的圆弧面的接触面(切面)与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在平面与圆弧面相互连接的场合,圆弧面的接触面与平面相一致,两者的交叉角度为0°。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实际情况而开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来自里部侧顶角部处的副喷嘴的喷射空气的反射方向稳定、消除纬纱导向槽处的空气流的每个喷嘴的差异、使纬纱的飞走稳定。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具有织布侧呈コ字形敞开的纬纱导向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纬纱导向槽中,顶壁面和内壁面分别呈平面状,连接上述顶壁面和内壁面的里部侧顶角面包括第1圆弧面,该第1圆弧面以0°以上的交叉角度分别与上述两壁面交叉,上述第1圆弧面和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1)与第1圆弧面和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2)不同。另外,当形成2个交叉角度中的较大者的顶壁面或内壁面与第1圆弧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由L表示、第1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由R1表示时,则最好0.9R1≥L。如果采用该方式,则第1圆弧面与形成较大者的交叉角度的顶壁面或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足够大,就截面形状来说,里部侧顶角部的截面积不变大,纬纱导向槽的里部不窄。副喷嘴设置于纬纱导向槽的敞开侧底角部附近,喷射空气以锐角与纬入方向交叉,并且朝向纬纱导向槽的中心、向斜上方喷射,在里部侧顶角面附近反射。如果在已有技术中,增加第1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则具有下述优点,即,形成近似平面,并且里部侧顶角面本身也扩大,反射方向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增加第1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则具有下述不利情况,即,纬纱导向槽的里部变窄,因通过第1圆弧面反射的喷射空气的作用,纬纱从敞开侧跳出,容易产生纬入错误。在针对截面形状,对两个交叉角度不同的本专利技术以及里部侧顶角面与顶壁面和内壁面这2个面连接、交叉角均为0°的已有制品进行比较的场合,在里部侧顶角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条件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场合,里部侧顶角部的截面积按照大于圆弧面的长度减少的比例而变小,纬纱导向槽的里部扩大。另外,在里部侧顶角部的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场合,可增加里部侧顶角面的曲率半径,可更加接近平面。另外,“里部侧顶角部的截面积”指由顶壁面的延长面与内壁面的延长面和里部侧顶角面所围成的三角形的截面积。由于上述的原因,因沿纬入方向并列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差异,朝向里部侧顶角部附近处的顶壁面、里部侧顶角面和内壁面的喷射空气的碰撞程度不产生较大的差异,反射空气的方向也不产生较大的差异。于是,纬纱导向槽内的每个副喷嘴的空气流稳定、纬纱的飞走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圆弧面与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2大于上述第1圆弧面与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1。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圆弧面与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1大于上述第1圆弧面与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2。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里部侧顶角面中的第1圆弧面与上述顶壁面和内壁面中的一个按照交叉角度为0°的方式连接,设置有第2圆弧面,该第2圆弧面与上述第1圆弧面连接,并且与另一面连接,上述内部侧顶角面由第1圆弧面和第2圆弧面形成;上述第2圆弧面与上述顶壁面和内壁面中的另一个按照交叉角度为0°的方式连接,该第2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1)小于第1圆弧面,当另一壁面和第1圆弧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由L表示、第2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由R2表示时,则满足L≥2 R2的关系。筘齿一般通过冲压成形,然后在将多个筘齿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砂轮对纬纱导向槽进行研磨。第1圆弧面与顶壁面和内壁面的另一个以锐角交叉,空间侧(即冲压模侧、砂轮侧)为钝角。于是,在筘齿的制造中,即使在第2圆弧面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仍可容易对第2圆弧面进行冲压成形,并且砂轮可与第2圆弧面进行充分地接触、实现研磨。于是,对于每个筘,可获得没有差异的均匀的良好的表面粗糙度的纬纱导向槽,不损伤经纱和纬纱。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当上述内壁面的高度由H表示、第2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由R1表示时,则满足2H≥2 R1≥H的关系。在这里所述的“内壁面的高度”是指连接顶壁面的延长面与内壁面的延长面的交叉点和内壁面的延长面与底壁面的延长面的交叉点的线段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式涉及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具有织布侧呈コ字形敞开的纬纱导向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纬纱导向槽中,顶壁面和内壁面分别呈平面状,连接上述顶壁面和内壁面的里部侧顶角面包括平面,该平面与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3与上述平面和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4不同。由于里部侧顶角面的平面分别与顶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形成不同的交叉角度,故就截面形状来说,可使里部侧顶角部的截面积增加,不使纬纱导向槽的里部变窄,可使平面较长。由于来自副喷嘴的喷射空气与较大的平面的里部顶角面碰撞,故反射方向稳定。于是,因沿纬入方向并设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差异,朝向里部侧顶角部附近的顶壁面、里部侧顶角面和内壁面的喷射空气的碰撞程度不产生较大差异,反射空气的方向也不产生较大差异。于是,纬纱导向槽处的每个副喷嘴的空气流稳定,纬纱的飞走稳定。本专利技术的还一形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平面与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4比上述平面和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3高出1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形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平面与顶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3比上述平面和内壁面之间的交叉角度θ4高出1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1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2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3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4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5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6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的第7实施例的放大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具有织布侧呈コ字形敞开的纬纱导向槽(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纬纱导向槽(8)中,顶壁面(10)和内壁面(9)分别呈平面状,连接上述顶壁面(10)和内壁面(9)的里部侧顶角面(12)包括第1 圆弧面(16),该第1圆弧面(16)以0°以上的交叉角度分别与上述两壁面(9,10)交叉,上述第1圆弧面(16)和顶壁面(10)之间的交叉角度(θ↓[1])与第1圆弧面(16)和内壁面(9)之间的交叉角度(θ↓[2])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彻伴场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