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899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是在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内设置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合理的调控。在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初雨调蓄池和应急行洪廊道,而替代原有的设立总的大型调蓄结构。采用所述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使得远离调蓄结构的雨水在输送路途中的延迟,无需建设大型的调蓄结构,通过独立的小型初雨调蓄池就可以完成初期雨水处理的功能;当面对较大雨水来袭时,通过应急行洪廊道,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处理。

A regional slicing regul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confluent pipe net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gional split and storage treatment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the joint flow system. The drainage system is a region with distinct initial 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not obvious initial r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of the joint pipe network. It can reasonably control the rainfall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least one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and emergency flood corridor are set up in the area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 rain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large scale storage structure.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delay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rainwater away from the storage structure, without the need to build a large storage structure, and can complete the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rainwater treatment through an independent small initial rain storage pool. It has realized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ain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用地面积逐步扩张,城市雨水管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日益严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早期最常使用的当属分流制水处理系统,由于不受用地面积、城市人口以及环境和大气污染的限制,其拥有较为完整的雨水管结构和城市污水系统,且二者是完全分离的;城市污水直接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处理;雨水管网直接接受城市雨水并将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二者不互通不干扰。但是随着人口激增,使得用地面积受限;继续采用两种管网处理污水和雨水的形式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工业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大气污染,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若再不经处理直接经雨水管网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人类将再无干净水可用。受迫于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其主要分为三种: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中,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是在城市某个区域内修建一个截流井结构,通过将受污染的初期雨水蓄积起来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而有效避免了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污染自然水体。合流制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是在城市某个区域内修建一个雨水和污水共用的水处理系统。混流制则是根据上述分流制和合流制构造成一个全新的水处理系统。上述三种雨水管网结构均能够有效的实现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分离,避免初期雨水污染城市自然水体,后期洁净雨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则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其弊端也逐步显露,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城市一般是在整个城区结构内设置几套大型的水处理系统,每套水处理系统涵盖的区域面积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在管路或是经地表径流上的延迟时间,存在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调控不合理,不能完全进行分离等。且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需要修建多条更长的管路和处理能力更大的污水回收站,其修建成本和后期维护也逐渐增加,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的后期维护若不及时,该水处理系统将不能起到排水解患的作用,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适用于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通过合理的调控不同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实现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所述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初雨调蓄池、第一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和第一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截污管、初雨调蓄池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一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截污管、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和第二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截污管、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本技术中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ChemicalOxygenDemand,以下称为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本技术中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上,优选地,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靠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末端。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分流设施或第二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一限流设备;所述第一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一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上的第一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或初雨调蓄池中的雨水和/或污水送入第一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二限流设备;所述第二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二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污水干管上的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二雨水支管或第二污水支管中的雨水和/或污水送入第二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根据本技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系统内水体的水体情况,生成水体监测信号,并将水体监测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的开启与关闭。根据本技术,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初雨调蓄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和/或污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初雨调蓄池、第一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和第一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截污管、初雨调蓄池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一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截污管、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和第二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截污管、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初雨调蓄池、第一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和第一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截污管、初雨调蓄池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一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截污管、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和第二污水支管分别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截污管、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截污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靠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区域分片调蓄处理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二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