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接收钢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0102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接收钢套筒,包括筒体(1)和后封盖,所述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由上下两个半圆筒(2)组成,后封盖设置于筒体(1)后端;所述后封盖包括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封板(3)和下封板(4)之间通过纵向法兰相互拼合,在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设置有H形钢条(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套筒后边增加了H型钢结构,有利于增加后支撑位,减少反力架的受力支撑,增加了钢套筒的安全性,整体上来说降低了钢套筒的制造难度,便于了安装与拆卸,同时也能减少运输成本。

Shield receiving steel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ield receiving steel sleeve, which comprises a barrel (1) and a rear cover which comprises three s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front section, the middle section and the rear section, and the front, middle and rear segments are composed of upper and lower 2.5 cylinders (2), and the rear cover is set at the rear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1), and the rear cover includes the upper seal plate (3) and the rear cover. The lower sealing plate (4), the upper seal plate (3) and the lower seal plate (4) are pieced together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flange, and the H shaped steel bars (5)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ealing plate (3) and the lower seal plate (4). The utility model adds the H steel structure to the rear side of the sleev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the rear support position, the reduction of the force support of the counterforce fram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teel sleeve. As a whole, it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of steel sleeve, facilitates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and reduces transport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接收钢套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尤其是盾构接收钢套筒。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和盾构技术的成熟应用,盾构是目前城市交通挖掘的主要手段,盾构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施工带来了安全。虽然说盾构技术装备的发展解决了挖掘隧道中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这些问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应用问题,比如盾构接收。最初盾构接收采取的是混凝土浇注连续墙的方式,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和技术限制,在这里就不多述,后来钢套筒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钢套筒还可以重复利用从而为项目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成本。现在采用的钢套筒技术的后封盖的结构采用的是椭圆形封头的形式这种设计在理论上受力是最佳,可是在实际应用和生产制造中存在不少缺点,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1、制造难:由于椭圆封头的尺寸大,生产这样的封头需要大型的旋压设备,这无疑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钢套筒的技术门槛;2、运输难:产品体积庞大,超宽超高不利于运输;3、安装难:由于椭圆封盖中间最后要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现场焊接,焊缝不利于施焊,不好安装;4、拆卸难:由于采用焊接方式,拆卸时还要从中割开,不利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盾构接收钢套筒,该套筒后边增加了H型钢结构,有利于增加后支撑位,减少反力架的受力支撑,增加了钢套筒的安全性,整体上来说降低了钢套筒的制造难度,便于了安装与拆卸,同时也能减少运输成本。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盾构接收钢套筒,包括筒体和后封盖,所述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由上下两个半圆筒组成,后封盖设置于筒体后端;所述后封盖包括上封板和下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通过纵向法兰相互拼合,在上封板和下封板上设置有H形钢条;所述H形钢条由单根钢结构条拼合或焊接而成,每根钢结构条包括基条,在基条左右两侧设置有增韧合金条,在增韧合金条两侧设置有金属陶瓷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半圆筒外部设置有增强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强环的截面呈梯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增强环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为金刚砂耐磨颗粒复合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封盖和筒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前段、中段和后段之间通过环法兰与纵法兰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盾构接收钢套筒,该套筒后边增加了H型钢结构,有利于增加后支撑位,减少反力架的受力支撑,增加了钢套筒的安全性,整体上来说降低了钢套筒的制造难度,便于了安装与拆卸,同时也能减少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盾构接收钢套筒,包括筒体1和后封盖,所述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由上下两个半圆筒2组成,后封盖设置于筒体1后端。所述后封盖包括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封板3和下封板4之间通过纵向法兰相互拼合,在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设置有H形钢条5。这种结构相较于早期的椭圆结构,一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二是结构强度能满足生产需要,在一定边界条件下,钢套筒结构最大等效应力为213.2Mpa,最大应力位于后盖加强型钢处,钢套筒绝大部分应力在71Mpa以下,对于钢套筒基体材料Q235,该材料的最大公称屈服应力235MPa,最大变形量为10mm,位于钢套筒后盖中心处。经过有限元受力分析可以看出此种结构能满足铜套筒的强度要求。进一步的,为提高H形钢条的强支撑和抗屈服力,所述H形钢条由单根钢结构条拼合或焊接而成,每根钢结构条包括基条,在基条左右两侧设置有增韧合金条,在增韧合金条两侧设置有金属陶瓷条。优选的,在半圆筒2外部设置有增强环6。所述增强环6的截面呈梯形。梯形截面可以与半圆筒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增强效果。为提高增强环的耐磨性,在增强环6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金刚砂耐磨颗粒复合层。进一步的,所述后封盖和筒体1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筒体1前段、中段和后段之间通过环法兰与纵法兰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接收钢套筒,包括筒体(1)和后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由上下两个半圆筒(2)组成,后封盖设置于筒体(1)后端;所述后封盖包括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封板(3)和下封板(4)之间通过纵向法兰相互拼合,在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设置有H形钢条(5);所述H形钢条由单根钢结构条拼合或焊接而成,每根钢结构条包括基条,在基条左右两侧设置有增韧合金条,在增韧合金条两侧设置有金属陶瓷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接收钢套筒,包括筒体(1)和后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由上下两个半圆筒(2)组成,后封盖设置于筒体(1)后端;所述后封盖包括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封板(3)和下封板(4)之间通过纵向法兰相互拼合,在上封板(3)和下封板(4)上设置有H形钢条(5);所述H形钢条由单根钢结构条拼合或焊接而成,每根钢结构条包括基条,在基条左右两侧设置有增韧合金条,在增韧合金条两侧设置有金属陶瓷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接收钢套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隧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