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36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内环火盖与所述外环火盖之间的引射管,该引射管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相应地,还设置有与每一所述引射管的入气口端相适配且与所述中央混气室相连通的喷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中心燃气通道被隔开分成的外周腔室,将中心燃气通道中进入中心腔室的燃气混合气抽取出部分,并利用喷嘴和引射管进入到第一腔室中,这样形成中心混气室内环火孔的浓火焰、第一腔室中环火孔的淡火焰以及第二腔室外环火孔的浓火焰,以达到浓淡燃烧的目的,以此抑制NOX的生成。

A burner for gas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rner for a gas stove, including a base and an inner ring fire cover and an outer ring fire cover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re is at least one ejector tube located between the inner ring fire cover and the outer ring fire cov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correspondingly, it is also set up.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nozzle is arranged with the end phase of the inlet of each of the ejector pip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air mixing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 gas mixture of the central gas channel is extracted from the gas mixture into the central chamber because the central gas channel is separated and separated into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The nozzle and ejector pipe enter into the first chamber, thus forming a concentrated flame of the ring fire hole in the central mixing chamber, the light flame of the ring fire hole in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trong flame of the second chamber outdoor ring fire ho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ick light combustion, thus restrain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N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燃气灶具的燃烧器,一般都设置在外圈火盖和内圈火盖,其中内圈火盖一般呈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圆形火孔,这些火孔一般与水平面具有夹角,夹角为20~40度。这种燃烧器工作时,内环火焰明显斜向外喷出,与锅底接触时形成环状的加热圈,因此,容易导致锅底加热不均匀。另外这种燃烧器的内环燃气由于不经过缓冲直接从内圈火盖的火孔中喷出,因而火孔处的空气流速较快,内环火焰不易稳焰,也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CO和NOX等对人体有很大伤害的气体。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到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燃气具有的效能和排放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达到低NOX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灶具的燃烧器达到低NOX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NOX产生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内环火盖,设置在基座之上,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外环火盖,也设置在基座之上,位于内环火盖的外围,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内环火盖与所述外环火盖之间的引射管,该引射管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相应地,还设置有与每一所述引射管的入气口端相适配且与所述中央混气室相连通的喷嘴。所述的内环火盖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跟外环火盖一样是环状的。进一步地,所述的基座具有与内环火盖配合形成中央混气室的中央燃气通道和与所述外环火盖配合形成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燃气通道,所述的引射管即设置在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的周壁上,所述的喷嘴即设置在中央燃气通道的周壁上。所述基座的中央燃气通道被分隔位于中心的中心腔室和围绕中心腔室的外周腔室,所述中心腔对应于所述中央混气室;所述的喷嘴即设置在所述外周腔室的外周壁上;所述基座上还设有截面呈L型的环状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环混气室分隔成位于内侧的第一腔室和位于外围的第二腔室,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的引射管即设置在第一腔室的内周壁上并与第一腔室相连通。为了实现中心燃气通道的燃气能够被分流,降低流速,实现内环火孔的稳焰效果,从加工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中心燃气通道被一筒形腔体隔开,所述筒形腔体的外周壁分隔所述中心腔室和外周腔室,所述筒形腔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外周腔室的内周壁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所述外周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腔室,每个所述腔室的外周壁对应设置有喷嘴。由于该外周腔室不仅可以给浓火焰分流一些燃气,外周腔室还能降低内环火孔的燃气流速,使内环火孔的动压在中心混气室中变为静压,浓火焰实现稳焰以加大燃烧能力,从而使浓火焰的二次燃烧更为充分,进而达到总体燃烧充分的目的。更好地,所述筒形腔体的上下两端均敞口,所述内环火盖的顶面内壁伸入其顶部内,而底部则与所述基座的中心燃气通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为分别控制第一腔室各腔体的空气量及火焰长度,以确保第一腔室整体燃烧的均匀性,所述第一腔室内也周向地间隔设置有第二分隔板,该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所述腔体分别对应所述腔室。为实现浓-淡-浓燃烧,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所述外环火盖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内壁之间设有竖直向下、与所述环状隔板相对应的环状凸壁,所述外环火盖的顶面于所述顶面内壁和环状凸壁之间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中环火孔。第一腔室的淡燃烧,及位于第一腔室内外两侧的中心腔室和第二腔室相对于为浓燃烧,这样交错的方式能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中环火孔的朝向可以有多种选择,优选地,所述中环火孔为从内向外向上倾斜的斜孔,并且该斜孔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α,并且30°≤α≤45°。中环火孔设定成这样的倾斜角度后,中环火孔产生的淡火焰能更好地补充向内外两侧的浓火焰,更利于浓火焰的充分燃烧。为了实现内环火的稳焰效果,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壁开设有连通外界与中心混气室的内环火孔,并在所述内环火孔的下方还开设有稳焰孔,所述的稳焰孔与所述的内环火孔间隔设置。更好地,所述内环火孔、稳焰孔和/或所述外环火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基座的轴线自下而上地由内向外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喷嘴和引射管将内环火盖中央混气室的燃气引射入外环火盖的外环混气室,以达到浓淡燃烧的目的,另外由于中心燃气通道被隔开分成的外周腔室,将中心燃气通道中进入中心腔室的燃气混合气抽取出部分,并利用喷嘴和引射管进入到第一腔室中,这样形成中心混气室内环火孔的浓火焰、第一腔室中环火孔的淡火焰以及第二腔室外环火孔的浓火焰,以达到浓淡燃烧的目的,浓淡燃烧交错的方式实现低NOX燃烧的原理是使一部分燃气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料过“浓”燃烧,而另一部分燃气在空气过多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料过“淡”燃烧,两种情况下的燃气和空气当量比都偏离化学反应的理论当量比,以此抑制NOX的生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采用下进风的方式,包括:基座1,为火盖的支撑座,采用铝制备,以用于连接引射管和火盖混气室。基座1的中部设有中心燃气通道11,基座1上在中心燃气通道11的外周设有外环燃气通道12,其中,中心燃气通道11连通第一引射管51,外环燃气通道12连通第二引射管52;本实施例中,连接在基座1上的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3,内环火盖2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内壁形成中心混气室22,内环火盖2的环形内壁开设有连通外界中心混气室22的内环火孔21;外环火盖3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内壁形成中心混气室22形成外环混气室32,外环火盖3环形周壁上设有多个外环火孔31。其中,基座1上设有连通中心混气室22的中心燃气通道11和连接外环混气室32的外环燃气通道12,中心燃气通道11被一筒形腔体7隔开形成位于中心的中心腔室111和围绕中心腔室111的外周腔室112,筒形腔体7的上下两端均敞口,内环火盖2的顶面内壁伸入其顶部内,而底部则与基座1的中心燃气通道1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形成中心腔室111和外周腔室112在上部才被隔开,中心腔室111对应于中心混气室22;基座1上还设有竖直向下的环状隔板4,隔板4将外环混气室32分隔成位于内侧的第一腔室32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腔室322,外环火盖3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内壁之间设有竖直向下、与环状隔板4相对应的环状凸壁20,在外环火盖3连接在基座1上,环状凸壁20、环状隔板4与外环火盖3的顶面内壁第一腔室321,且外环火盖3的顶面于顶面内壁和环状凸壁20之间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中环火孔33。由于外周腔室112不仅可以给浓火焰分流一些燃气,外周腔室112还能降低内环火孔21的燃气流速,使内环火孔21的动压在中心混气室22中变为静压,浓火焰实现稳焰以加大燃烧能力,从而使浓火焰的二次燃烧更为充分,进而达到总体燃烧充分的目的。另外,为了使得中环火孔33产生的淡火焰能更好地补充空气向内外两侧的浓火焰,更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内环火盖(2),设置在基座(1)之上,并且与基座(1)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22);外环火盖(3),也设置在基座(1)之上,位于内环火盖(2)的外围,并且与基座(1)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内环火盖(2)与所述外环火盖(3)之间的引射管(5),该引射管(5)与所述外环混气室(32)相连通;相应地,还设置有与每一所述引射管(5)的入气口端相适配且与所述中央混气室(22)相连通的喷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内环火盖(2),设置在基座(1)之上,并且与基座(1)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22);外环火盖(3),也设置在基座(1)之上,位于内环火盖(2)的外围,并且与基座(1)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内环火盖(2)与所述外环火盖(3)之间的引射管(5),该引射管(5)与所述外环混气室(32)相连通;相应地,还设置有与每一所述引射管(5)的入气口端相适配且与所述中央混气室(22)相连通的喷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具有与内环火盖(2)配合形成中央混气室(22)的中央燃气通道(11)和与所述外环火盖(3)配合形成外环混气室(32)的外环燃气通道(12),所述的引射管(5)即设置在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12)的周壁上,所述的喷嘴(6)即设置在中央燃气通道(11)的周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中央燃气通道(11)被分隔位于中心的中心腔室(111)和围绕中心腔室(111)的外周腔室(112),所述中心腔室(111)对应于所述中央混气室(22);所述的喷嘴(6)即设置在所述外周腔室(112)的外周壁上;所述基座(1)上还设有截面呈L型的环状隔板(4),所述隔板(4)将所述外环混气室(32)分隔成位于内侧的第一腔室(321)和位于外围的第二腔室(322),所述外环燃气通道(1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22);所述的引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潇蔡国汉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