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796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该双环形滤波器由两个首尾级联的环形谐振器构成。通过两对3/4导波波长平行耦合线和一对1/4导波波长平行耦合线形成两个首尾级联耦合环,左右两对平行耦合线分别首尾级联在中间那一对平行耦合线的两端,从而保证两个环形谐振器均满足全波长耦合。该滤波器结构理论上在通带外可产生8个传输零点,由于输入输出采用源‑负载交叉耦合的形式,可以额外产生1个传输零点,故而实际上该滤波器结构在带外产生9个传输零点,从而有效地实现高阻带抑制。整体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21.2%的带宽以及宽阻带,结构简单,仅为单层结构,体积小,易于与其他平面电路集成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毫米波混合平面集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无线电和移动通信系统中,微波电路正在朝着复杂且集成化发展,与此同时,滤波器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角色,由于平面结构的滤波器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技术进行制造,且其紧凑的结构、尺寸小和低成本制造,更加适用于商业化的应用,故而该类结构的滤波器受到广泛研究者们的青睐。此外,使用平行耦合线结构设计的滤波器有着结构设计简单,电路尺寸小和高性能的特点,故而引起了广泛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高选择性和高阻带抑制的滤波器研究,然而,现有设计的环形滤波器结构存在的缺点有:(1)带外的抑制虽好,但带内的性能较差,通带边缘下降缓慢,带内选择性较差;(2)滤波器的通带较窄;(3)整个电路结构复杂、尺寸大,设计较为繁琐,且带外的抑制差,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其结构简单且体积较小;提高了阻带抑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平行耦合线(3)、第二平行耦合线(4)、第三平行耦合线(5);所述第一平行耦合线(3)包括第一耦合微带线和第二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二平行耦合线(4)包括第三耦合微带线和第四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三平行耦合线(5)包括第五耦合微带线和第六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一耦合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六耦合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微带线与所述第三耦合微带线形成第一闭合环;所述第四耦合微带线与所述第五耦合微带线形成第二闭合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平行耦合线(3)、第二平行耦合线(4)、第三平行耦合线(5);所述第一平行耦合线(3)包括第一耦合微带线和第二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二平行耦合线(4)包括第三耦合微带线和第四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三平行耦合线(5)包括第五耦合微带线和第六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一耦合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六耦合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微带线与所述第三耦合微带线形成第一闭合环;所述第四耦合微带线与所述第五耦合微带线形成第二闭合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耦合线(3)和所述第三平行耦合线(5)的长度均为3/4导波波长;所述第二平行耦合线(4)的长度为1/4导波波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微带线和所述第五耦合微带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耦合微带线和所述第四耦合微带线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位于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开达张风雨叶龙芳刘颜回柳清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