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光照专利>正文

一种动物皮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619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物皮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其中纱线是由1~100%重量份机械开纤的动物皮纤维和0~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纤维组成,动物皮纤维、纺织纤维按上述比例数量成纵向排列并相互交错、交叉捻合在一起形成纱线;生产方法是:按传统皮革加工工艺将动物皮加工成皮革,然后经分选、溶胀、开纤、脱胶、脱色、除杂、分级、混配、清花、梳理成条、并条、纺纱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动物皮的有效利用率,拓宽动物皮的应用范围,解决了长期以来动物皮利用率低以及废旧皮革回收再生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纱线及其生产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动物皮纤维制成的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地球上动物类别、品种繁多,动物皮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皮主要是由胶原纤维组成。该纤维以束状形态相互编织、紧密缠绕,而每一束胶原纤维又是由许多微细胶原纤维组成。动物皮又分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中真皮层约占90%以上,真皮层又由乳头层和网状层构成,乳头层中胶原纤维编织疏松,网状层中胶原纤维编织紧密,胶原纤维占整个皮板纤维的95%以上,并且以纤维束的形式在真皮中纵横交错、相互交叉、交织成立体的网状结构,构成真皮的主体;还有少量的网状纤维、弹性纤维和角蛋白纤维(网状纤维包围在胶原纤维束外面,形成一个网套把胶原纤维束套住,弹性纤维和角蛋白纤维分布其间);另外,还有纤维间脂(各种蛋白)、脂肪、各种线体充斥在纤维间隙中呈凝胶状。人类对动物皮的利用主要是将动物原皮加工成皮革,然后用来制作服装、鞋帽、家具、兜包、汽车装饰材料等,这种皮革的使用对动物原皮的选材要求很高,既要求尺码,又要求薄厚均匀,皮革的每一点缺陷如烫记、肥皱、割刺、刮伤,虱叮伤等,均能使产品成为次品和废品,由原皮到皮革,再由皮革到成品,最终动物的原皮利用率只有20~40%,而大部分动物皮成了残次品和边角余料。国内外有的将动物皮革的边角余料和废旧皮革加工成粉状,再与其它粉状物质混合制成再生皮革,但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用量少,使大量的天然动物皮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动物皮特别是动物残次皮或皮革的边角余料利用率低的问题,以及废旧皮革回收再生利用的问题,提供利用机械开纤将动物皮的纤维束状胶原纤维加工成单丝状的动物皮纤维,再利用该动物皮纤维纺成织布用的一种动物皮纱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上述动物皮纤维纱线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前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物皮纤维纱线,其中该纱线是由1~100%重量份机械开纤的动物皮纤维和0~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纤维组成,动物皮纤维、纺织纤维按上述比例数量成纵向排列并相互交错、交叉捻合在一起形成纱线。本专利技术中动物皮纤维是采用牛、马、骡、驴、骆驼、鹿、羊、猪、狗、狼、兔、鼠、袋鼠、鳄、鱼和蛇等动物皮或皮革制成的纤维,动物皮纤维的长度为10~45mm,细度0.3D~2.5D;本专利技术中的其它纺织纤维可以为长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既可以是天然纺织纤维如棉、麻、丝、羊绒羊毛、驼绒驼毛、兔绒兔毛、狗绒狗毛、羽绒羽毛等,也可以是化学纤维如涤纶、腈纶、氨纶、锦纶、丙纶等或者是通过人工加工提炼的如粘胶、天丝、大豆、牛奶、竹、甲壳脂等纤维。本专利技术的后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物皮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传统皮革加工工艺将动物皮加工成皮革,然后经分选、溶胀、开纤、脱胶、脱色、除杂、分级、混配、清花、梳理成条、并条、纺纱。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动物皮纤维纱线可梭织、针织和编织出各种高、中、低档织物和面料,拓宽了动物皮的使用范围。(2)动物皮纤维纱线抗拉强度高、弹性好,用其梭织、针织和编织出的各种高、中、低档织物和面料,具有较强的弹性、耐磨性、隔热性、阻燃性、吸音性、吸水性。(3)原材料充足、成本低廉,动物原皮的利用率只有20~40%,其余60~80%为价格低廉的残次品,动物皮革的边角余料资源也非常丰富,价格更加低廉,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大量廉价的废旧皮革有待回收利用。(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动物皮或廉价的皮革边角余料、废旧皮革等生产动物皮纤维纱线,工艺可行的生产方法,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动物皮纤维纱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开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动物皮纤维纱线,该纱线是由1~100%重量份机械开纤的动物皮纤维1和0~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纤维2组成,动物皮纤维1的长度为10~45mm,细度0.3D~2.5D;动物皮纤维1、纺织纤维2按上述比例数量成纵向排列并相互交错、交叉捻合在一起形成纱线。因动物皮纤维具有很强的抱合性,且纤维与纤维之间存有微细间隙,纤维可纵向排列,并可单独捻合在一起。纺织纤维的纤维与纤维之间也有间隙,纤维具有抱合性,纤维也可纵向排列,动物皮纤维与纺织纤维能均匀混配捻合在一起。动物皮纤维1是采用牛、马、骡、驴、骆驼、鹿、羊、猪、狗、狼、兔、鼠、袋鼠、鳄、鱼和蛇所有动物中的至少一种动物皮,经过原料筛选、浸灰、水洗、脱灰、鞣制软化、脱水等传统皮革加工工艺完成(已形成动物皮革的皮革残次品、边角余料及回收的废旧皮革不再经过上述工艺),然后再经分选、溶胀、开纤、脱胶、脱色、除杂、分级、混配、清花、梳理成条、并条、纺成纱线。纺织纤维2可以采用棉、麻、丝、羊绒羊毛、驼绒驼毛、兔绒兔毛、狗绒狗毛、羽绒羽毛等天然纤维和涤纶、腈纶、氨纶、锦纶、丙纶等化学纤维以及粘胶、天丝、大豆、牛奶、竹、甲壳脂等通过人工加工、提炼的纤维。如图2所示,动物皮纤维纱线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将动物皮革溶胀、开纤、脱胶、脱色,使其形成长度为10~45mm、细度为0.3D~2.5D弹力强、拉力大的动物皮纤维,然后与纺织纤维均匀地混配在一起,经过清花、梳理成条、并条纺成动物皮纤维混纺纱线;下面对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1.按传统皮革加工工艺将动物皮加工成皮革。传统皮革加工工艺为原料筛选→浸灰→水洗→脱灰→鞣制软化→脱水等,上述工艺属于成熟工艺,在此不作详述(对已形成动物皮革的皮革残次品、边角余料及回收的废旧皮革不再经过上述工艺)。2.动物皮革纤维和纱线形成的工艺为分选→溶胀→开纤→脱胶→脱色→除杂→分级→混配→清花→梳理成条→并条→纺纱得成品。(1)分选按动物皮革的种类、形状、大小、薄厚进行分级、分类。(2)溶胀将分选出的动物皮革,根据不同的类别,用不同的溶胀剂,如雷米帮A(油酰氨基酸钠)、渗透剂(如磺化琥珀酸二辛脂钠盐)、高效润湿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石灰、蛋白酶进行溶胀,使皮革膨松。如对山羊皮革的溶胀将山羊皮革放入液比600%、雷米帮A1.5%、高效润湿剂1%、温度28~30℃的水溶液中并均匀搅拌、浸泡15~25小时,然后清洗、甩干。(3)开纤该步骤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步骤,采用自行研制的动物皮及皮革纤维开纤装置,如图3中所示,该装置是由机架10、送料平帘11、进料罗拉12、给料罗拉13、给料板14、刺辊15、漏底16、尘笼17和打手18组成;开纤时将处理后的皮革由送料平帘11送入进料罗拉12,通过给料板14上的给料罗拉13压紧送入刺辊15,由高速旋转的刺辊15把皮革开松成纤维状,被开松的纤维被尘笼17的风机吸附在尘笼17上,部分没有被开纤的小块动物皮革在刺辊15下方的漏底16截下来。吸附在尘笼17上的纤维再经过打手18回转录取,从打手18下方的落料口落下。经开纤处理后,可以把原料加工成长度为10~45mm、细度为0.3D~2.5D的动物皮纤维。(4)脱胶动物皮经过开纤后,其纤维中还有少量纤维间脂(各种蛋白)、脂肪、各种线体等呈凝胶状的剩余物质需进行脱胶处理,可采用AT皮革脱脂剂、KN皮革脱脂剂、AD皮革脱脂剂等进行脱胶。如对山羊皮革纤维可放入常温下含10%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物皮纤维纱线,其特征在于:该纱线是由1~100%重量份机械开纤的动物皮纤维(1)和0~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纤维(2)组成,动物皮纤维(1)、纺织纤维(2)按上述比例数量成纵向排列并相互交错、成纵向排列并相互交叉捻合在一起形成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进宋进清
申请(专利权)人:谢光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