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轴套吊挂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76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包括用于安装轴套的筒体、分别套在筒体前后两端的前板和后板、分别位于筒体左右两侧的左立板和右立板,前板和后板均与筒体焊接固定,左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左侧边缘和后板的左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右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右侧边缘和后板的右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前板和后板从正面看呈近似的倒置等腰三角形,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均设有应力卸载孔且顶面均在同一个焊接平面上。该吊挂座能通过自身变形吸收部分应力,变形能力好,变形适应能力强,受力均匀,重量轻。

Heavy load shaft sleeve hanger sea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vy load shaft sleeve hanger seat,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for installing an axle sleeve, a front plate and a rear plate which is separately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back, and the left vertical plate and the right vertical plat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arrel. The front and rear plates are welded and fixed with the barrel. The left vertical plate is separately from the left edge of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rear plate. The right vertical plate is fitted with the right edge of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right edge of the back plate respectively.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back plate are approximately inverted isosceles triangle from the front. The front plate, the back plate, the Zuo Liban and the right vertical plate are all equipped with stress unloading holes and the top surface is on the same welding plane. The hanger can absorb partial stress through its own deformation, has good deformation capacity, strong adaptability to deformation, even force and light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轴套吊挂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挂座,具体涉及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
技术介绍
在重工业生产中,特别是矿山、冶金等行业中,机械设备经常会受到重载(几十吨、上百吨)的载荷,重载会使重型机械的关键部件产生较大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轴套吊挂座,其焊接根部经常会发生焊接脱落。为了保证重载机械的使用安全,通常的重载轴套吊挂座都会设计的粗大笨重,以保证使用的安全,但是粗大笨重的设计存在以下缺陷:1)自身重量大,与其配套使用的关键部件的设计要求高;2)不能吸收重载传递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该吊挂座能通过自身变形吸收部分应力,变形能力好,变形适应能力强,受力均匀,重量轻。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包括用于安装轴套的筒体、分别套在筒体前后两端的前板和后板、分别位于筒体左右两侧的左立板和右立板,前板和后板均与简体焊接固定,左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左侧边缘和后板的左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右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右侧边缘和后板的右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前板和后板从正面看呈近似的倒置等腰三角形,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均设有应力卸载孔且顶面均在同一个焊接平面上。进一步地,前板和后板均左右两侧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度,前板和后板的圆弧同心。进一步地,前板和后板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两个关于中心面对称的且贯穿的长孔。进一步地,左立板和右立板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位于倾斜部分的且贯穿的圆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工作时,该吊挂座通过焊接平面与其它承载部件的承载面焊接在一起,筒体内配合安装带润滑的轴套,轴套在筒体内部会因为承载的情况发生平移和转动,同时其交变载荷会通过轴与轴套传递到筒体上,进而再传递到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前板和后板设置倒置等腰三角形的外形不仅可以有利于吊挂座的受力均匀,还可以减少前板和后板的钢材使用量,降低整个吊挂座的质量,减轻了焊接平面的负载应力,有利于生产的安全;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焊接在一起并形成类似箱体结构,增强了整个吊挂座的受力性能,以及整体变形适应能力;应力卸载孔通过自身变形,吸收部分应力,增加了吊挂座整体的变形能力,同时减轻了吊挂座重量。2.弧形板相对于直板不仅可以增加焊接平面的面积,还可以增加吊挂座的整体强度。3.经过多次计算校核,确定当前板和后板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两个关于中心面对称的且贯穿的长孔时,对整个吊挂座的应力卸载效果最好,同时长孔的开设也增加了焊接平面内侧的可焊接性,有利于生产施工。4.经过多次的仿真校核计算,确定当左立板和右立板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位于倾斜部分的且贯穿的圆孔时,对于整个吊挂座的应力卸载效果最好,增加整体的变形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前板;2-后板;3-左立板;4-右立板;5-筒体;6-长孔;7-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包括用于安装轴套的筒体5、分别套在筒体5前后两端的前板1和后板2、分别位于筒体5左右两侧的左立板3和右立板4,前板1和后板2均与筒体5焊接固定,左立板3分别与前板1的左侧边缘和后板2的左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右立板4分别与前板1的右侧边缘和后板2的右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前板1和后板2从正面看呈近似的倒置等腰三角形,前板1、后板2、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均设有应力卸载孔且顶面均在同一个焊接平面上。工作时,该吊挂座通过焊接平面与其它承载部件的承载面焊接在一起,筒体5内配合安装带润滑的轴套,轴套在筒体5内部会因为承载的情况发生平移和转动,同时其交变载荷会通过轴与轴套传递到筒体5上,进而再传递到前板1、后板2、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前板1和后板2设置倒置等腰三角形的外形不仅可以有利于吊挂座的受力均匀,还可以减少前板1和后板2的钢材使用量,降低整个吊挂座的质量,减轻了焊接平面的负载应力,有利于生产的安全;前板1、后板2、左立板3和右立板4焊接在一起并形成类似箱体结构,增强了整个吊挂座的受力性能,以及整体变形适应能力;应力卸载孔通过自身变形,吸收部分应力,增加了吊挂座整体的变形能力,同时减轻了吊挂座重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板1和后板2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两个关于中心面对称的且贯穿的长孔6。经过多次计算校核,确定当前板1和后板2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两个关于中心面对称的且贯穿的长孔6时,对整个吊挂座的应力卸载效果最好,同时长孔6的开设也增加了焊接平面内侧的可焊接性,有利于生产施工。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位于倾斜部分的且贯穿的圆孔7。经过多次的仿真校核计算,确定当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的应力卸载孔均为位于倾斜部分的且贯穿的圆孔7时,对于整个吊挂座的应力卸载效果最好,增加整体的变形适应能力。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板1和后板2均左右两侧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度,前板1和后板2的圆弧同心。弧形板相对于直板不仅可以增加焊接平面的面积,还可以增加吊挂座的整体强度。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轴套的筒体、分别套在筒体前后两端的前板和后板、分别位于筒体左右两侧的左立板和右立板,前板和后板均与筒体焊接固定,左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左侧边缘和后板的左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右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右侧边缘和后板的右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前板和后板从正面看呈近似的倒置等腰三角形,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均设有应力卸载孔且顶面均在同一个焊接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轴套吊挂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轴套的筒体、分别套在筒体前后两端的前板和后板、分别位于筒体左右两侧的左立板和右立板,前板和后板均与筒体焊接固定,左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左侧边缘和后板的左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右立板分别与前板的右侧边缘和后板的右侧边缘贴合且焊接固定,前板和后板从正面看呈近似的倒置等腰三角形,前板、后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均设有应力卸载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学征张文宋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