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688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1:10
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包括,共振膜(3)、琴柱(4)、压紧螺杆(6)、压紧连杆(8)、压紧环(9)及调整器中枢(10);所述的调整器中枢(10),呈“T”形的圆孔柱状结构,“T”形圆孔柱的上方,设有压紧连杆(8)肩式上端能插入的斜圆孔;“T”形圆孔柱的中心,设有“T”形调整螺杆(6)的插入孔;所述的“T”形调整螺杆(6)的前端,与位于嵌入琴柱(4)前方的固定螺帽(7)相螺合;所述的“T”形调整螺杆(6)的后端,着力于“T”形圆孔柱中心圆孔的外侧,调整“T”形调整螺杆(6),通过压紧连杆(8)传递压力,迫使压紧环(9)向共振膜(3)均衡施压,使二胡的共振膜(3)得到合适的张力,提升二胡的潜能,使音质更纯真、音色更清亮、反应更灵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乐器制作的领域,尤其是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
技术介绍
二胡是独具魅力的拉弦类民族乐器,音色接近人声,具很高情感渲染力,它既能表现深沉、凄婉的意境,也能声绘壮丽雄浑的气场。但是,要把二胡的声乐潜能完美地表显出来,就得对二胡各部件作细致的调整,所以有二胡玩家说,玩二胡就是玩“调整”,因为一把声乐性能优秀的二胡,一半靠的是材料和制作,更重要的一半在“调整”。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是二胡制作工艺中的禁区,迄今为止,没有一套具有实用意义上的调整方法。分析专利号2013201295909专利名称:一种调皮二胡的技术特征,虽能达到调整共振膜的张力的效果,但“五花大绑”的外观,会削弱琴筒共振效果,似有得不偿失之疑惑外尚有破坏二胡传统美学之嫌;本申请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就是解决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结构严谨、调节快捷、能提升二胡的潜能、使音质纯真、音色清亮、反应灵敏的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
技术实现思路
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包括,共振膜(3)、琴柱(4)、压紧螺杆(6)、压紧连杆(8)、压紧环(9)及调整器中枢(10);所述的调整器中枢(10),呈“T”形的圆孔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采用伞式传动结构,安装于二胡琴筒之内;所述的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包括,容置槽(1)、压紧环连接头(2)、共振膜(3)、琴柱(4)、琴筒(5)、“T”形调整螺杆(6)、固定螺帽(7)、压紧连杆(8)及压紧环(9)、调整器中枢(10)及调整器总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环(9),容设于紧贴共振膜(3)内侧的,位于琴筒(5)前口的压紧环容置槽(1)中;所述的压紧环(9)根据不同的二胡形制,分别设计有正六角、正八角、扁八角及椭圆多种;所述的压紧环(9)上,设有不少于六个的与压紧连杆(8)对应的,左、右对称的连杆接头(2);所述的连杆接头(2),与对应的压紧连杆(8)...

【技术特征摘要】
1.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采用伞式传动结构,安装于二胡琴筒之内;所述的二胡共振膜张力调整器,包括,容置槽(1)、压紧环连接头(2)、共振膜(3)、琴柱(4)、琴筒(5)、“T”形调整螺杆(6)、固定螺帽(7)、压紧连杆(8)及压紧环(9)、调整器中枢(10)及调整器总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环(9),容设于紧贴共振膜(3)内侧的,位于琴筒(5)前口的压紧环容置槽(1)中;所述的压紧环(9)根据不同的二胡形制,分别设计有正六角、正八角、扁八角及椭圆多种;所述的压紧环(9)上,设有不少于六个的与压紧连杆(8)对应的,左、右对称的连杆接头(2);所述的连杆接头(2),与对应的压紧连杆(8)下端,通过销子锁连实现活动连接;所述的压紧环(9),通过压紧连杆(8)呈肩式的上端插入位于调整器中枢(10)上的圆孔中,实现活络式接合;所述的调整器中枢(10),呈“T”形的圆孔柱状结构,“T”形圆孔柱的上方,设有压紧连杆(8)肩式上端能插入的斜圆孔;“T”形圆孔柱的中心,设有“T”形调整螺杆(6)的插入孔;所述的“T”形调整螺杆(6)的前端,与位于嵌入琴柱(4)前方的固定螺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红曹天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绿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