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织技术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840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将综丝或竖钩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或“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的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位置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连接和脱接。为此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电磁技术和压电技术。另外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该连接系统可以按特别节省位置的结构形式实现。此外该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导引-制动元件可以在“无综框的开口装置”情况下被安置在梭道的下方并且综丝的导纱孔被安置在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导引-制动元件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综丝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的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位置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连接和脱接,或者将竖钩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的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连接和脱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设置在梭道下方的独特配置方式并且涉及在“无综框的梭口形成机”情况下将导纱孔设置在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和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上方的配置方式。下面将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称为HFA元件并将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称为FA元件。现有技术按照现有技术已公知了“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图1和2)和“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图3),它们以相对反向工作的可运动的HFA元件和固定的FA元件进行工作。在专利文件EP Az.00918706.3和US 6,494,237 B1中的“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和在公开文本DE10155783A1中描述的工作方式则规定制动装置或连接装置,它们被集成到可运动的HFA元件中和固定的FA元件中并因此参与可运动的HFA元件的运动。图4(见EPAz.00918706.3)和图5(见公开文本DE10146302A1)表明了用于使综丝连接及脱接的现有技术。按照现有技术还没有公开另外的关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的综丝连接及综丝脱接以及关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的竖钩连接及竖钩脱接的工作方式与操作技术。而且也没有描述及公开使平综丝(Flachweblitzen)或竖钩为了连接及脱接目的而偏转(这种平综丝或这种竖钩的往返运动)的详细方法。这既适用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也适合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但是还没有适合的并可实用的连接方法在功能上既不适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又不适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另外的问题在于,任何制动装置或任何制动系统都必需一个确定的位置要求。但是这个位置需求在“无综框的开口装置”中是与织物中最大可能的经纱密度相关的并且被相应地限制。明显的是,由此关于所要求的经密方面可能产生巨大的缺陷。在“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中,该制动装置的位置需求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因为其中机器的结构尺寸是取决于制动装置的位置需求的。下面为了更好的简明起见,只还谈及“无综框的开口装置”。这个也适用于附图及附图的说明。因为“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同样具有可运动的HFA元件和位置固定的FA元件以及因为竖钩在连接方面对应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的综丝,并且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连接系统总是用于这两种机器。只有结构参数和尺寸是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下面描述的连接系统总是既适用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又适用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找到适合于使综丝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的HFA及FA元件连接和脱接的特别重要的领域且可实用的解决方案,其能满足使综丝与HFA及FA元件的交变的“接力式连接”(Stafettenkoppelung)的高要求。术语“接力式连接”被选用在这个相互关系中,是因为综丝必须在一个连续的变换中被在HFA元件与FA元件之间转移和承接。其中,操作频率对应于引纬数/时间单元。所要使用的制动方法必须有能力在相应的使用寿命前提下,可靠并无错误地确保“接力式连接”。这一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不仅通过应用电磁技术而且通过应用压电技术来解决。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任务都可在两种技术(电磁及压电)的位置需求方面以节省位置的结构方式解决。已知的电磁技术不必在这个章节中详细介绍。具体的结构形式描述在附图6-13及对应的说明中。关于压电技术在此应该更详细地讨论这些具体的可将压电效应利用于综丝连接任务的结构形式被描述在附图14-28中及相关的说明中。压电效应可以在层状的、堆叠状和管状的元件中被采用,以及作为弯曲器和弯曲盘及作为多层件被采用。所有的结构形式都是可以借助及没有借助附加的传动元件来使用的。这些传动元件则应用于使压电致动器(压电陶瓷的执行元件)的往复位移最小化。压电弯曲器可以由多层压电陶瓷和碳材构成。碳层可以例如在两侧或一侧被附加以压电陶瓷。也可以代替碳材而应用其他适合的材料。首要的是该压电效应,其要导致这个两层或多层的压电和碳结构发生弯曲。关于压电效应的概念人们公知地理解为,在电场的作用下(通电/断电)所谓的压电石英晶体发生尺寸变化或体积位移。这种尺寸变化可以理想地作为往复运动被应用于当前的综丝或竖钩的连接与脱接过程,目的在于实现综丝的为了连接及脱接所必需的偏移,或者被应用于相应制动销、制动杠杆等的定位及运动。本专利技术的独特性在于,在借助压电致动器(压电陶瓷的执行元件)使综丝与HFA元件和FA元件连接及脱接的系统中具有的优点是,例如不会产生磁场,在较小的能量消耗下产生相对较小的发热,并且能实现对必要时极端密集并列安置的压电致动器的可靠的控制性。另外,具有直至大于10000g的加速度的压电致动器的反应时间是当前应用范围的一个理想先决条件。压电致动器可以直达160赫兹的操作频率进行工作,并且因此对于当前直达约1200纬/分的引纬数(对应于20赫兹的操作频率)也是最适宜的。而且约十亿次开关操作的平均使用寿命也推荐该压电致动器应用于这些所描述的连接系统。在图14-28中描述的实施例以不同的弯曲器进行工作,它们要么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作用在综丝上或者驱动一个适合的制动元件。也可以应用传动装置,因此能实现一个按照转换传动比被缩小的压电弯曲器的往复位移。另外,该压电弯曲器在各个实施例中可作为与制动元件脱接的弯曲器应用。这一点可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压电元件会对拉应力有敏感的反应。当压电弯曲器可以脱接地工作时,这些压电弯曲器就不再承受拉力负荷。相应的弯曲元件也可以直接被配置到综丝上,因此在适当的通电情况下,该综丝本身变成一个弯曲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重要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节省位置用于使综丝与可运动的HFA元件和位置固定的FA元件连接和脱接的方法,该方法还能实现较高的综丝密度并且因此也能实现织物中更高的经纱密度。这个任务通过如下一种方法解决,该方法对于综丝的制动装置必需更少的面积位置,因为总是两个制动装置(连接系统)被上下叠加地配置,并且这两个制动装置对应配置于两个综丝。这些在垂直方向上双重安置的制动装置就明显地减少了这些制动装置的面积位置需求。因此实现了巨大的面积位置效益,该效益在“无综框的开口装置”情况下可以被利用在所要求的经纱密度的意义上或在“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情况下被利用在结构尺寸减小的意义上。制动装置的节省面积位置的上下叠加结构形式可以按照所述的双重结构形式(见图29-33)实现,作为选择,按照综丝类型也可以将多于两个的制动装置上下叠加地设置为多重结构形式。这种上下叠加配置的制动装置的相应可能的数目通过综丝的制动方法和结构设置被确定。能实现越多地上下叠加的制动装置,则位置效益就越大。原则上说,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有的连接系统都可以按节省位置的配置方式构成和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以范例方式介绍本专利技术图1-5表明了现有技术,图6-13表明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应用电磁技术的解决方案,图14-28表明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应用压电技术的解决方案,图29-34表明了按照本专利技术节省位置的连接实施例,按此原则上说所有的连接系统都可以实现,图35和36表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使综丝(4、4’)与“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图1、2)的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1、2)和位置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3)连接和脱接以及用于使竖钩(10、10’)与“无转子提综的提花织机”(图3)的可运动的往复-导引-制动元件(7、8)和位置固定的导引-制动元件(9)连接和脱接的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图6-13),应用电磁技术支持的连接系统(也被称为磁铁致动器)和/或按照(图14-28),应用压电技术支持的连接系统(也被称为压电致动器),和/或按照(图29-33),应用磁铁致动器和/或压电致动器,它们以节省位置地配置为双重结构形式和/或多重结构形式(也就是说两个和/或更多个致动器被直接上下叠加地配置),和/或按照(图34),应用磁铁致动器和/或压电致动器,它们以节省位置地配置为至少两个错位上下叠加安置的制动装置平面的形式,和/或在“无综框的开口装置”(图35、36)情况下,往复-导引-制动元件(101、102)和导引-制动元件(103)安置在梭道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皮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FIRST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