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36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与内环混气室连通的内引射管以及与外环混气室连通的外引射管,以及覆盖在所述基座上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室下方适配有与该内、外环混气室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设置的内、外引射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引射管与燃烧器的基座一体设计,可有效克服漏火缺陷,并且内外引射管横向贯穿基座,能够最大化地使内外引射管的长度在燃烧器所在的直径范围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喷嘴的喷出燃气的压力大,可以加速一次空气进入且燃气空气混合可以快速进入内外环混气室,保证燃气混合气供应量,实现大功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回火。

A burner for gas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rner for a gas stove, including a base seat, an inner ring mixing chamber on a base and an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an internal ejection tube connected with an inner ring mixing chamber, an outer ejector pipe connected with an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and a fire cover covered on the bas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n integrated design of the ejector tube and the burne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fire leakage defect,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jector tubes are transversely penetrated through the base and can be maximized. The length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jector tube is within the diameter range of the burner, and the nozzle has a large pressure to spray out the gas. It can accelerate one air entry and the mixture of gas and air can quickly ente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ir mixing chamber to ensure the gas mixture supply, and the high power can also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Temp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应用于厨房燃气灶。
技术介绍
从国家政策和居民需求,低碳排放和低能耗,成为民用燃气具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目前普通大气式燃烧器对低排放和高效率已经做到极致,已经实现做到热效率60%(GB16410-2007)的燃烧技术。上进风燃烧器的优势显而易见,安全、清洁、嵌入式燃气具不易受橱柜门开关的影响等。但上进风燃烧器还无法可靠地达到热效率60%(GB16410-2007)。现有技术中对上进风燃烧器作了很多改进,参考专利号为ZL200620155563.9的中国技术专利《完全上进风的燃气灶具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0993364Y),该专利采用了超长的引射管,不但使结构复杂了很多,而且只适用于偶数个灶眼的灶具,应用较受限制。专利号为ZL201020242405.3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完全上进风灶具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1715507U),该专利将燃烧器置于面板以上,虽很好地实现了上进风,但整个燃烧器暴露与灶具面板以上,引射管没法做长,引射能力达不到要求,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同时影响产品外观设计并对用户的维护、保洁存在诸多不便。专利号为ZL201110112722.2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防回火上进风调空气式燃气灶具》(授权公告号为CN102147117B),该专利的燃气灶具安装使用时需要再面板或承液盘上开孔,用以进空气,可见安装比较繁琐。综上所述,下进风容易出现开合橱柜门熄火问题,再加上现在的橱柜密封性能做的越来越好,所以出现开关橱柜门灶具熄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完全上进风没有开合橱柜门熄火的问题,但在有效的直径范围内,热负荷难以做大、效率做高困难。另外上进风燃烧器往往采用竖直引射,喷嘴容易被溢液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燃烧效率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烧器,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与内环混气室连通的内引射管以及与外环混气室连通的外引射管,以及覆盖在所述基座上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射管与该内环混气室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设置,所述内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以及所述外引射管与该外环混气室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设置,所述外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并且所述内引射管与所述外引射管相并行设置,所述内引射管的入气口端与所述外引射管的入气口分设在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为了防止溢液堵塞喷嘴,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盛液盘,所述基座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腔,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盛液盘上并容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凹腔的上壁面能将所述喷嘴遮盖。为了内外环火形成单独的稳压腔体,所述火盖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以及位于内、外圈壁面上方的盖体,所述内圈壁面与外圈壁面之间具有竖向环状隔板,所述隔板将内、外圈壁面和盖体围成的空间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该第一腔体与所述外环混气室连通,而第二腔体与所述内环混气室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燃气从外环混气室进入第一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燃气从外环混气室进入第二腔体的第二通孔。内外引射管分别对应控制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这样在负荷变化时有很好的稳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压力和消除燃烧状态突变的作用。为了提高内环火的燃烧效率,所述基座的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内环火空气补充通道,所述内环混气室环绕在所述内环火空气补充通道的外周,而所述火盖在中央顶部具有与所述内圈壁面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外周缘具有与所述内环火补充通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通孔。为补充内环火空气补充通道的空气量,所述盛液盘与所述基座之间留有与所述内环火空气补充通道相通以补充空气的缝隙。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壁面上设有沿外圈壁面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且贯穿外圈壁面厚度方向的外火孔,所述内圈壁面上设有沿内圈壁面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且贯穿内圈壁面厚度方向的内火孔,所述外火孔位于第一腔体,所述内火孔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外火孔从所述外圈壁面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外火孔为斜孔,本身还可以起到稳焰孔的作用,以稳定横向直孔的火焰燃烧,进而使传火更为稳定、可靠。为了使内环引射管做到最长,避免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内环燃烧采用火焰内喷的结构,以增强内环引射管的引射性能,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热效率。所述内火孔从所述内圈壁面的外侧向内侧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火盖于所述外圈壁面的外周设有环形的防溢板。该防溢板具有如下三个作用:①保护喷嘴,防止溢液流入喷嘴造成堵塞;②隔离了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冷空气,使得冷空气能很好的被引射,不至于使高温烟气影响引射性能;③整个基座、引射系统均被此防溢板保护,易清洁。更好地,所述防溢板于所述外火孔的下方呈水平或者自内向外斜向下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引射管与燃烧器的基座一体设计,可有效克服漏火缺陷,还大大压缩了空间,结构紧凑,能使整个燃烧器在面板以上部分的高度做的跟下进风燃烧器高度一样;并且内外引射管横向贯穿基座,能够最大化地使内外引射管的长度在燃烧器所在的直径范围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只需采用单喷嘴,单引射管,无需采用多喷嘴,避免采用多引射管结构造成的喷嘴被堵的概率大问题,而且引射管能够具有与下进风一样的长度,结构紧凑,且是单引射管,可以设置风门调节阀,大大提高气源,压力的适应性,这样喷嘴的喷出燃气的压力大,可以加速一次空气进入且燃气空气混合可以快速进入内外环混气室,保证燃气混合气供应量,实现大功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回火,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火盖采取可拆卸结构,可以防止溢液造成堵塞而无法清洗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具有基座1,设于基座1上的内环混气室2和外环混气室3、内环混气室2下方适配有与该内环混气室2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基座1设置的内引射管4,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以及外环混气室3下方适配有与该外环混气室3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基座1设置的外引射管5,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并且内引射管4与外引射管5相并行设置,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与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分设在基座1的相对两侧,内外引射管5与燃烧器的基座1为整体铸造而得的一体结构,可有效克服漏火缺陷,并且内外引射管5横向贯穿基座1,能够最大化地使内外引射管5的长度在燃烧器所在的直径范围内,可以加速一次空气进入且燃气空气混合可以快速进入内外环混气室3,保证燃气混合气供应量,实现大功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回火,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基座1的下方还设置有盛液盘7,基座1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腔11,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设于基座(1)上的内环混气室(2)和外环混气室(3)、与内环混气室(2)连通的内引射管(4)以及与外环混气室(3)连通的外引射管(5),以及覆盖在所述基座(1)上的火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射管(4)与该内环混气室(2)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1)设置,所述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以及所述外引射管(5)与该外环混气室(3)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1)设置,所述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并且所述内引射管(4)与所述外引射管(5)相并行设置,所述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与所述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分设在所述基座(1)的相对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设于基座(1)上的内环混气室(2)和外环混气室(3)、与内环混气室(2)连通的内引射管(4)以及与外环混气室(3)连通的外引射管(5),以及覆盖在所述基座(1)上的火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射管(4)与该内环混气室(2)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1)设置,所述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以及所述外引射管(5)与该外环混气室(3)一体成型并横向贯穿所述基座(1)设置,所述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端对应地适配有喷嘴(8),并且所述内引射管(4)与所述外引射管(5)相并行设置,所述内引射管(4)的入气口端与所述外引射管(5)的入气口分设在所述基座(1)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盛液盘(7),所述基座(1)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腔(11),所述喷嘴(8)安装在所述盛液盘(7)上并容置于所述凹腔(11)内,所述凹腔(11)的上壁面能将所述喷嘴(8)遮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6)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61)和外圈壁面(62)以及位于内、外圈壁面(62)上方的盖体(9),所述内圈壁面(61)与外圈壁面(62)之间具有竖向环状隔板(10),所述隔板将内、外圈壁面(62)和盖体(9)围成的空间隔成第一腔体(20)和第二腔体(30),该第一腔体(20)与所述外环混气室(3)连通,而第二腔体(30)与所述内环混气室(2)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20)的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燃气从外环混气室(3)进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潇章建锋茅忠群诸永定蔡国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