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62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夹具,包括上压板、底座、支撑柱、调节螺母和接线模块,两根所述支撑柱沿上下方向连接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来调节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上下距离,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用于将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压紧弹簧将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并且能够调整压紧力,即能保证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良好接触,又防止过大的压紧力损坏电池。

Battery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pressure plate, a base, a support column, an adjusting nut and a connection module, which are connect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between th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base, and the adjustment nut is set on the support column and adjusts the press plate by the adjusting nut. The upper and lower distance between the bases and the two connection modules are composed of a junction column, and a tight spring is provided for the connection column, and the pressing spring is used to compress the connection posts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the battery.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nnection column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 of the battery can be pressed tightly through the compression spring, and the pressing force can be adjusted, that is, it can ensure that the connection column is in good contact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the battery, and also prevents the excessive pressing force to damage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夹具。
技术介绍
当前电池单体试验一般需要使用专用的电池夹具把电池正负极端子与充放电设备相连。传统的治具一般通过螺栓螺母或者机械压紧的形式连接治具接线柱与电池正负极端子,而且多采用二线制接法,把电压采集线与充放电电缆线均接至夹具的2个接线柱上。如图1-2所示,图1-2为传统的一种电池夹具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夹具包括:上调节螺母1′、上压板2′、支撑柱3′、下压板4′、下调节螺母5′、方形电池6′、电池正极7′、电池负极8′、滑槽9′和接线模块10′,接线模块10′包括接线柱10A′。其中,接线模块10′可以在上压板2′内部的滑槽9′上自由滑动;左右滑动两个接线模块10′使之与方向电池6′的电池正极7′、电池负极8′分别对准后,通过调节上调节螺母1′以及下调节螺母5′,从而使上压板2′和下压板4′靠近,从而使得接线模块10′与电池正极7′、电池负极8′压紧;充放电设备的电压采集线以及电缆线则通过螺栓与上端嵌有螺纹孔的接线柱10A′连接。这样会导致以下问题:1、接线柱10A′采用的机械压紧的形式与电池单体电极相连,该压紧力不好控制导致接触电阻不稳定,而且过大的压紧力会损坏电池极柱;2、二线制接法,充放电装置的电缆线以及电压采集线均接至接线柱10A′上,当电流过大时,接触电阻会产生较大电压降,影响充放电设备的电压采集控制精度。3、传统的电池夹具一般只适用于一定尺寸的电池单体,如需对应不同尺寸的电池单体则需要设计相应的电池夹具,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止过大的压紧力损坏电池、提高电压采集控制精度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过大的压紧力损坏电池、提高电压采集控制精度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夹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夹具,包括上压板、底座、支撑柱、调节螺母和接线模块,两根所述支撑柱沿上下方向连接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来调节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上下距离,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用于将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接线模块的所述接线柱均包括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均用于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柱为电缆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为电压采集接线柱。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滑块,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均穿过所述滑块并用于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接触,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上压板的滑槽左右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接线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之间,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滑块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接线柱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之间,所述第二接线柱与所述滑块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每块所述滑块上均开设有大通孔、大阶梯孔、小通孔和小阶梯孔,所述大阶梯孔位于所述大通孔的下方,所述小阶梯孔位于所述小通孔的下方,所述大阶梯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大通孔的直径,所述小阶梯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小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抵靠在所述大阶梯孔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抵靠在所述小阶梯孔上。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为工字形。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夹持所述电池前后面的前挡板和后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长槽,使得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能够沿前后方向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均的横截面均为L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压紧弹簧将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并且能够调整压紧力,即能保证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良好接触,又防止过大的压紧力损坏电池。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传统的电池夹具的主视图;图2是传统的电池夹具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夹具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夹具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夹具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接线模块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滑块的侧视图;图8是图7中A-A处的截面图;图9是传统的电池试验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本技术的电池试验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上调节螺母2′-上压板3′-支撑柱4′-下压板5′-下调节螺母6′-方形电池7′-电池正极8′-电池负极9′-滑槽10′-接线模块10A′-接线柱10-电池夹具20-电池1-上压板2-底座3-支撑柱4-调节螺母5-接线模块6-前挡板7-后挡板11-滑槽51-第一接线柱52-第二接线柱53A-上滑块53B-下滑块54-第一弹簧55-第二弹簧61-长槽62-螺栓201-正极202-负极531-大通孔532-大阶梯孔533-小通孔534-小阶梯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电池夹具10,包括上压板1、底座2、支撑柱3、调节螺母4和接线模块5,两根支撑柱3沿上下方向连接在上压板1与底座2之间,调节螺母4套设在支撑柱3上并通过调节螺母4来调节上压板1与底座2之间的上下距离,两个接线模块5均包括接线柱,接线柱上套设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用于将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具体为,上压板1为矩形平板,底座2也为矩形平板。上压板1和底座2均沿水平方向。两根支撑柱3沿上下方向布置,支撑柱3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支撑柱3的顶端穿过上压板1上的孔,并通过调节螺母4与上压板1连接。当松开调节螺母4时,上压板1可以沿支撑柱3上下移动并调节与底座2之间的距离。当调节上压板1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锁紧调节螺母4,将上压板1定位在该位置上。此时,接线模块5正好与电池20的正极201、负极202压紧接触。电池20的底面放置在底座2的上表面上,电池20的正极201、负极202安装在电池20的顶面,当上压板1向下移动时,使得接线模块5与电池20的正极201、负极202压紧接触。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紧弹簧将接线柱与电池20的正负极压紧,并且能够调整压紧力,即能保证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良好接触,又防止过大的压紧力损坏电池。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两个接线模块5均包括第一接线柱51和第二接线柱5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夹具,包括上压板、底座、支撑柱、调节螺母和接线模块,两根所述支撑柱沿上下方向连接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来调节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上下距离,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用于将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夹具,包括上压板、底座、支撑柱、调节螺母和接线模块,两根所述支撑柱沿上下方向连接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来调节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上下距离,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用于将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线模块的所述接线柱均包括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均用于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柱为电缆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为电压采集接线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线模块均包括滑块,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均穿过所述滑块并用于与电池的正负极压紧接触,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上压板的滑槽左右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接线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吴志杰谭力盛刘少华肖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