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15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包括:缓冲胶囊和传输管;所述缓冲胶囊包括气囊袋和一对滚轮结构,所述气囊袋为长条形的椭圆体,所述气囊袋中部设有金属拉链;一对所述滚轮结构分别位于气囊袋的两头;所述滚轮结构包括固定轴和安装在固定轴上滚轮;所述传输管包括矩形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层为钢板,所述管体的外层包覆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长条形的缓冲瓣体,所述缓冲瓣体的外层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第二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相互配套的缓冲胶囊和传输管,其不需要额外的起吊装置,就可以完成实物运输,操作简便。

Construction unloa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unloading device, including a buffer capsule and a transmission tube; the buffer capsule consists of an air bag bag and a pair of roller structures. The bag is a long strip of ellipsoid, and the middle of the bag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zipper in the middle of the bag. The structure includes a fixed shaft and a roller mounted on a fixed shaft; the transmission pipe includes a rectangular tube, the inner layer of the tube body is a steel plate, and the outer layer of the tube is covered with a first air bag;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buffer structures, the buffer structure includes a pair of long strip buffers, and the outside of the buffer body. A second air bag is arranged on the layer, and the first air bag communicates with the second air bag. The invention adopts mutually matched buffer capsules and transmission pipes, and can carry out physical transportation without additional lifting devices,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配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众所周知,在高层建筑某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将施工楼层混凝土结构的模板、钢管提升到正在施工的楼层外,这些材料与设备在楼内无法运走,需要搭设卸料平台,以便将它们用塔吊吊运至卸料平台上再转运到施工地点,需使用塔吊,成本较高且其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使得现有的建筑施工卸料操作需使用塔吊,成本较高且其操作费时费力得以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包括:缓冲胶囊和传输管;所述缓冲胶囊包括气囊袋和一对滚轮结构,所述气囊袋为长条形的椭圆体,所述气囊袋中部设有金属拉链;一对所述滚轮结构分别位于气囊袋的两头;所述滚轮结构包括固定轴和安装在固定轴上滚轮;所述传输管包括矩形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层为钢板,所述管体的外层包覆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长条形的缓冲瓣体,所述缓冲瓣体为L形,所述缓冲瓣体一端连接管体,另一端向上部延伸;一对缓冲瓣体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并相向设置;一对相向设置缓冲瓣体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缓冲瓣体的内层设有可自动回复形状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为弧形,所述弹性钢片一端固定连接钢板,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弹性钢片受到重物冲击时向下弯曲,并在无外力时恢复自身形状;所述缓冲瓣体的外层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第二气囊。本专利技术采用相互配套的缓冲胶囊和传输管,将待运输物装入缓冲胶囊中,利用具有滚轮结构的缓冲胶囊沿传输管向下滚下,依次碰撞交错分布的缓冲瓣体,进而减少下落力,实现安全地着地;其不需要额外的起吊装置,就可以完成实物运输,切垂直的结构,占地面积较小,其操作简便。可选的,所述传输管底部设有相连接的横向的缓冲出口。可选的,所述缓冲出口底部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设有缓冲弹簧。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上还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还装有气泵。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上还设有放气阀。可选的,所述滚轮的轮体上设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槽体,所述槽体上缠绕有缆线。可选的,所述缆线一端固定槽体上。本专利技术在滚轮的轮体上设有槽体和缆线,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持有一对滚轮上两侧的缆线,下方缓冲胶囊,可以进一步降低缓冲胶囊的下落冲力,控制下落速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相互配套的缓冲胶囊和传输管,将待运输物装入缓冲胶囊中,利用具有滚轮结构的缓冲胶囊沿传输管向下滚下,依次碰撞交错分布的缓冲瓣体,进而减少下落力,实现安全地着地;其不需要额外的起吊装置,就可以完成实物运输,切垂直的结构,占地面积较小,其操作简便。另外,本专利技术在滚轮的轮体上设有槽体和缆线,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持有一对滚轮上两侧的缆线,下方缓冲胶囊,可以进一步降低缓冲胶囊的下落冲力,控制下落速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实施例一缓冲胶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实施例一传输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1、缓冲胶囊;2、传输管;3、气囊袋;4、滚轮结构;5、金属拉链;6、固定轴;7、滚轮;8、槽体;9、缆线;10、管体;11、钢板;12、第一气囊;13、缓冲结构;14、缓冲瓣体;15、弹性钢片;16、第二气囊;17、缓冲出口;18、缓冲垫;19、缓冲弹簧;20、进气管;21、气泵;22、放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见附图1、2),包括:缓冲胶囊1和传输管2;所述缓冲胶囊包括气囊袋3和一对滚轮结构4,所述气囊袋为长条形的椭圆体,所述气囊袋中部设有金属拉链5;一对所述滚轮结构分别位于气囊袋的两头;所述滚轮结构包括固定轴6和安装在固定轴上滚轮7;所述滚轮的轮体上设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槽体8,所述槽体上缠绕有缆线9。所述缆线一端固定槽体上。所述传输管包括矩形的管体10,所述管体的内层为钢板11,所述管体的外层包覆有第一气囊12;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组缓冲结构13,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长条形的缓冲瓣体14,所述缓冲瓣体为L形,所述缓冲瓣体一端连接管体,另一端向上部延伸;一对缓冲瓣体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并相向设置;一对相向设置缓冲瓣体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缓冲瓣体的内层设有可自动回复形状的弹性钢片15,所述弹性钢片为弧形,所述弹性钢片一端固定连接钢板,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弹性钢片受到重物冲击时向下弯曲,并在无外力时恢复自身形状;所述缓冲瓣体的外层设有第二气囊16,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第二气囊。所述传输管底部设有相连接的横向的缓冲出口17。所述缓冲出口底部设有缓冲垫18,所述缓冲垫内设有缓冲弹簧19。所述第一气囊上还设有进气管20,所述进气管上还装有气泵21。所述第一气囊上还设有放气阀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施时,将待运输物装入缓冲胶囊中,操作人员通过持有一对滚轮上两侧的缆线,牵引着缓冲胶囊沿传输管向下滚下,依次碰撞交错分布的缓冲瓣体,进而减少下落力,实现安全地着地。本专利技术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胶囊和传输管;所述缓冲胶囊包括气囊袋和一对滚轮结构,所述气囊袋为长条形的椭圆体,所述气囊袋中部设有金属拉链;一对所述滚轮结构分别位于气囊袋的两头;所述滚轮结构包括固定轴和安装在固定轴上滚轮;所述传输管包括矩形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层为钢板,所述管体的外层包覆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长条形的缓冲瓣体,所述缓冲瓣体为L形,所述缓冲瓣体一端连接管体,另一端向上部延伸;一对缓冲瓣体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并相向设置;一对相向设置缓冲瓣体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缓冲瓣体的内层设有可自动回复形状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为弧形,所述弹性钢片一端固定连接钢板,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弹性钢片受到重物冲击时向下弯曲,并在无外力时恢复自身形状;所述缓冲瓣体的外层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第二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胶囊和传输管;所述缓冲胶囊包括气囊袋和一对滚轮结构,所述气囊袋为长条形的椭圆体,所述气囊袋中部设有金属拉链;一对所述滚轮结构分别位于气囊袋的两头;所述滚轮结构包括固定轴和安装在固定轴上滚轮;所述传输管包括矩形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层为钢板,所述管体的外层包覆有第一气囊;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长条形的缓冲瓣体,所述缓冲瓣体为L形,所述缓冲瓣体一端连接管体,另一端向上部延伸;一对缓冲瓣体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并相向设置;一对相向设置缓冲瓣体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缓冲瓣体的内层设有可自动回复形状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为弧形,所述弹性钢片一端固定连接钢板,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弹性钢片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茆雪明杨凌峰付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