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068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该织物包括多个经纱体系,其中对于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在每个经纱体系中,至少有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绒头经纱,在每个所述经纱体系中,绒头经纱为了形成图案而根据一种组织交替地在织物中交织,并且为了不形成图案而不织或沿着织物形成浮线,根据双面织造方法织成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所述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各自包括相同的至少两根绒头经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第一经纱体系中不形成图案的一根绒头经纱分别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中形成浮线或不织,则在另一个经纱体系中不形成图案的对应的绒头经纱分别在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中形成浮线或不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织机上织造织物的工艺,这些织物包括多个经纱体系,其中有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在这些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中的每一个中,至少有两个特征不同的绒头经纱,在每个所述的经纱体系中,根据一种组织,绒头经纱在织物中为了形成图案交替地交织,或者为了不形成图案而不织或沿着织物形成浮线。经纱体系是指一组经纱包括张紧经纱,接结经纱和/或绒头经纱,这些经纱体系沿着纬向并排延伸。特征是指类型,颜色,厚度等。本专利技术更涉及一种起毛织物。
技术介绍
起毛织物(也称作长绒织物)是使用了粗支长毛绒经纱的织物。绒头长度范围从15mm到100mm。纱线粗度从3000旦尼尔可以达到12000旦尼尔甚至30000旦尼尔。有时,这种起毛织物中,用粗纱和细纱组成一根纱以产生附加效果。至今起毛织物主要是用羊毛经由手工簇绒或使用例如剑杆织机(rodlooms)或阿克斯明斯特地毯织机的单面织机织成。然而这种织物不适合在双面织机上织成,因为粗支的绒头经纱无法在传统的2投纬织造和3投纬织造中织成,因为粗支的绒头经纱难以在织物中隐藏,因为在实现织物时绒头较长(大于30mm),松紧条痕由绒头的强度不够以及由粗纱架上的筒子架供给的必须在一个机器周期内被输送的纱线因为绒头从上层织造到下层织造的运动而变得过度引起。另外,后者的松紧条痕取决于所织的图案的组织,确保给提花装置加载大的载荷。在剑杆织造(rod-weaving)中,这些问题出现的轻一些,因为,由于只有一面织物被织成,必须在一个机器周期内送出的绒头经纱的数量比较受限制,另外机器速度较低。在阿克斯明斯特地毯织机中,这些问题出现的也轻一些,因为绒头经纱只供给一面织物,机器速度较低,并且一个绒头仅环绕三根纬纱。并且,不会出现埋头绒头(dead pile)。然而,剑杆织造(rod-weaving)和阿克斯明斯特地毯织造与双面织造相比产量过低。至今这两种技术均不能用来织造或簇绒由廉价塑料丝或聚丙烯丝制成的起毛织物在剑杆织机(rod looms)中,因为剑杆(rod)移开时产生的温度过高而不能用塑料丝或聚丙烯丝织造;在阿克斯明斯特地毯织造中,是因为片梭系统不适合接收和使用这种纱线。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用双面粗支羊毛纱线或聚丙烯丝织成多种色彩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起毛织物在传统的1/2V织纹中双面织造,其是一种很普通的双面织造方法,绒头经纱的占有率就过高,纱线难以织成织物。在这种情况下,则绒头经纱被挤压地过度接近,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在织物中隐藏埋头绒头经纱,这使得织物背面难以产生漂亮的图案。并且,具有这样密度的织物发硬,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另外,这样的织物使用大量原料使得其过于昂贵。并且,V织纹在使用较长绒头时绒头强度不够。关于密度和绒头强度的问题在使用例如W织纹来织造平绒(flat velvet)时得以解决,W织纹提供很好的绒头强度(在这方面参考Van de Wiele WeaveCatalogue,第1,8和38页)。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任意图案结合提花机和色彩选择而使用此技术不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粗支绒头纱生产长毛绒织物的工艺,其中这种织物例如起毛织物,能够在双面提花织机上生产,其中也可以使用廉价塑料丝或聚丙烯丝,并且能够在织物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纱线类型或者凸纹等。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在本说明书第一段中限定的特征的工艺达到此目的,其中根据双层织造方法织成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所述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每个都包括同样的至少两个绒头经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经纱体系中不形成图案的一个绒头经纱分别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中形成浮线或者不织,则另一个经纱体系中不形成图案的相应的绒头经纱分别在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中形成浮线或者不织。以这种方式,如果考虑了两个相邻的经纱体系,可以很好的扩展到每层织物的绒头加工,换言之,在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上,形成图案的绒头在一层同一织物上,在两个连续纬纱之间延伸。此工艺使得包含绒头经纱的织物具有不同特征,例如色彩、厚度、效果,根据任意织物组织使用长的粗支绒头织造,这样,在原纱线形成图案的区域,该纱线在同一织物中不织或形成浮线,在这些区域形成图案的绒头经纱与其上的纬纱不交织因此不出现标记,并且如果绒头经纱的特征改变例如产生色差,图案仍保持清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而织成的织物可以通过根据公式2k+3/2(2k+3)(其中k≥0且k为整数)的织纹而织成。此织物通常在双面、双剑杆织机上织成,此织机具有两个引纬装置和引纬高度,在每个机器周期中两个引纬装置同时引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的这些织纹表现出优良的绒头强度,形成良好的图案及好看的地毯背面。然而,使用这些织纹确保了在特定的连续引纬周期中的梭口的改变需要特定纱线的位置改变,该位置改变为从高于上层引纬高度的位置到低于下层引纬高度的位置。对于这种位置改变,如果绒头比较长,就意味着提供纱线的粗纱架的筒子架必须提供特别长的纱线,也就是,在短时间即一个机器周期内,为一个织物提供超过两倍的绒头长度。为此,提供一种更优选的织物,其根据公式2k+1/4(k+1)(其中k≥0且k为整数)的织纹而织成。这种织纹具有这样的优点,当在至少一个中间机器周期内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之间牵拉绒头时,形成图案的绒头经纱采取了位于上层和下层引纬高度之间的中间位置。其优点是,施加在提花装置上的载荷减小,并且对于从粗纱架上提供纱线要求也低了,相比于传统的1/2V织纹或者根据公式2k+3/2(2k+3)(其中k≥0)的织纹,这种织机必须在一个机器周期内提供纱线跨接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之间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更改善了密度,在于结合下述两者织造织物一是根据公式2k+3/2(2k+3)和2k+1/4(k+1)(其中k≥0且k为整数)的织纹,根据所述公式之一的具有特定k值的织纹对上层织物形成图案;二是根据相同公式的不同k值的织纹而对下层织物形成图案。这样,在采用了这种结合方式的区域,可得到不同的绒头密度,相比于分别根据上述公式之一的每个织纹,每个织纹的形成图案的绒头经纱分别在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中形成图案的同等数量的纬纱上方、在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中交替动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中根据上述公式之一的织纹,另一种变化给织物以特殊效果,该变化在于在一个或更多的加纬上,从绒头经纱在上层织物中形成图案转移到该绒头经纱在下层织物中形成图案,每根加纬处的绒头经纱置于引纬高度之间的中间位置。这样,形成图案的绒头经纱在上层织物的交织处和下层织物的交织处之间的绒头长度,比在一根纬纱上从绒头经纱在上层织物中形成图案转移到该绒头经纱在下层织物中形成图案,得到更长的绒头长度。这样的话,切刀的切割质量以及形成图案的绒头经纱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之间的下一次转移,共同决定了绒头长度在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之间的正确分配。在织物具有割绒的区域能获得高-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工艺,一根经纱体系穿过织机的筘的一个筘齿。为了根据所述织造的两个公式及其结合进一步增加所述织纹的密度,可以采用优选的工艺,在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中,对于每个经纱体系的一个或更多绒头经纱,都存在一根具有相同特征的绒头经纱,借此织造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在织机上织造织物的工艺,其中这种织物包括多个经纱体系,其中对于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在这些至少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的每个经纱体系中,至少有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绒头经纱,在每个所述经纱体系中,绒头经纱为了形成图案而根据一种组织交替地在织物中交织,并且为了不形成图案而不织或沿着织物形成浮线,其特征在于,根据双面织造方法织成下层织物(20)和上层织物(10),所述两个互相邻接的经纱体系各自包括相同的至少两根绒头经纱(17)、(18)、(21)、(22)、(23)、(24)、(25)、(26),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第一经纱体系(17)、(21)、(23)、(25)中不形成图案的一根绒头经纱分别在上层织物(10)和下层织物(20)中形成浮线或不织,则在另一个经纱体系(17)、(21)、(23)、(25)中不形成图案的对应的绒头经纱分别在下层织物(20)和上层织物(10)中形成浮线或不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尼德贝斯马克德莱皮埃尔
申请(专利权)人: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