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用于无梭织机的纱罗织边织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863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特别是用于织机的且具有一个可驱动的旋转体的纱罗织边织造装置,其中旋转体间隔地具有至少两个绞经导向件,其特征在于,导向件被设计成臂件(61,62;71,72),所述臂件末端具有用于导引绞经(20,30)的穿纱眼(63,64;73,74)。(*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无梭织机的且具有一个可驱动的旋转体的纱罗织边织造装置,其中旋转体间隔地具有至少两个绞经导向件。在DE-PS4405776中公开了上述这种装置。在此文献中采用了一台驱动转盘的电控伺服电机,其中转盘是电控伺服电机的转子。通过支承部将定子装在织机上。确切地说,在位于纵向支杆和绞合线之间的空间内将定子安置在织机的第一综框前面。具体拟定了构成电控伺服电机转子的转盘作为导向件地具有两个对置开口以使各自的绞经穿过。织机的这种所知的旋转式织边绞合机构是如此工作的,即它转动几百转且同时在每转后与纬纱绞在一起。于是形成了全绞织边。在这两根绞经的喂入侧,绞经根据转盘转数而绞在一起,从而为了中断这种绞合而改变转向,因此转盘必须沿完全相反的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向上的转数在平均时间内必须相等。如果不采取变换转向措施,则由于逐渐绞合而使张力增大,所以绞经随时都会断裂。在这种快速运转的最高达1200纬/分钟的织机中,已经查明了在大约100-1000转后就应该改变转向。这意味着,根据现有技术,必须在共10-100秒内使转子以及电控伺服电机的转盘反向。根据织机动程数,最多有100毫秒可供使用。这意味着,电机转子必须在100毫秒内停转并沿相反转向全速转动。由于已知电机的转子或转盘的质量大,所以只能很费力地实现上述反向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考虑到通过选择小型电机而减小电机运动惯量。于是,首先出现这样的危险,即在小直径转子和转盘的情况下,在两条由转盘送入的绞经之间形成了不够大的梭口,其缺点是不能极好地喂入纬纱。此外,还可能使纱线彼此缠结而因此不能织出整齐的织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那种装置,利用此装置就可以在快速运转的织机中织出整齐的全绞织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解决的,即将导向件设计成臂件且臂件末端具有导引绞经用的穿纱眼。由于所述臂件几乎不受力,所以完全可以轻巧地制成臂件。因而臂件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特别当采用电机时,转子大小与所希望的纱线开口角无关。这意味着,可以选用带小转子的小型电机,因此它具有较小质量,这是由于在转子上设置了臂件,所以设计人员可从此刻起根据功率要求而自由地选择电机的直径和型号。因此可以采用小直径的且具有相应的小运动惯量的电机,从而不会出现产生不整齐梭口的危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特征,旋转体-在此尤其是转子-在其转轴区内具有一个导引绞经用的孔。这意味着,绞经通过这个开设在旋转体中心的孔而穿过旋转体。尤其是当考虑到可以在旋转体孔区内进行绞合时,这改善了喂纱情况。具体规定了,将臂件设置在与织物对齐的旋转体端侧上;在这种情况下,将各臂件端部设计成钩形,其中在钩形弯曲区域内开设有导引绞经用的穿纱眼。穿纱眼可具有嵌件以减轻因绞经穿入而造成的穿纱眼磨损。还可以想到的是,套筒形嵌件尤其是由陶瓷制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如此将旋转体安装在织机上,即其转轴平行于经纱或者转轴与经纱交角在90度以内。特别是当上述交角接近90度时,最好将此装置设置在织边附近,从而也可以将纱罗织边设置在织物端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而需要设有与对齐织物的端侧平行地设置的臂件和相应地设置在旋转体的相对端侧上的其它臂件。所以,可能需要其它臂件以确保绞经在其从纱线管放出而被喂入的区域内整齐地绞合。因此,通过使旋转体反向而以与绞合相同的方式中断绞合,同时也中断了在从纱线管放出的绞经的喂入区内的绞经的绞合。这样一来,当以旋转体转轴平行于织机经纱的方式安装旋转体时,不会出现麻烦。结合附图且以实施例的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示意地示出了近似垂直地布置本专利技术织造装置的结构,其中省去了综框和筘以便观察;图2示意地示出了处于这样位置上的装置,其中旋转体转轴平行于经纱;图3示出了旋转体处于与经纱约成45度相交的位置;图4示出了全绞织边的结线图。在图1-3所示的装置1中设有一个整体用10表示的电机,此电机具有一个用于导引绞经20、30用的中心孔11。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两对臂件60、70,其转轴垂直于经纱40,即经纱基本平行于纬纱50。各对臂件60、70由两条臂61、26或71、72构成。正如从图1中清楚看到的那样,这两对臂件60、70彼此平行且固定在各自的旋转体10端侧上。臂件61、62或71、72末端成钩形弯曲且在钩形弯曲区域内具有穿纱眼73、74或63、64。穿纱眼用于导引由纱线管80、90拉出的绞经20、30。当两对臂60、70转动时,在织物区内形成了全绞织边100(图4)。在从纱线管80、90放出绞经20、30的区域内也实现了纱线的绞合(110),由于在经过一定转数后改变旋转体转向,从而中断了上述绞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绞经之间插有纬纱50,所以避免了纱罗织边100的开解。这意味着,当绞合结构110在织物区另—侧开解时,通过与相应的纬纱绞合而形成了另一个织边。此装置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例如,电机如此驱动被设计成电机转子的旋转体,即旋转体转动与电机轴运动是同步的,从而产生了引纬所需的梭口且通过有关的绞合而产生了织边交织。或者,也可以通过使旋转体转动和驱动轴运动的同步产生相偏差而先获得绞合。这意味着,这种装置可以按照与安置在综框上的织边机构不同的工作方式而与综框无关地工作。在图2所示的、经纱40平行于转轴的布局中,所述装置自然在导引绞经20、30时很少出现故障,其中综框用130表示而筘用140表示。首先,在图2所示的靠近织物的旋转体位置上,旋转体与织物间存在较大距离,从而纱罗织边不能直接设在织物上。在图3所示的装置位置上,可以基本靠近织物地安置织边。也就是说,装置位置在这里与织物约成45度角。重要的是,在此设有一个辊式/轮式纱线导向件12O,纱线可以绕此导向件而送向织物,从而可以形成一个整齐的梭口。用这种装置生产出的纱线连接结构(图4)是所谓的全绞连接结构,即通过连入各纬纱而完全绞在—起。尽管只有三条纱线,但这种织边最结实且因只采用了三条纱线而比较薄,从而织物不用涂覆边部经轴且同时不用渗色。权利要求1.一种特别是用于织机的且具有一个可驱动的旋转体的纱罗织边织造装置,其中旋转体间隔地具有至少两个绞经导向件,其特征在于,导向件被设计成臂件(61,62;71,72),所述臂件末端具有用于导引绞经(20,30)的穿纱眼(63,64;73,7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体(10)在其转轴区内具有一个用于导引绞经(20,30)的孔(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件(61,62;71,72)的末端被弯成钩形,其中在钩形弯曲区域内开设有所述穿纱眼(63,64;73,7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件(61,62;71,72)被安装在与织物对齐的旋转体端侧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它臂件(71,72)与装在与织物对齐的、旋转体端侧上的臂件(61,62)平行地被安装在相对端侧上。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此将旋转体(10)安置在织机上,即转轴与经纱(40)平行或与经纱交角在90度以内。7.如权利要求之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件(61,62;71,72)被径向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库尔特·霍克梅耶马蒂亚斯·克勒克尔克里斯多夫·施韦姆林
申请(专利权)人:克勒克尔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