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夹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80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夹持结构,通过设置传动齿轮带动相邻线圈压轮结构进行转动传动,只要转动其中一个线圈压轮结构,其他线圈压轮结构在传动齿轮的带动下也会随之转动,这样,就可以同时控制全部线圈压轮结构同时夹持或放开线圈,整个预压力调节一步到位,无需逐个移动线圈压轮结构,整个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预压力调节准确快速,满足使用要求。

A kind of coil clamp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kind of coil clamping structure. By setting the transmission gear to drive the structure of the adjacent coil press wheel, as long as one of the coils's pressure wheel structure is rot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other coil press wheel will rotate with the drive gear,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all the coils can be controlle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me time, holding or releasing the coil, the whole pre pressure adjustment one step, no need to move the coil structure one by one, the whole adjustment process saves time and force, the efficiency is high, the pre pressure adjustment is accurate and fa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夹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绕制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线圈夹持结构。
技术介绍
在线圈绕制过程中,线圈被线圈压轮夹持并带动转动实现绕线。线圈压轮一般设置3个以上,在线圈绕制前,需要根据铁芯的尺寸以及线圈的绕制厚度调节线圈压轮对线圈的预压力,但是,现有的预压力调节是通过逐个移动线圈压轮与线圈的侧面接触,通过移动最后一个线圈压轮来实现全部线圈预压力的调节,这种调节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夹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线圈预压力调节通过逐个移动线圈压轮与线圈侧面接触,再移动最后一个线圈压轮来实现全部线圈预压力调节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包括线圈夹持安装板,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从侧面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所述第一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一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线圈压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三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三转轴、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三转轴转动的曲柄、一端设置在曲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轴、设置在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三线圈压轮;还包括并排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齿轮上,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三转轴一端贯穿第三传动齿轮和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方,第三转轴带动第三传动齿轮同轴转动;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托板,在第一托板上设置有通孔,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直杆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第一托板上,直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直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直杆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直杆一端套设有调节弹簧,在直杆上还套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横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横杆上的套孔套设在直杆上,横杆的另一端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宽长度方向延伸,横杆上的套孔直径比直杆的直径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托板上,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在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和固定螺孔将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与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弹簧位于横杆的一侧面,第三转轴位于横杆的另一侧面:通过旋动直杆使直杆向螺母方向移动,调节弹簧被压缩,横杆的一端受到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向螺母方向移动,使横杆的另一端向第一托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旋转,第三传动齿轮随之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同时靠近线圈的圆心方向对线圈施加压力夹持线圈,通过调节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调节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对线圈的预压力;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从侧面夹持线圈,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线圈压轮转动、第二转动电机带动第二线圈压轮转动,线圈在第一线圈压轮和第二线圈压轮的带动下实现转动绕线,第三线圈压轮随之实现从动。所述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下方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端部套有偏心凸轮,偏心凸轮位于横杆的另一侧面,偏心凸轮于线圈夹持安装板下表面的下方: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偏心凸轮与横杆不接触,当线圈绕制完成需要脱模时,通过转动第五转轴,带动偏心凸轮转动,使偏心凸轮与横杆接触并推动横杆转动,第三传动齿轮随之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同时向远离线圈圆心方向移动,不再对线圈施加夹持压力,使线圈得以脱模。所述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在调节手柄的端部设置有方便调节的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位于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的上方。所述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置有螺孔,限位螺栓旋入螺孔内,限位螺栓位于横杆的一侧面,限位螺栓靠近横杆的另一端:线圈在脱模后,限位螺栓会限制横杆的转动,避免三个线圈压轮向储线环方向运动,造成线圈压轮或储线环的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线圈夹持结构,通过设置传动齿轮带动相邻线圈压轮结构进行转动传动,只要转动其中一个线圈压轮结构,其他线圈压轮结构在传动齿轮的带动下也会随之转动,这样,就可以同时控制全部线圈压轮结构同时夹持或放开线圈,整个预压力调节一步到位,无需逐个移动线圈压轮结构,整个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预压力调节准确快速,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线圈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夹持安装板,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从侧面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所述第一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一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线圈压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三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三转轴、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三转轴转动的曲柄、一端设置在曲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轴、设置在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三线圈压轮;还包括并排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齿轮上,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三转轴一端贯穿第三传动齿轮和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方,第三转轴带动第三传动齿轮同轴转动;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托板,在第一托板上设置有通孔,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直杆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第一托板上,直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直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直杆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直杆一端套设有调节弹簧,在直杆上还套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横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横杆上的套孔套设在直杆上,横杆的另一端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宽长度方向延伸,横杆上的套孔直径比直杆的直径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托板上,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在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和固定螺孔将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与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弹簧位于横杆的一侧面,第三转轴位于横杆的另一侧面:通过旋动直杆使直杆向螺母方向移动,调节弹簧被压缩,横杆的一端受到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向螺母方向移动,使横杆的另一端向第一托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旋转,第三传动齿轮随之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同时靠近线圈的圆心方向对线圈施加压力夹持线圈,通过调节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调节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对线圈的预压力;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从侧面夹持线圈,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线圈压轮转动、第二转动电机带动第二线圈压轮转动,线圈在第一线圈压轮和第二线圈压轮的带动下实现转动绕线,第三线圈压轮随之实现从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夹持安装板,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从侧面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所述第一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一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线圈压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三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三转轴、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三转轴转动的曲柄、一端设置在曲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轴、设置在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三线圈压轮;还包括并排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齿轮上,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三转轴一端贯穿第三传动齿轮和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方,第三转轴带动第三传动齿轮同轴转动;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托板,在第一托板上设置有通孔,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直杆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第一托板上,直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直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直杆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直杆一端套设有调节弹簧,在直杆上还套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横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横杆上的套孔套设在直杆上,横杆的另一端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宽长度方向延伸,横杆上的套孔直径比直杆的直径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托板上,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在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栓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枝谢嘉杰严詠瑜周浩华段新合袁国辉梁国明罗仕辉严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平洲广日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